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的扬州,大小盐商们在城内外筑有62座第宅或别墅园林.盐商园林的规模涌现,一方面,是盐商追求奢华生活、以园馆士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受其"上交天子"、谋求社会地位的驱动.也正因此,扬州盐商园林风格独特,在遵奉疏淡、雅朴的同时,为恭邀宸赏、夸侈斗糜,园林又多仿作"京式"、"官式",甚至慕求西方异域风采,显露出浓郁的富贵习气.  相似文献   

2.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历史上,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大舞台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场景。清代扬州盐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在扬州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扬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扬州盐商是高消费的群体,在经济领域是时尚消费的引领者;在文化领域,他们是延揽、集聚人才的组织者;在戏曲艺术上,又是花部、雅部戏交融的开拓者;在书院教育上,更是资助和倡导者。剖析扬州盐商的多重角色身份,对全面评判扬州盐商将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雍乾时期的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盐业垄断经济体制之上的。扬州盐商群体通过特殊方式占有了大量财富,形成了追求精致的奢靡风气,并统治了扬州城市文化。在专制的政治体制下,扬州城市精神日趋保守,文化动力不足,为"盛清"后的衰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淮盐运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的交通线路,也是一条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广大区域内的百货交换之路,更是扬州盐商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空间通道.这一通道持续500多年,成为一条不同文化群体间多维、互惠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5.
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商以皇帝南巡为契机,纷纷置办昆曲家班以迎銮接驾,出现了昆曲史上著名的“七大内班”,对昆曲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七大内班”班主的真实面目是昆曲史上一个久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其中部分班主真实姓名进行了考证,并指出扬州盐商雄厚的经济实力、乾隆“商人奢用亦养”的经济主张、雍正和乾隆持续禁止官员蓄养优伶以及盐商从经营策略上的考虑,是扬州盐商介入昆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淮盐商系形成于明中叶衰落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商帮,曾在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从盐商交结文人,资助寒士,营造、扩建扬州园林,赞助、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可见其对丰富扬州文化的内蕴,推进扬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的结构格局与地位、性质的最终奠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当摒弃学术界长期以来动辄否定两淮盐商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涉及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传统建筑特色、盐商建筑特色和建筑砖雕装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相对滞后,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部分观点仍存在着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清代扬州学派是继吴、皖两派之后产生的学术流派 ,它是乾嘉汉学思潮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具有自己的学术特征 :治学不尚墨守 ,主张融会贯通 ,善于归纳总结 ,力求通经致用。嘉庆、道光时期 ,扬州学派人数众多、著述宏富、成就卓越 ,在学术界占据中心地位。它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对晚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析扬州儒商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经历了汉代、隋唐、清前期三度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的繁荣。扬州自古存在浓郁的人文氛围,国际国内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兴盛,至明清时期以盐业为主的商业经济支撑扬州的学术文化,学术文化又哺育了扬州的商业经济,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商过程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诚信经营,营造儒雅本分的社会形象,同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形成儒商群体,造就扬州丰富的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具体有商业文化、住宅园林、学派书院、扬州八怪、年节礼仪、典故传奇等。如今扬州对儒商文化旅游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完备,既需要对扬州已开展的盐商文化旅游进行儒商文化旅游的高规格提升,又需要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儒商文化。开发扬州儒商文化旅游的初步设想有:组合扬州儒商文化主题旅游的线路,举办全国性儒商主题大会或国际儒商文化节,开展儒商住宅休闲游,建设展示"儒商文化"古今成就的专门场馆等。  相似文献   

10.
平山堂是扬州重要的文化遗迹之一,是蜀冈上一个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它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建。平山堂在宋代至少被重建五次,以其宏敞壮丽被赞誉为"淮东第一观"。元明衰落,被改作司徒庙。清代是平山堂的兴盛期,至少被重建四次。康、乾两代帝王南巡都莅临于此,使平山堂臻于鼎盛。  相似文献   

11.
赵翼与扬州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与扬州关系密切 ,“晚岁以著述自娱 ,主讲安定书院 ,日与朋游故旧赋诗为乐”。他在扬州讲学著述、交游赋诗 ,对扬州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画坛上,“扬州画派”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对近代画风有过重要的影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谈过:清代,“在扬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对全国文化颇有影响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决不是偶然的。经济的繁荣,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学术空气上的相对自由,名流学者的相互切磋、交流,盐商的好客尊士都是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扬州画派”形成原因,本文拟从历史视角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扬州画舫纪游图》是一份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新史料。该图虽系游艺之作,却反映了清代繁盛时期的城市风情。它不是简单的景观展示,而是将城市景观与民间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反映了清代扬州人的匠心独运,也折射出扬州城市文化的深厚积淀和高雅品位,在中国城市中似仅此一例。  相似文献   

14.
扬州,自唐代以来就是一个商业繁盛的著名都市。清代,扬州是两淮都转盐运陡司的所在地,因而,四方豪商大贾鳞集■至,扬州成为两淮盐业的大本营。扬州盐商即两淮盐商,又称淮商、扬商,是两淮地区盐业商人资本的统称。扬州虽为盐商荟萃之地,但扬州盐商并不一定都是扬州人。  相似文献   

15.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遗存迄今的城市人文遗产为数众多,这些人文遗产,有不少皆与清代徽商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以新见史料《江南园林胜景》图册为例,从不同侧面探讨清代徽商与扬州的园林名胜,并根据一些扬州盐商所获职衔以及相关记录指出:因康熙、乾隆皇帝分别六度的南巡,清代扬州的部分园林,被纳入行宫园林的范畴.因此,这些园林名胜,与一般商家自我颐养身心的园林颇有不同,它是特殊背景下淮扬盐商"办公办贡"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称之为准皇家行宫园林.这一独特的现象,反映了盛清时代皇室、盐政与鹾商之间暧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扬州学者在扬州地方史的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其主要工作包括广搜史料、考辨史实、贯通古今、提供借鉴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扬州历代政区沿革及运河变迁的探讨、扬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研究、扬州历史遗迹的考证与保护、扬州地方志书与地方通史的编撰等方面。在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中 ,汪中、焦循、阮元等人对扬州地方史的研究又各有重点和特色。这对于我们从事区域史研究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清代学术的传承和流变,探讨扬州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关系,都不能忽略扬州学派家学的研究。宝应刘氏和朱氏、兴化任氏和顾氏、仪征阮氏和刘氏、高邮王氏、江都焦氏等家族,构成清代扬州学派家学的主体,在地域的分布上虽不尽平衡,但其持久不衰、顺应学风变化、家学间关联的紧密和注重对经典的疏证,使之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经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青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二十五年,王士性在其名著《广志绎》中说到,当时的天下商品集散地有十数处,广陵姬妾竟然也被列入物产土贡之榜,与维扬盐斛、淮阴漕粮等相提并论。这是耐人寻味的一种社会现象。发展到清代,伴随着盐商财力的如日中天,“千家养女先教曲”,更形成为扬州城市的普遍风尚。此后,邗上青楼文化的流风余韵,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也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扬州昆班曲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此外,扬州又流行业余的昆曲清唱,时至今日,扬州的曲社仍一脉相承。这是扬州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扬州地域文化特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地域文化都因此呈现出农业文明的厚重垒积之状。但是,扬州区域历史文化却是一个例外。扬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形成了奠定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商业消费城市,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了扬州先民的文化创造。它的城市文化性质与乡土中国的农民文化背景反差如此之大,所以难免被传统社会目为怪异,并迭遭传统文人的指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域构成部分,历史扬州商业性的城市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现代性因素,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内在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