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路珮琳一、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关系着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的活力,关系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其特殊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978年10月开始的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国有企业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算起,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了20个年头。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功。究其原因,寻找正确的改革方向,应该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明晰产权是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黑龙江省旅游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调查与思考杜庆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这项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改革在我省旅游业即将展开之际,我们于1994年4月8日至19日,就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4.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先后试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租赁经营、利税分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直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历经二十年,出台了包括《企业法》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到1992年,50万个国有企业拥有固定13000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集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集团化剧锦文总结近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致思路,不难看出,从1978年的企业“放权让利”算起,到目前还在进行的企业制度的变革,主要是把解决国有企业的眼下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出发点。不可否认,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是在特定的体制条件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相悖性。针对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放权让利、立足于调整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适应性改革 ,到转换经营机制、着重于对企业制度中的经营制度进行改革 ,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求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渐进完成。进一步改革 ,要继续突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 ,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这个重大改革中,如何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这场改革是否成功,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能否巩固。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党对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这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对湖南省委的一份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报告所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原则。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企业“两心之争”所产生的种种疑虑,为搞好企业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奠定了政治基础,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经了15年的探索,现在终于找出了一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使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上了快车道。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支柱,是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成功的通行原则。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实现公有制特别是作为国民”乔支柱的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主导和骨干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的亟待的难以解决的困难迎刃而解,从而焕发应有的勃勃生机。我国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  相似文献   

10.
李年新 《探求》2001,(3):40-42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事实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恐怕与企业、职工的关系没有理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无关系。据有关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已经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在当前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理顺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已经成为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的一个焦点。 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与企业夫 系存在的问题 国有…  相似文献   

11.
黄小萍 《探求》2000,(Z1):81-83
党的十五大指出:到本世纪末,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央的精神及广州市东山区企业的现状,东山区开始了企业制度的改革,把部分的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对东山区企业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围绕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这一中心,出台措施最多、改革步伐最大的当属刚刚过去的1995年;也正是基于此,理论界将1995年称之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年”。在1995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们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转让市场、股份化改造等问题分析研究比较深入。与此同时,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对1995年达到高潮的目不暇接的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现象,认识不足,探讨不够。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前途、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还要继续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重建银企关系,以彻底解决国企的负债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制和租赁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三个阶段的改革。然而,时至今日并不如人意。我们认为,要真正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于能否使国有企业安全转移和机制重构。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际问题,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再调整,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有效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一、国有企业安全转移和机制重构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安全转移和机制重构包括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安全转移、资本的安全转移和国有企业机制的重构。1.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安全转移。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放权让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和“所有权的两层分离”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基本上没有触动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有效的市场经济主体。在改革过程中,尽管国有企业的生产仍在扩大,但利润绩效却一直不佳,亏损越来越严重。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其改革的真正难点在于理论上的误导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因此,只有进一步更新观念,才能使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够,其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性。运用股份机制来推动企业改革,不仅能够使模糊的产权关系明晰化,促动企业的自主权,而且也有利于国家间接调控职能的发挥。文章论证了股份制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走向,及提出推行股份制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细分之论高兴民,赵亚乔国有企业改革的深人进行,是中国目前的改革重点。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所居地区、所处部门之不同,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之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人们在具体选择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之际,必须从各个地区、各类企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提出了对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有一部分人主张实行股份制,认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有的则主张国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制或租赁制,以此把经营管理权同所有权适当分开。通过这些措施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对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改革,以便从这一根本问题上冲破旧的经济体制,把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原来的国有企业搞活,这是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19.
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对策研究张丽华田晓伟李杰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经营,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它与冗员、社会负担一起,构成了压在国有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阻力重重,使国有企业在转轨时期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论略——对国有企业活力与企业制度改革的分析孟庆琳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目前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和建立具有活力的国有企业的基本目标相比仍差强人意: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多半流于“翻牌”和走过场。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