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寂长期坚持陈独秀研究,是国内陈独秀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陈独秀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陈独秀传论》是其代表作,承载了他一生执著学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新教育是启发的、主动的、实用的、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而非灌输的、被动的、形式的、与社会相脱节的.他的新教育思想涉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并且他无时无处不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最后,对陈独秀的新教育思想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巨变的时期。他由一般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又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最终信奉了社会主义 ,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与五四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他的思想转变首先是受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 ,他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这使他的人生目标与信仰定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帮助和指导下 ,他一步步地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由向青首先提出颠覆性的观点,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陈独秀,共产国际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向青的观点很快受到批判,众多学者著书立说证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灾难,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始终没有摘去。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学术界开始重新探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以杨奎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陈独秀不仅不是“右倾”机会主义,反而在许多情况下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其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深化了新观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1920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在人权观上也表现出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旨趣.他批判自由主义人权观,提出通过阶级战争建立人民政权以实现人民的权利,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女权问题,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民族自决权观点,同时侧重诉求劳农阶级的权利,尤其是第二代人权.这些主张表明,"五四"后期陈独秀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五四前期他所说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但主要是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五四后期他转而推崇社会科学,尤其是唯物史观,科学由此衍变、强化为科学主义,陈独秀科学思想的这一演变历程,与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变动趋向是相吻合的,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以其独有的犀利向旧式教育发动大批判,同时以他的政治思想为基础构筑了新教育制度的蓝图.从其教育思想,反映出一个大时代的发展轨迹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不可逆之势.总体言之,他一方面深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寻找革命道路的同时,寻求教育改革的根本方法.这就使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反映了时代性,一方面又呈现出革命性和政治性.他从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发展到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理论,经历了时代和思想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楷模。方志敏的清贫生活依靠精神世界的富有作支柱。方志敏的富有体现在拥有科学的人生观 ,不朽的篇章 ,永恒的生命和必胜的革命信念。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
张家康 《社区》2010,(2):20-21
1938年8月,陈独秀由重庆迁到江津,这里是他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已届耳顺之年的陈独秀已是衰飒老者,世交晚辈葛康素正是此时前往探访。多年不见。相见后不禁惊讶:“先生老矣,着布衣,须发斑白,唯精神矍铄,尚未失少年豪俊之气。”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不仅是一位人所共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语言学家.陈独秀终其一生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难以割舍的情结.他研究语言学的三个时期,正是他在政治界和思想界落魄失意的三个时期,语言学是他失意时期医疗心灵创伤的精神家园.本文谨依陈独秀语言研究的三个时期的代表成果,评介他对我国语言之字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运动做出过重大贡献.大革命后期,由于主观与客观种种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中共蒙受巨大损失.其在晚年被开除党籍,转向托派,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对派,但是,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争论,仍是如何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方式上的分歧,并没有从事分裂党和卖国的活动.其晚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也有独到之处.随着大量历史档案的解密和学术氛围的宽松,中共中央及学术界对晚年陈独秀的评价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 "总司令",是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的雕塑中,应该把陈独秀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思想是陈独秀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陈独秀早期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遵循历史事实与理论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系统考察陈独秀早期救国思想的演变,认为他的救国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思潮的发展而发展。辛亥革命前,他以民族国家主义来救国;在辛亥革命后,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为救国的指导思想。他努力唤醒国民起来反帝反封,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国民身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安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陈独秀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家和革命领袖,他的政治思想十分复杂,既充满真知灼见,又不乏缺点错误,突出反映在其民主思想的演变过程中。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论述是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和鲁迅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也都对教育问题发表过很多非常精辟的见解.二人教育思想破旧立新的大方向和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但在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上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认识都从近代欧美日本汲取了思想资源,都对中国的旧教育进行了坚决的彻底的批判,都提出了正面的建设性主张.陈独秀主要着眼于教育制度方针理论的思想和鲁迅主要着眼于人的精神即国民性的思想,代表了新文化先驱者的两种思路,正好形成各有长短的互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张太雷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的五四运动精英和中共创建人之一,受陈独秀的影响很大。当他完成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使者的使命归来时,已成为此期党内马列主义水平的代表。在当时中共作出加入共产国际这个必要也是必然的抉择时,又给予陈独秀以热忱的帮助和影响,着力协调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陈独秀也很看重张太雷,他们为完成党的创建工作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张承志是出现于20世纪末中国大地的一位精神漫游者。他从一个“追忆”的浪漫诗人,到一个“道路的精灵”,最终叩响了宗教的门扉,逐步攀登着精神的新境界,同时又陷入了与之俱来的精神痛苦。其实,他是无“家”可归的,他“命”中注定,将是永远的漂泊,永远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可是对于陈独秀的研究却远远不够。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陈独秀本人的复杂性,使得对陈独秀的研究很难做出一个恰当的结论。陈独秀的思想很庞杂,很难将他划归某一主义者,他接受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三种意识形态,而又都不彻底。在同一时期里,常常有许多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混合在一起。譬如在五四时期,他既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又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有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既有唯物主义,又有主…  相似文献   

20.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国民革命的公式"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