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而“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提出则更晚。1982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议提出了我国对待西方传播学的16字方针,从那时起,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就成为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可以说,本土化问题对我国传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20年过去了,传播学本土化研究仍然面临许多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传播学在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诸多矛盾。本文试从这些矛盾入手,探讨矛盾解决之道及本土化研究的发展前景,以期能促进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者能对传播学做出较大贡献───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有感孙旭培林之达先生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堪称我国传播学界的一个新成果。传播学在我国较为广泛的介绍,只是1978年以来的事。从那时以来,我国传播学经历了评介──研究──自创的过程、传播学...  相似文献   

3.
从1982年起,传播学本土化”就成为中国传播学者追求的目标。如何将西方传播学真正消化、创新,是中国传播学界首要的工作任务。由于中国传播学研究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使得传播学研究仍处于因循模仿期。其实传播的故乡就在中国,我国传统文化里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传播理论和规律。因此要想在理论上获得创新和突破,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土壤里去寻根,该论文就是为此所做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曾凡斌 《中州学刊》2015,(2):172-176
当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水平,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对学科的整体发展十分必要。新闻传播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不矛盾,本土化的目的恰恰是要国际化,只有了解国际学界的状况,才能更好地丰富本土化的内容。新闻传播学研究国际化需要注意三个环节,其中国际学界最关注的是理论,方法的国际化是关键,流利、地道的英语则是前提。为实现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国际化的突破,在机构层面应设置奖惩体制,实行制度激励;在个人层面应从课程设置、学术英语教育等方面加强学术训练。  相似文献   

5.
试论区域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传播学发展的现状以及传播中的区域间不平衡现象,本文引入区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建设区域传播学的基本思路,并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主要概念、研究方法等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自七十年代末传播学开始介绍到我国以来,通过一批热心传播学的先进之士的不懈努力,使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新闻界所了解、熟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学的引进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将日益显示出来。为了提高传播学的引进效益,有必要就引进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一注意国外传播学中非科学的成份在国外众多的传播学著作中,闪光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尤其是先进的务实的研究方法比比皆是。从总体上看,国外的传播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因此,我们需要它、欢迎它,引进它。然而,金无足赤,在一些国外传播学著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非科学的成份。就分类而言,国外一些传播学著作把传播分为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内向传播、人  相似文献   

7.
杨秉茹 《天府新论》2008,(2):132-13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界开始呼吁多元方法的结合.作为跨多学科的传播学,也需要不同风格的研究方法的结合.回顾西方传播学实证主义方法范式、人文主义及解释学的方法范式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不难看出,大众传媒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多元文化观和世界性视野的学科边界模糊的时代,采取跨学科、跨范式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引入“信息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播学所揭示的原理也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为这些原理不仅在信息传播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了尽快缩小我们在这一学科与领先国家的差距,首先必须将当代传播学研究的情况在我国予以传播。本文将对当代传播学及其效果分析的历史走向给予分析,以帮助人们了解传播学的概貌并从中获得深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梅琼林  连水兴 《学术研究》2007,5(7):148-152
文化人类学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之间存在理论渊源,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在关于"人"这一主体性研究方面具有一致性,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在传播学研究中亦有其适应性和有效性。文化人类学对传播学中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经典学派的创新、仪式派的产生及大众传媒研究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舒咏平 《河北学刊》2003,23(2):131-136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知识的创新性,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主潮。在这样一个以“创新—传播”互动为木质的时代,既体现时代特征又横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传播学则凸现出如下特殊地位:其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性传播为具体体现方式,使得传播学成为必然的武器;其二,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则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传播;其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离不开传播这一根本途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传播学科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传播学的外延继续扩大;其研究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并形成诸多分支学科;原创性研究力度逐渐加大、大众传播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媒介研究;政治传播拓展为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崭新空间;广告学、公共关系的研究走向整合性的品牌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学者何以对传播学“情有独钟”的契机,即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新闻学术界殊途同归,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理清新闻学研究的脉络,并由此进入传播学研究这一必经之途,其次,探讨传播学研究不曾一帆风顺的学术原因。再次,剖析传播学分支应用学科超速发展而基本理论探索滞后的学术现象,最后,提出传播学应扣紧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两大主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及走多学科结合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传播学研究在政治传播学学科基本理论、政治传播的范畴和个案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观点。学者们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政治传播学学科体系,拓展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和方法,也为促进政治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理论高度不够和基本概念不清晰、研究方法有待拓展等问题。政治传播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学术界应在构建本土化的政治传播学科、网络政治传播和国际政治传播等方面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受众研究是中国传播学开展较早、成果较丰富的研究领域,也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切入点。选取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6本核心期刊,搜集了自2000年以来在上面发表的所有关于受众研究的论文,通过定量分析,对新世纪中国传播学受众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开启传播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开启传播学研究的新视野.文章探讨了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理论渊源,指出文化人类学与传播学之间在关于"人"这一主体性研究的一致性,以及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最后指出了文化人类学拓展了传播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催生新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新媒介的出现,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手段,深刻改变了传播学研究的体系,也催生了新的研究方法。现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关系是:在竞争中共生存,于渗透中齐发展。这种传媒格局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是:它必然促进传统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深刻反思和积极创新,最终促使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传播学传入中国二十多年来,国内对传播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框架内,还没有形成中国自己的传播学理论。要建立中国传播理论体系,必须在借鉴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同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论。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的本土化发展、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中国大陆传播学专著、译著要目>进行考察,传播学的本土化处于"短视"、"失语"、"跛脚"等"亚健康状态".其"健身策略"是在传播研究中保持平等而自由的思想位置;在现实传播实践中捕捉理论创新的灵感;海纳百川地吸收国外传播新方法、新观点.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处于发展不均衡的初步阶段,其具体对策是寻求嫁接优势,做好操作化定位、动态化监控、科学化管理、本土化栽培的"四化"工作.我们应该通过"传播学之树模式",以整体互动的眼光来对待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跨学科以及基础理论等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新闻界关于报刊的论述并无专门的方法,直到1918年之后才开始提出研究方法的问题.两大阶级对立时期,阶级分析方法是新闻学研究的主导性方法.1949年之后,在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新闻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被异化.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学研究方法逐步恢复,传播学导入新闻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研究方法开始多样化.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演变史表明,研究方法得到足够重视、充分讨论之时,也是新闻传播学大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专业传播学、批判传播研究、政策传播研究和公共传播研究.但长期以来,公共传播研究并未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激烈.要想改善公民的社会生活,传播学家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丽芳  邱昊 《学术探索》2013,(2):126-130
民族文化传播学扩展了现代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从历史、文化、技术发展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的行为及活动规律、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现代建构。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视角、类型描述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的多重深层因素等方面详尽阐释民族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