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岳寺庙诗歌的产生归结于佛道二教的传入南岳。我们可以根据其作者身份的不同,分为南岳寺庙主体诗歌———即僧道们的诗歌与南岳寺庙客体诗歌———即文人墨客咏佛、咏道、咏寺、咏祀的诗歌两大类。一、南岳寺庙主体诗歌:僧道们的诗歌早在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就已传入南岳,但真正产生诗僧诗道却是在唐代。据现有资料,南岳寺庙的第一位诗僧应是唐代的懒残和尚。懒残即明瓒和尚,是北禅南来之第一人。唐天宝年间(742-756年)为南岳衡岳寺执役僧,与唐肃宗至代宗年间隐居南岳的唐代名相李泌投缘。李泌为相后力荐其德,唐德宗遣使南岳召其入京,懒残…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是我国伟大的旅行家,其留世巨作《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但是,在众多的研究中不是将它作为一部科学著作来研究,就是从文学或旅游方面入手探讨其文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对其中所蕴含的寺庙建筑的美学思想,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所论述的徐霞客寺庙建筑审美现是以徐霞客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结合《游记》中徐霞客关于寺庙建筑的描述和评论总结而成的。通过徐霞客的寺庙审美观,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徐霞客独特的审美趣味,还对宗教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齐政 《船山学刊》2005,(1):136-140
南岳寺庙散文的产生归结于佛、道的传入南岳和南岳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南岳寺庙散文,就其表现内容和形式来说,主要有赋、游记、序跋、碑记和书院记等五个大类。  相似文献   

4.
<正>本教在藏区的流传,虽不如某些本教徒所说的那么久远,但至少也可以追溯到藏族历史的史前期,这期间本教的寺庙从无到有,从兴盛到衰微,都与藏区长期的佛。本斗争紧密相连。对其演变的了解,也是我们加深对本教本身演变过程的一种了解。 一、神坛、修法堂 作为我国藏区古老宗教的本教,也同其他古老的宗教一样,其初期是没有寺庙的。因为连本教自身,这时也仅是“下方作镇压鬼怪,上方作供把天神,中间作兴旺人家的法事”①的既无组织体系,又无系统教义的“巫者”,当然谈不到有专门供其举行各种祭祀和修法的寺庙了。即使有被今人视为寺庙雏形或类似宗教寺庙的场所,也不过是一些极为简陋的神坛和修法堂。而这些神坛和修法堂,不是设在偏僻的岩洞里,就是在郊野的帐篷之中。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有一席之地,可以放得下法器和祭物,本教巫师即可举行祭祀或施行巫术,以及个人虔修了。 关於这些本教初期的神坛和修法堂,意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寺庙管理,推行了严格的寺庙登记制度,内政部印制了极为规范、要求细致的《寺庙概况登记表》《寺庙财产登记表》《寺庙人口登记表》《寺庙法物登记表》《寺庙登记证》《寺庙变动登记表》《寺庙变动登记执照》。近代寺庙登记表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学、都市学、历史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学、档案学、经济学、法学及法制史学、宗教学、教育学、公共医疗学以及新文化史等领域,充分具备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研究价值与极有可期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吴在庆唐代著名诗人张祜一生坎坷不遇,久游江湖,行这几遍大江南北。他“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如杭之灵隐、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卷,润之甘露、招隐,皆有佳作”,①留下了许多题咏山水寺庙的诗作。它们诚如陈继儒所...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处中原、东南亚和藏文化的结合部,受到这三大文化体系的渗透和影响,云南的佛教寺庙因而呈现出了多元、多色彩的特征。本文将云南的佛教寺庙划分为汉式、藏式和傣式三大类型,就其历史源流、总体布局和单体结构进行了概括性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云南佛寺艺术作了一些较新的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喇嘛教自元代传入蒙古地区,到明代以后已逐渐成为蒙古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清朝统治者利用喇嘛教羁縻蒙古,耗资巨万在蒙古地区广建寺庙,给予喇嘛以免除赋税不服差役的特权,授予上层喇嘛各种封号、职衔,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布教越来越广。至近代,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已有寺庙千余座,喇嘛数十万众。在喇嘛教日益传播、扩大的过程中,寺庙的财力也愈益雄厚。并在内地商人对蒙古地区商品贸易的诱发下,寺庙经济开始经营增殖,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寺庙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传统的封建领主占有制经济和整个蒙古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寺庙经济研究是藏学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西藏寺庙经济历史、现状的研究,探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深刻分析了寺庙经济活动,总结出了寺庙经济活动的生产型、流通型、消费型、传统型、综合型等五种发展模式和内接济的消费、内接济外辐射、内富裕外贫困三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寺庙经济所具有的两重性社会作用.强调寺庙经济要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寺庙之间的关系、引导与自行发展关系、寺庙富裕与农牧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关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怀朔镇是北魏的北陲六镇之一,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境内。1980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曾对怀朔镇寺庙遗址做过试掘,1982年,包头文物管理处又对该遗址进行了清理。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述如下: 一、位置及地层堆积 寺庙遗址位于古城内西侧中心,西距西城墙50余米。原为一座高出地面约2.5米的圆形土丘。直径22米。遗址的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表面遍布一层瓦砾,其中心位置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正方形夯土台基,文化层堆积主要分布于台基四周,厚20——70厘米,有许多泥塑像、彩绘的壁龛和券面的残件,东、西、北三面,还保存有部分土坯砌筑的残墙和柱础石;第三层为劣土层,厚10厘米,土质纯净,非常坚实,为建筑体地基。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农牧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从西藏实际出发,对西藏的寺庙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民主改革,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寺庙民主改革的成功实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乡约教化,是以帝王的“圣谕”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地方传统与乡镇空间区划,自上而下建构起的比较严密的宣讲系统。在江南地区,社会力量比较强大,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社会精英热衷教化,为乡约工作的推展及社会治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明代初期的社学系统到后期的城乡寺庙,都是乡约所建设的基本选择和乡约宣讲的中心场域。清代继承了明代的乡约教化基础,在社学体系废替后,也以寺庙为中心建构起比较清晰的乡约宣讲网络。清代后期,从州县城市到乡镇地方,建设乡约总局与分局的行动变得非常活跃,加大了思想教化和秩序整顿的力度,为维系地方社会与重建王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有关寺庙问题的两个藏文历史档案资料,一个是藏历第十二个饶迥的火龙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清朝乾隆元年)总管西藏地方政务的颇罗鼐给噶丹达杰林寺的封地文书,以下简称“封文”;另一个是藏历第十五个饶迥的阴土鸡年(公元一九○九年清朝宣统元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为窝多塔尔林寺制订的寺庙清规,以下简称“寺规”。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其主要职能是向旅游者提供进行旅游活动所需要的旅游对象物、产品和服务,起旅游供给的作用。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或地区赖以吸引游客,促成旅游经济活动,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又分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如果说,自然旅游资源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要方面,那么,文物古迹就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最重要方面。泉州,这座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古城,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就在于其拥有的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泉州不仅完整地保留了为数众多的古代寺庙宫观…  相似文献   

15.
乐山盐业旅游文化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汝 《天府新论》2009,(4):121-124
乐山盐业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盐业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盐和盐副产品及相关的古老生产工艺,古老的寺庙宫观和深宅大院,大量与盐文化有关的诗词书画,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及在盐业推动下百业的兴盛.乐山盐业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唐代宫观诗不仅是道教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当时诗人的心态与官方文化、时尚、风俗的载体。通过对唐代宫观诗的总体观照与细读,可以对当时的宫观建筑、道士生活与文化氛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文信息》2007,(4):147-147
佛光山位于高雄县大树乡东北区,高屏溪的西侧,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庙;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有“南台佛都”之号。是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的。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并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祢。佛光山最突出的标志是金身接引大佛,佛像全身贴金,每与朝阳暮霞相映,即见金光万丈,耀眼夺目。大佛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与其相貌姿态相同的佛陀,  相似文献   

18.
北宋宫观官设置始于太宗,真宗崇道而增重其事,宫观官制度遂成.北宋前期,宫观官多由朝廷重臣兼任,经常参与宫观管理及道教活动,实理其事.熙宁年间,由于王安石变法等原因,宫观官成为统治者用以"佚老优贤"、处置异己者的闲职.徽宗时,出现了挂空衔而食禄的祠禄宫观官与实理其事的兼职宫观官并存的局面.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职官制度,其形成、发展、高潮均在北宋,南宋沿袭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寺庙:一种文化景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大多数文化景观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的格局、土地划分格局和建筑这三方面。关于前者,现已有聚落地理学或者乡村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专门涉及,而中者则构成经济地理学或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只有建筑成为文化景观中最主要也最易见的部分,我们所研究的民间寺庙便是中国传统社会甚至现代社会中独具特色、但却十分常见的一种建筑。我们之所以挑选这样一种民间宗教信仰建筑作为本文主题,是由于我们认为,该种建筑确是中国下层社会(甚至包括上层社会的部分)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现代地理学已经彻底抛弃了那种只注重空间,而把时间这一尺度留给历史学的片面做法。而文化景观恰恰表现了时间留给空间的印痕,正如乔丹和罗文垂所说,“眼睛所  相似文献   

20.
46九宫山     
九宫山位于幕阜山脉中段,湖北省通山县境内,与江西省相邻,与通山县城直距28公里。因集九层山峰,形似八卦九宫而得名,是道教御制派本山,钦天瑞庆宫是御制派的主要宫观,始建于南宋。主峰海拔1656米。主要道教宫观建筑在古时九宫八景之一的“屏列三峰”之两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