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得很明确。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论韩非(上)     
关于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作过系统的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新民主主义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以前,毛泽东同志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多年来一直是我们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指针,它指导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继承文化遗产中沒有问题了。不是的。当前在戏曲遗产研究工作中,就有  相似文献   

5.
龔自珍是鸦片战争前夕具有开创时代风气并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产生影响的思想家。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示我们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精神来评价龔氏思想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我在《龔自珍的政治、经济思想有资本主义倾向嗎?》一文中會針对易梦虹等同志認为龔氏思想、特别是他的社会經济思想已具有遐想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这个論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拙文認为龔氏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表现在他批判了封建政治和封建社会、提出了“更法”的社会改革和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自束发受书”,即“知忧国家”。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革命家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亲自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结束了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又反对国内封建压迫的爱国主义,就是其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以“四教三式”为核心的乡建思想具有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既是其乡建思想的宗旨,也是其手段、方法与目的。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乡建思想内容的科学性、乡建方法的科学性、科学的实践观与提倡“科学简单化”,其民主性主要体现为民主是乡建思想的重要宗旨以及他提出的“第五自由”与强调“民治”的重要性等方面。科学性与民主性是晏阳初乡建思想能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张宗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比较典型的封建军阀。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镇压革命的刽子手。朱德同志称张宗昌是“以他的高大、蛮干、家财、妾侍和白俄部队闻名于世。”山东、河北一带,盛传张宗昌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剖析张宗昌,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与共同特点。(一)一切军阀都拚命抓军队。一切军阀“都爱兵如命,他们都看重了‘有军则有权’的原则。”张宗昌的发迹史,生动地体现了军阀的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有一个论争不断甚至被称为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人们为此费了多少心思,发了多少议论,但终不得其解。我本人也曾长期陷于此题的猜解,一度甚至觉得有了答案,并由此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有所认识。最近,又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矛盾,在对其历史的考察中,不能不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发现是后人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读,才有了本不该有的论争。而这种误读,恰恰表明研究方法上的诸多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  相似文献   

10.
就法制史学史角度而言,王夫之的代表作《读通鉴论》是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某段史实而发表的议论。在书中,王夫之对中国古代法制问题提出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见解和主张。尤其是在法制史学理论方面,他提出法制要“趋时更新”、“循天下之公”等进步观点,在改造封建法制正统体系的学说基础上,对历史上各代的法律体系、立法史学、司法制度史学等进行多角度考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探讨和研究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了许多带有民主主义倾向、复兴民族国家的新型法制史学见解,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法制史举内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和教育学会联合召开孔丘评价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孔子所在的鲁国,当时并不是封建国家,不能说他搞复辟。孔子一生只当了三个月的大官,其余的时间为教育而奔波。他的政治思想是保守而不顽固,不能认为孔子的一生是反动的。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一概否定。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的精华,有它比较符合时代的民主性的东西。如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便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风气,开创了私学的新风,反映了当时要求教育下移的进步趋向。另一些同志认为:孔丘代表奴隶制没落时期桎梏着生产力发展的奴隶主腐朽顽固势力。他轻视生产,反对“奇器淫巧”,整天栖栖惶惶去搞复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哲学思想里对于天地万物的起源和天道鬼神等问题是很少涉及。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他的伦理、教育思想方面。孔子对伦理、教育思想不仅讲得最多,而且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在孔子的思想里,把伦理、教育、政治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孔子最重道德的修养。孔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士”“君子”。因之,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教育主要是封建的伦理教育。在政治上孔子认为只有封建道德完备的“成人”才适宜于在高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用封建道德来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一个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革除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弊端.对此,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做了精辟剀切的剖析,他指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除了资本主义思想和奴化思想影响之外,大量存在的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东西,是“封建主义遗毒”。因而,他强调说,“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与王阳明之间的瓜葛,是件颇难言说的“公案”。 其难处在于: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地主阶级刽子手,论证封建“天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竟一再受到郭沫若的热情“礼赞”:留学初期敬仰他“学行万古”;二十年代颂扬其精神“如象太空一样博大”;三十年代,仍“相信他终不失为我们民族发展中的一个杰作”。  相似文献   

17.
一对集权制的封建帝王来说,大臣攀附结党是最令他感到不快的事。然而正是在帝王的眼皮底下,一股股政治势力无时不在生成,瓦解,瓦解,生成,它并不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封建官僚体制所决定的。在这种体制下,任何人升迁,都必循他人引荐提拔,想保住乌纱帽也须有自己的势力圈。于是,官僚士大夫相互攀附交朋结党早已司空见惯。张九龄身为封建官僚,尽管任左拾遗时曾上书言变革选部之泫,以防“阿私”,“朋党”,但他本人的仕宦生涯同样带有“阿党”的影子。如《新唐书·宇文融传》记载: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反思表明,应当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既不能用封建主义或带有封建色彩的东西去反对资本主义,也不能照搬西方文化。那种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主张,确实进入了“误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也先,又译额森、厄僧等,是明代蒙古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经联结东西蒙古诸部,巩固两翼,拆除明廷的“西域屏障”和“辽海藩篱”,并挥戈南下,大败明军,俘获英宗,威震中原。对于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数百年来,在双重正统观念(黄金氏族正统观念及汉族等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下,其形象往往是被歪曲的。在具有浓厚的成吉思汗系黄金氏族正统观念之封建史学家看来,他是“叛逆”、“篡位者”;在汉族等统治者的眼里,他是“诡诈百端的虏首”、“杀掠犯境的逆贼”。因此,到底如何评价也先,成为五个世纪以来的悬案。究竟哪些方面应予以肯定,哪些方面又该予以否定?目前在史学界尚有分歧。笔者认为,综观也先戎马倥偬的生涯,论析其功过,他应是蒙古史上有作为的首领,完全可以与达延汗等同样彪炳青册。为说明此点,笔者主要从其巩固东西蒙古的统一,打破传统观念和排除习惯势力的障碍,成为非黄金氏族的蒙古大汗;对瓦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土木之役后及时达成景泰和议等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五权宪法”之特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关于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特质,学术界往往认为是分权制。其主要理由在于:“五权宪法”是:“以‘三权宪法’的欧美宪法作为范本”,“并吸取了中国古代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