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邹雅林 《老年人》2010,(7):24-26
今年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5周年,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今年80岁的离休老干部邹雅林,因工作关系曾多次接触过胡耀邦同志。胡耀邦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和影响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我曾有幸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参加过胡耀邦同志亲自主持的3个座谈会,因而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胡耀邦同志那种平等待人、虚心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现就基本情况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4年8月,胡耀邦同志赴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考察。当时随行的张持坚同志于今年6月撰文,披露了此行的内情。耀邦同志逝世已四年有余,但斯人虽去,斯言犹在,历史正在印证。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当过浙江省省长的老同志,在写给中央的信中,由衷地赞颂杜润生同志:“热爱农民,热爱知识分子,其伟大人格堪与胡耀邦同志媲美!”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下决心创办《理论动态》 在中央党校复校过程中,胡耀邦意识到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全局意义,下决心创办中央党校自己的刊物。据当时协助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的孟凡回忆:1977年5月中旬,胡耀邦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讨论教学问题,散会后留下龚士其、郑宏璋、韩树英和我,说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是1988年11月l1日来到长沙的。他对接待的同志说:我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休息,请第一线的领导不要陪我,不要汇报;第二,不要宣传,不见报,不广播,不上电视;还有一条就是不要搞招待喽!山珍海味,大鱼大肉都不要搞。我已是73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7.
徐炯权 《老年人》2010,(12):18-20
胡耀邦的嫡亲侄子胡德资和妻子叶秋娥曾被地方政府照顾,招工到岳阳县物资局和岳阳县委招待所当工人。胡耀邦知道后,认为自己的亲属不该搞特殊化,让两人回乡继续当农民。30多年过去了,胡德资和叶秋娥日子过得怎么样?在2010年11月20日胡耀邦诞辰95周年纪念日前夕,胡德资夫妇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他们一家的生活近况。  相似文献   

8.
徐炯权 《老年人》2008,(12):8-10
深秋的浏阳河水,更蓝更深。越过浏阳河大桥,穿过繁华市区,记者来到浏阳市郊马鞍山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张扬先生的家。先生屋门口两旁花草环绕,生机勃勃。进屋后,但见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先生和胡耀邦的巨幅合影。张扬说,这是耀邦同志1989年1月回湖南时,在省委九所和他的合影。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只上过一年初中,就辍学参加了革命。他酷爱读书,在60年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从不懈怠,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手不释卷,阅读思考,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精髓,也获得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张爱萍同志曾感叹道:“耀邦长期以来,很爱学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堪称楷模。”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陆续出版。耀邦同志每拿到新出版的书,就专心致志地研读起来,不读完就不放进书柜。有的篇章,他即使在中央苏区或延安已经读过,仍然要重新通读一遍,有时还把过去旧的译本拿出来对照一番,看看新版本的译文有…  相似文献   

10.
吴镕 《炎黄世界》2013,(2):31-31
瑞芝同志说下农村调查要真调查,不要假调查,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拳拳爱农之心,溢于言表。 与杜瑞芝同志相识相知,缘于农村工作。我们都一辈子献身“三农”事业。我国没有农会,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被我们戏称为中国的“农民议会”,“议长”是农口老领导杜润生同志。那时会开得很长,有讨论、辩论和争论。记得1981年农村工作会议从北京开到天津,有半个来月。会上发言的勇敢者杜瑞芝同志堪称第一。会后起草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反响特好。农民说吃了“定心丸”。胡耀邦同志说今后每年都发个一号文件讲农村、农民的事(那时还没有发明“三农”这个词)。  相似文献   

11.
郴文 《老年人》2005,(10):40-40
1984年1月8日至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湖南麻阳、溆浦县视察工作。麻阳是一个苗族自治县,民风纯朴。苗乡人民热情好客,拿出当地的土特产冰糖橙招待胡耀邦一行。胡耀邦尝了一个,觉得味道不错。麻阳县委领导介绍说,农民利用山地优势栽种水果,部分村民靠种冰糖橙已经脱贫致富。胡耀邦听了很高兴,要求多给村民提供帮助,促进增产增收。胡耀邦关注山区经济发展,苗乡人民深受鼓舞。胡耀邦一行离开时,他们特意准备了一些冰糖橙,请随行人员带回北京。到了溆浦后,胡耀邦知道了这件事,严肃地说“:土特产也不能收。”可转念一想,苗乡百姓把…  相似文献   

12.
陈和松 《老年人》2015,(1):26-27
1962年,党中央任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兼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回湘工作期间,耀邦同志曾多次回到老家浏阳县检查指导工作。我聆听过他的几次报告,尤以第一次印象最为深刻。那是1962年冬,一天我到县委机关办事,见大院里停着三辆小车,心想今天可能来了大首长。果不其然,吃中饭时见到食堂门前的小黑板上写着一个告示:下午二时,全体机关干部到电影院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这个特殊的年代,对青年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文化大革命”后青年的估价,青年工作拨乱反正的任务和基本方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各种严重的青年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当时的共青团组织怎样工作和团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作风等,都有相关的系统论述。这是我党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青年是社会变革中一支最敏感、最活跃也是很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重温胡耀邦同志当时的指导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外书摘》2011,(5):85-85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胡耀邦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从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角度.为“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谭菊先 《老年人》2014,(6):13-13
正1985年6月,我被调到湘潭市委办公室工作。当时培民同志担任湘潭市委书记,我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搜集整理信息、为市委领导起草讲话稿。干的是脑力活,辛苦,但也觉得骄傲和自豪。这年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机关端正党风大会,提出中央机关要做全党的表率。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省委作出部署并提出了要求。培民同志回湘潭后,决定立即召开一次全市"端正党风"动员大会。我受领起草会议报告后,培民同志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要求我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讲清党风好坏,关乎人民群众对党  相似文献   

16.
陈建芬 《老年人》2007,(12):18-19
1942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原称第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与延安女子大学学生李昭喜结连理,婚后生下儿子胡德平。  相似文献   

17.
为写《胡耀邦传》,我曾到北京拜访过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见到年近八旬的李昭大姐时,她不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而且比早几年似乎年轻了许多。待得坐定,我不揣冒昧地问道:“李昭大姐,我记得您出生在湖南宁乡,祖籍也在湖南,但是有人说您是安徽人,您的籍贯到底在哪里?”“当然是湖南人。”李昭大姐肯定地说,“我1921年出生在宁乡,后随父亲浪迹天涯,来到安徽宿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战地服务团,加入了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到延安,进入女子大学学习,我将原名李淑秀改…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0月,一位下乡知识青年斗胆上书,请求把知青的农龄纳入工龄计,惊动了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知青待遇作了重要指示。1983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指出:知青在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计算到工龄中去。这年9月,知青衣龄普查在全国展开,八千万知青的农龄变成了工龄。那封改变知青命运的信被人们誉为“知青福音书”,而斗胆写这封信的人是湖南湘潭的一位老知青,她的名字叫肖芙。18年后,在合肥郊区,记者有幸与这位巾帼英雄邂逅。一番长谈,揭开了发生在18年前的那次壮举的内幕。“文革”结束后,下放知青纷纷回城,…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石景山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79岁的北大荒垦荒老队员杨华说起他与胡耀邦相识几十年的经历,心情十分激动,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火热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中外书摘》2014,(10):4-7
1965年2月14日。安康。石泉。 公元1965年2月14日,这一天注定成为胡耀邦(时任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安康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被后来的人们不断提起的一个重要日子。这天凌晨,胡耀邦在安康草成并发出《电话通讯》。《电话通讯》的核心是“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它是继1月22日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第一个治陕施政纲领“解放思想、解放人’后的又一个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