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我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体制,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对企业实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资产授权经营和委托经营,企业则以资产经营者身份对国家负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资产经营责任。在...  相似文献   

2.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模式是否完善,是决定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拟在探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方面,构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模式。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模式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第一,这种模式,应有利于发挥我国现有资产的作用。我国国情的特点之一是底子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平均每人占有资产不到一万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  相似文献   

3.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呈多层次状况。因此,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友,进行创新,形成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 第一,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上,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既可以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一直是高难度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企业资产的所自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企业没有自主权,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企业活力问题,在改革中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措施,即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这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国家依然可以凭借所有权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同时也无法摆脱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企业也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无法自主经喜、自负盈亏。这就说明,因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仍然难以分开,企业自主权难以真正全面落买。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缺乏活力,国家还肩负着沉重的包袱。产主这种状况的症结,在于没有找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企业产权本质上是所有权的异化,是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的衍生现象。产权是投资主体以资本所有权为前提,通过资本投入参与市场物资、人力、智力资源及其各种原生、再生形式分配而占有、使用、转让之,并由此取得收益的权利。企业产权代表了投资人的权利,侧重于所有权一面,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代表企业相对独立的民事权利,侧重于经营权一面。企业产权决非企业所有权,所有权仅属于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思维误区是过分强调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把企业放在不适当地位。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制度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在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党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切实明晰国有企业产权,逐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与会同志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那么,国有企业怎样才能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呢?关键是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政府的改革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步进行。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一些同志提出,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代替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来行使全面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真正做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此外,要使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化。除组建全民资产管理委员会外,还应组建相当数量的全民资产投资经营机构,由国有资产投资委员会授权委托它们去投资经营。通过这种管理体制实现全民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分开,创造出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现有产权的界定,是目前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普遍遇到的首要难题。部分同志指出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分歧:①企业在完成国家税收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实行了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后,企业作为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局面仍难以改变?两权分离仍难以实现?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政府机关"两位一体"的局面没有改变:政府机关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执行者,另一方面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代表者.国家所有权权能混杂在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之中,致使国有企业无法摆脱政府机关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因此,把国家政府机关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所行使的行政权,与作为国家财产所有权主体所享有的所有权分开,将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紧张围绕着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沿着两权分离的思想向纵深方向发展。此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考察两权分离的由来与发展,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特点,对于理解和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具有责任动力和灵活性。以往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探索,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相对分离为基础的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企业产权归属体现得不明显,对产权的意识不强,行使不充分,使企业一方面存在短期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不活。二是如何解决公有经济中,劳动者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所有者的问题。企业的经济行为不过是企业所有权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经营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使企业的行为充满活力,必须从公有制自身的改革即寻求公有制的有效形式入手。形式是本质…  相似文献   

9.
历时十年之久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调整和重塑经济运行机制而论,我们始终没有把眼光离开企业,具体地说,我们一直在探求各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适应商品经济的财产关系的企业体制形式。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业已付诸实行的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以及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均有利有弊。这要求我们应当对企业体制改革的诸种形式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并对其前景作出置信度较高的预期。 (一)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微观基础的企业体制,长期以来被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以及产权虚置的格局困扰着,为了消除这种使企业四肢难以舒张的状况,改革中首先选择了承包制和租赁制。  相似文献   

10.
一1.国企产权中的职工份额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 ,我们一般认为国企的资产所有权归全民所有 ,把国企职工对本企业的产权应拥有的份额 ,视同于其他公民。人们不但过去这样看 ,现在还有一些人这样理解。如“国有企业是一种所有权高度分散型企业 ,它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任何个人都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 ,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所有者 ,只能由国家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持股机构’或组织来充当主要所有者 ,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权利。”这一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理论 ,不能完全反映国企资产形成和发展的实际 ,没有意识到国企职工对本企业…  相似文献   

11.
当今,多种形式股份制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已是事实.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股份制既是企业一种经营组织形式、经济力或经营能力,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运行机制,它既适合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已成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推动力. 股份制是商品经济的组织形式深刻认识商品经济是深刻认识股份制的条件.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把经济形态同社会形态相混同的思维模式,要深刻认识到商品经济是跨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值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力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商品经济的基础就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企业制度;法人企业制度的特点在于既有自主经营的经济权力,又有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中国国营大中型企业只有实现产权机制和经营机制两种机制的转换才能成为法人企业;以法人企业为特征的“第二所有者”的确立和以“国有民营”与“国控民营”为特征的公有股份制才能给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创造必要而充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只有企业的财产有了明确的归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才能实现权、责、利分明,政企才能真正实现分开,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且也是区街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参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结合城市区街企业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步骤对区街企业进行产权明晰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其中特别是企业缺乏活力,发生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了给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使企业充满活力,1984年十月通过的《决定》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至于什么叫所有权、经营权,《决定》虽没有下定义,但它把计划的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把税收,把委派、任免或批准聘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把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划给了拥有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放权让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和“所有权的两层分离”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基本上没有触动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有效的市场经济主体。在改革过程中,尽管国有企业的生产仍在扩大,但利润绩效却一直不佳,亏损越来越严重。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其改革的真正难点在于理论上的误导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因此,只有进一步更新观念,才能使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卢智浩 《探求》2000,(1):21-23
公有中小企业的存量资产量化到个人,是目前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敏感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普遍关注。对此,笔者结合广州市越秀区企业转制改造的具体做法,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思考。 一、量化股的来源与特点 所谓量化股,是指企业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搞清企业存量资产的总量后,将企业净资产的一部分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无偿量化到职工名下而形成的职工权益。在多数转制企业中,量化股只有收益权,没有所有权,并且归属于企业集体,职工离开企业,股权企业可以收回。改制中也有一些企业对量化股采取实量化,真正把所有权量化到职工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红 《探求》2004,(5):48-50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两权分离所引起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国有企业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对"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集团的出现与发展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及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变过去简单的下放权力、租赁承包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市场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加快了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进程。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难度极大而又要坚持企业公有制,实行资产占有权和资产经营权分离的问题。使企业集团尽快介入国际竞争,推动深层改革,在产权关系的改革上有一个新的突破。一、产权不明晰是企业集团发展的障碍之一1.中国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企业集团与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的产生,是在80年代初期,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表现为用行政手段对一批亏损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其次是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希望迅速扩大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兼并劣势企业和搞横向联合。从初期效果看,对当时提高投资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企业在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