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沿用肖奚强等(2009)的分类,把汉语趋向补语的各句式分为14类,在对70多万字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致相似,“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处所宾语”“动词+处所宾语+来/去”和“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通过语言类型对比发现,这些句式是汉语中标记性较强的趋向补语句式,“主+动+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是典型的无标记的趋向补语句式,标记性强的句式习得常常呈现非线性,无标记句式的习得情况较为稳定,且呈现出过度使用的情况。母语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其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凸显,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语言类型对比的研究更能反映出汉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老挝语母语者中介语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得出老挝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同时基于泛化
理论分析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和习得难点。在将老挝语母语者的习得顺序和其他非汉语母语
者的习得顺序二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老挝语母语者习得“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本义)”的顺序比其他非汉语
母语者提前,这一差异体现了趋向补语习得的非线性。针对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的以下难点:(1)简单趋向补语误
代复合趋向补语;(2)“到”作趋向补语;(3)回避使用“把”字句;(4)“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句式的习得;(5)同类
补语之间的误代;(6)动词后同时带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时,宾语和补语的错序通过例证说明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仙桃方言中有三个“起去”。“起去1”是行为动词,主要作谓语中心。“起去2”是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起去3”是后附性结果动词,作结果补语。  相似文献   

4.
谈双音节动词作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里要谈的双音节动词作补语,不包括由双音节动词充当的表趋向的补语或者表示可能趋向的补语。如: ①他向我走过来。②虎妞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例①的“过来”是表趋向的补语,例②“说得出来”是“能够说出来”的意思,“行得  相似文献   

5.
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在学生习得中常出现偏误、化石化现象。从隐喻的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均来自于其位移趋向意义的投射,因此,可以应用隐喻理论,引导学生建立复合趋向补语认知图式,并在此基础上,编排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教学顺序。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顺序的编排中,可以主要考虑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  相似文献   

6.
趋向补语是汉语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引申义跟趋向义有很大的不同。在表达引申义时,谓语动词和作补语的趋向词之间有一定的语义选择关系。复合趋向补语“过来”和“过去”之间在语义类型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汉语趋向补语是泰国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泰国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有关趋向补语方面的错误比较多。本文主要讨论汉泰语动词后趋向补语与宾语在位置上的相互关系,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泰语的趋向补语进行系统的分析,采取了象似性的语法理论,最后再使用对比法来研究汉泰语趋向补语的共同点以及典型区别,以期有助于泰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后的趋向动词这类语法单位的性质、语义及功能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近百年来,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趋向补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趋向动词性质的界定、趋向补语的语义研究、趋向补语句法结构研究.与前辈大师们把“趋向动词”进行整体性考察不同,近年来的研究多以单个或几个趋向动词为中心进行“散点式”研究,更大的问题是,对趋向补语的研究越来越走向人为的“复杂化”.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负”牵引;第二,缺乏符合汉语实际的先进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趋向补语方向的多维性与宾语位置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词后趋向补语的方向具有多维性:表示物体移动的起点、终点,还有说话人的位置点。趋向补语与宾语有两类七种位置:定位宾语和不定位宾语。定位宾语有两种位置,一是宾语在补语后,一是宾语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不定位宾语有五种。两大类位置的语义对立特征是说话人的位置点和宾语的移动性。“以自我为中心”和“像似原则”等认知方式是趋向补语方向的多维性与宾语位置关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汉俄两种语言有关趋向补语方面的对比分析、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表现分析和习得顺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对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而thing是常用的非词语化词之一。基于一个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一个本族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了中国学习者使用thing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该词,而且存在许多语义模糊、冗余、替代和搭配不当的用法;但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该词的使用频率显著下降,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该词的使用符合中介语的发展规律。结合研究结果尝试分析了这些特点的成因,发现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学习策略、语言负迁移和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学习者过度及不当使用thing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输出策略: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年以来,到美国和加拿大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语言和读写能力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热门话题,其中包括研究者和教师面临的各种挑战,他们需要理解并描述许多影响英语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因素。本文探讨针对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教学策略。首先提出从传统的语言输入到输出语言;其次强调语言输出的四种教学策略是:协同对话、词汇、写作和阅读。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述补结构一直是教学重点,其中可能补语对留学生来说尤其是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相同的形式。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突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关键的区别点,并可采用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动词 得 形容词”中形容词的出现形式;通过语境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通过句重音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  相似文献   

14.
中文教育是香港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澳地区,汉语(母语)常被认作言文不一的白话文(书面语)和粤语(口语),普通话处于地位强势和认同弱势的矛盾中。随着"两文三语"政策的深入,普通话地位的提升,言文一致已成为香港中文教育努力的方向。文章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香港"两文三语"政策的策略加以剖析,重点探讨香港语言教育规划与普通话教育问题,同时也对普通话成为中文口语的发展趋势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文兰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92-95,100
听力是提高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重要一环,是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关键。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听力课的实效性较差,学生的听音理解力提高缓慢,影响到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听力教学成为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所在。情景训练能够增强听力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听力能力,可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课堂情景训练,并将训练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中,以增强听力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强力推进的进程中,中原地区应顺势而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平台助推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任务型教学法在国际汉语教学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受到学习者的普遍欢迎。它主要由前期任务、核心任务和后期任务三个环节构成。文章就国际汉语口头技能教学中存在问题,用具体案例,探讨了紧密围绕主题进行、围绕同一主题的输入输出和提高重现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降低输出难度、语言材料的输入准备为输出创造条件、双人互动和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等设计前期任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中国日语学习者在与日语母语者的跨文化交流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会话分析的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日语母语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会话中对于“话题管理”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1)话题导入:日语母语者会根据对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语言能力和反应方式来选择,如果有超出日语学习者理解范围的趋势,日语母语者往往选择回避而选择新的话题.(2)话题展开:日语母语者更注重“相互参与的协调”,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则表现出“个人意见的表达”的倾向.(3)话题选择:明显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促使我们意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的单一性与片面性。本文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国际传承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良性沟通起着不可忽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针对体育界武术翻译专业工作者的匮乏和专业翻译障碍的实践性问题,以我国首例中华武术援外培训项目为实证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基于现代翻译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依据,以国家武术援外培训为实例,获取有关“动态”翻译课堂效果评价的研究数据,创新性地提出构建翻译教学“动态”模式理念,旨在提高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