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劳动体制中劳动力需求无选择、供给无竞争、劳动报酬无差别的现象,对劳动力供求实现市场调节。由于我国的劳务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既有计划调控又有市场调节的市场目标模式尚未形成,劳动力的市场调节受到限制。应该选择有效的对策,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三者之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搞经济计划,但不等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三者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重视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无论编制指令性计划,还是编制指导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用计划来调控市场。要探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务市场开放后,出现供求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板块矛盾。完善劳务市场的目标是建立在宏观计划指导和政策管理下的,有限度开放竞争的市场,以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此,必须强化计划调控与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健全企业机制;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待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过程与手段作了论述。认为我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存量资产调整。调整的手段主要是市场机制。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价格机制、健全要素市场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宏观调控应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处理好产业政策与经济计划、总量管理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提高经济素质和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但是,对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诸如市场的内涵、市场经济的性质、市场调节的地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等问题,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许多问题至今尚未真正解决.为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为完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对与市场经济有关的一些问题必须继续深入研究;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基础上,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制度安排失当、制度扭曲下的政府失效和政府失效下的市场失灵;并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的组织和建立和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机制在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机制在政府权力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同政府权力机制会发生“政府失败”一样,市场机制也会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必须重视和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权力机制在政府权力运行中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的分析。认为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是计划和市场机制的二元结合。而是在国家垄断基础上,国家作为宏观经济主体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市场调节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自觉调节。我把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模式称为计划市场调节机制模式。以区别于传统自由市场经济中完全、自发地市场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针对中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调控机制,包括价格调控机制,以协调经济运行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保证新经济机制的建立并正常运行。一、价格调控体系在国民经济调控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总量调控,这其中也包含着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而实施的结构控制,是一种建立在结构优化基础上的总量调控。从宏观控制总量指标上来讲,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宏观调控经历了计划调控主导、双轨制、综合调控和市场调控等四个阶段。通过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国有企业改革、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宏观调控经历了计划调控主导、双轨制、综合调控和市场调控等四个阶段.通过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国有企业改革、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辽宁阜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掠夺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空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频发.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大量职工处于贫困状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等,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存在太多障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矿山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者实行征税、收费或罚款,发展替代产业等政府调控手段,还应当采用BOT融资,发行生态彩票,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培育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等市场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破除了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观点,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石油工业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十年改革实践可以作如下概括,国家率先对石油工业实行了行业总承包,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管理办法,投资开始向石油工业倾斜,使石油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但是随后由于石油工业外部的生产资料市场由市场机制调节,致使本应投入石油勘探开发的资金大量分流。计划与市场调节相互碰撞,使石油工业陷入了外部市场越发育,自身发展越困难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5.
完整的职业教育市场可以使人力资本集聚、资源合理配置,这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调节机制,加强社会咨询和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塑造职业教育市场主体,就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市场主体体系和健全职业教育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市场机制是通过教育商品的价值、供求、竞争、管理等相互制约关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关于计划、市场和计划经济、市场调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体制。然而,人们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认识并不一致,还存在着一些分歧,诸如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最终便是搞完全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等等。因此,在研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7.
把企业推向市场,就是要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为此,需要处理好经济运行中国家、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市场成为基础性调节手段。把企业推向市场,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二)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接受市场调节的经济主体和微观基础;(三)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建立市场体系;(四)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并对《深圳特区报》的《钥匙在国家机关手中》一文的某些观点和论断提出辨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要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在一般意义上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而且需要在特定意义上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说的有机结合,是指计划调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即计划起指导作用,市场起实现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要实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文章还对当前我国学术界否定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几种不同观点,例如“同功异构论”、“计划调节为主论”,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特保”设限主要有纺织品贸易的另类发展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体现两个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美国接二连三地对我国的纺织品实施“特保”设限,我们应通过建立出口市场预警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品牌战略,完善立法,调整税率结构,善于用WTO机制维护合法权益等措施加以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20.
从运动轨迹上看,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状态调整过程。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状态调整过程,必须主要借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必须依靠计划控制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的相互结合才能进行。非平衡态或者说远离平衡态,是社会总供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