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政府2004年宣布“要在5 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届时面向农民的各种收费项目将被全部取消。实行免征农业税和种粮直接补贴, 作为惠及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在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种田积极性的同时,也断了村干部的收入来源,而全国几百万村干部又被政府排除在财政供给体制之外,不可避免地会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和影响。如何根据新形势需要,合理解决村干部报酬的资金来源问题,转变村干部的工作职能,亟待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提到农村地下六合彩,人们想到的多是临近广东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农村。但笔者近日在农村调查时发现,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地下六合彩突然席卷了内地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卷走了农民因免除农业税而获得的大量资金,使当地农村经济至少倒退了两年,回到了取消农业税前的状态,让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效应几乎丧失怠尽。有了钱就去“买码”?笔者在粮食主产区江汉平原上的某镇农村调查时发现,国家的农村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活热情,给农村带来了活力,但农村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买码”之风盛行,已严重干扰了当地农民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提到农村地下六合彩,人们想到的多是临近广东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农村.但笔者近日在农村调查时发现,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地下六合彩突然席卷了内地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卷走了农民因免除农业税而获得的大量资金,使当地农村经济至少倒退了两年,回到了取消农业税前的状态,让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效应几乎丧失怠尽.  相似文献   

4.
9月4日,《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对中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进行了部署,并做出更为全面的解释,标志着“新农保”试点正式进入操作层面。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期盼已久的政策春雨。有专家认为,其惠农力度甚至不亚于前几年的取消农业税、新农合等政策。  相似文献   

5.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传出消息,中国衣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了。国家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据悉,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说,这无异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政策春雨。有专家认为,其惠农力度甚至不亚于前几年的取消农业税、新农合等政策。该政策的出台,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农村数千年来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从目前来看,虽然政府发放的基础养老金数额是非常低的,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学生头上的“黄宗羲怪圈”? 看到近期《中国社会导刊》的《学生上学要交农业税?》后,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纳税史——我出生在农村。像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一样,一出生就要交人头税。先是集体交,后来田地承包到户,这税就由个人交,直到我考上大学,户口迁出了农村,税依旧要交。理由是,当初田地承包到户时分给我的田地依旧在我的名头上,有田地就得交人头税。至于新出生的人口没有田地为什么还交税,他们说那是另一回事。前几天,有人传言今年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条是,工龄达到3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纳税的年头算,我的“税龄”绝对够30年——不管怎么说,我自一出生就给国家交税,像我这样,既没有中彩票,又没有得到意外财产的人,没有劳动收入所得怎么纳税?纳了税是不是就应该算一下工龄? 我正在为自己的小算盘得意时,有人指出,你那税没有交给国家,是地方的“农民负担”,不算。是啊,如果我交的那些税,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被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题;而农民进城务工,也是城市管理者的一个“烫手山芋”。但是,在近日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国哈佛大学珀金斯却从涌入城市的“民工流”中,看到一年数以十亿元计的商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也作如是说:今后二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由于实行了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屯官(包括村民小组组长或称经济联合社主任,副主任,出纳。会计等人员)犯罪的案件也随着上升。2005—2006年,我县屯官犯罪达25件,其中已被判处刑罚18人,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2件4人。因职务侵占而自动退出赃款3人。  相似文献   

9.
关注三农,国家采取粮价直补,取消农业税赋等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以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可见国家对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农民是农村工作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老龄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10.
《导刊》2000年第四期以“农民兄弟怎么了”为题,发表了一组关于近年来在一些干群关系紧张的农村,少数“农民领袖”凸现,乡村政治异军突起的文章,引起社会关注。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一书,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和更大胆的探索,提出和界定了“非制度政治参与”这一概念,使人们对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个全新观察角度,值得人们认真阅读。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也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这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特色。应当说,中央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十分关注的。中央一连几年下发的1号红头文件讲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邹薇在2005年第2期《世界经济》中撰文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起飞前夕,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在传统上比较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学校教育和人际、代际间技能的传递,较大的人口流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因此只要政府给予他们更大的活动空间和积累物质资本的机会,这些地区会很快进入经济起飞,出现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中部地区的传统农业比较发达,许多省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民对于教育投资也相当重视。在开放之初,中部由于边缘上的劣势和固守传统经济经营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内生的,这表现为一个“自然”的而非外力强加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中国的这一过程可能要短一些,这不但因为中国具有后发展优势,而且因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有强烈的发展动力,中国政府会强有力地推进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  相似文献   

13.
许筠  冯开文 《职业时空》2008,4(9):141-141
人民公社是国家为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而全面控制农民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它为中国“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它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了中国农村近20年的平稳运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业保持了略高于人口增长的实绩,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当显著的,公社的某些制度安排诸如包产到户、家庭副业等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它的解体,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24,(4):5-9
<正>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考研、考公务员,也放弃了回到实习公司当白领的机会。在我们班,回到农村干农业的就我一个人。”——23岁的税仕玲是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学生,近日,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我们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在今天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和深入的阶段,如果讲到税收和百姓生活的关系,最好表达是八个字,叫“如影随形,亦步亦趋”,每天无时无刻不处在税收当中。你只要稍微做一下盘点就会发现,从每天早晨醒来到晚间入睡,甚至包括睡眠的过程无不跟税收打过交道,比如在购买食品的同时等于向政府交了税,你穿的衣服是从市场买回的,衣服当中含有税,所以购买衣服的时候等于向政府交了税,你所居住的住房以及你所租住的住房,实际上也在向政府交着税。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经济转型的含义“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一词,在国际上流行了几十年,研究“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的文献也很多。由于各国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所遇到的内容既有共同的,也有特殊的,因而对经济转型的理解众说不一。根据我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经济转型主要是指经济系统类型、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8.
“重点”:众矢之的近一个时期来,关于整治各种形式的“重点班级”,取消重点学校的小言论和大篇幅的批评文章高频率地见诸报端,在教育圈子内外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不少文章用上了诸如“炮轰”、“摧毁”、“打倒”等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词汇,对“重点学校”的称谓也喻之为“阻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毒瘤”,大有必先“革”其命而后快的意思。同时,现实操作层面上,不少地方的教育系统也纷纷开始了相应的动作。2004年,江苏全省在初中学段全部取消重点学校,而改以“示范初中”的评比,高中学段取消“国家级示范高中”,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一目标令人倍感振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的是“强盛中国”;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的是“幸福中国”,目标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经历。所不同的是,俄罗斯、中东欧各国采用的是外部移植的转型模式,也就是西方国家为拯救拉美危机而设计的新自由主义的转型模式——“华盛顿共识”,而中国则在原有的体制边缘培育了一个新的市场体制,并通过新体制的高效率、高收益作示范,最终推动旧体制的全面转型。有学者将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转型1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样也是转型的奇迹。而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