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清黄河谣     
<正>一“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哎,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只船哎……”这首雄浑的民歌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那你知道大名鼎鼎的“黄河第一弯”在哪里吗?打开网络词条,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描述的第一句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国家确定的生态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寥寥数字,甘南的生态定位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
时间     
《北方人》2008,(7)
我站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下,轻轻抚摸摩着它苍老的树干:树纹一道又一道,盘根错节,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如拧着根根粗大的钢筋缠满了树的全身——这都是时间刻在上面的。在这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树皱纹里,我  相似文献   

3.
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丘陵源峁的胸体浑不知羞地裸露着,极少装饰点缀;似九曲回肠的湾道中流淌着浑浊,无语凝咽。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苍凉得有些单调,深沉得有些孤寂,震撼中又令人伤感。但是在她的地下却蕴藏丰富,神府煤田与陕甘油气盆地的相继开发,使世界对这块贫瘠的土地刮目相看。其实陕北还有其他土特产,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便是陕北的“四大宝”。陕北的风高土厚,歌谣慷慨,系水土之风气,影响所及,弄文字的亦与众不同。柳青、路遥、张子良等产于此地。李季、高建群、史铁生、梅绍静、叶延滨,…  相似文献   

4.
“谁告诉你收藏有道,这人就是个骗子.” “收藏的一个道就是你得‘生得好’.就像我,出生的时间特好,二十几岁正是这些东西最不值钱的时候,广州的高第街遍地都是清朝文物,没假的,真的都卖不出去,哪还有人造假?你们年轻人没看到,那是遍地官窑的时代.看官窑,没人用手去拿的,用脚,拿脚丫子去踢,问,哎,这卖多少钱?嗯,所以说你得‘生得好’.”  相似文献   

5.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要立足于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逐步建立起以农业为根基的文化体系;以“流域+地域”的视角梳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演进机制与谱系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黄河“几”字弯、“金三角”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区域间的文旅融合与互动协作;重点关注流域内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此赋能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公园建设的多元效能。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的儿子──记人民艺术家刘文西阿祥著名画家刘文西教授以擅画陕北人物而升扬四海,素有“黄土画派”之美称,所以,陕北人民又亲切地称他为人民艺术家。30多年来,刘文西教授以不凡的悟性和深厚的功力,累计创作了千余幅充满陕北黄土风情的国画作品,出版美术画册...  相似文献   

7.
时间     
我站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下,轻轻抚摸着它苍老的树干:树纹一道又一道,盘根错节,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如拧着根根粗大的钢筋缠满了树的全身——这都是时间刻在上面的。在这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树皱纹里,我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脚印,看到了时间运行的轨迹,读到了树的历史、时间的历史。几个世纪之前,不知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不知那天是阴是晴是风是雨,一棵小小的树苗被栽在了这里,栽它的主人姓谁名何已无从考证。时  相似文献   

8.
谈谈应用写作的几个理论问题黄宪生应用写作这门科学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说其古老,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文“卜辞”,就是应用文的雏形;说其年轻,指近十多华来应用写作学科才真正蓬勃兴起,专著、教材不断面世。现在应用写作已日益受对社会重视,各大中专学校部已开设...  相似文献   

9.
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令世人所陶醉,神奇的风土人情,将世人所倾倒,傣家竹楼、傣家小哨更是令人流连忘返,而道一切都归功放傣家文化。傅统文化孕育了傣家儿女,傣家儿女又创造、丰富了傣家文化。而道其中最优秀的一分子,就是——他坐在我的对面,戴着老花眼镜,和风细雨的叙述着,没有丝毫的做作,没有傣家汉了的强悍舆粗广,仿佛长者在讲述古老的神话,仿佛学者在讲解深奥的难题。我心平明白却又暗自发问:难道这就是被当代中国艺术家们誉为“傣家大才子”的徵鹏?这就是西双版纳政协副主席的徵鹏?这就是两岁多失去父亲的徽鹏?我早就…  相似文献   

10.
新民歌简论     
一由于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由于党的总路线的深入人心,一九五八年,我国的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等各条战线上,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六亿多英雄人民,以“移山倒海搬黄河”的气概,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改变着这个原来“一穷二白”的国家的面貌。无数的奇迹,像春天的花朵怒放在这古老而又年青的土地上。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民,这样的事业,怎能不使诗人们感到“遍地皆诗写不赢”呢! 然而,能够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的人民,也能够用浩瀚磅礴的气魄,用宏亮昂扬的声  相似文献   

11.
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从党中央、毛泽东作出主动撤离延安前后的战略抉择,到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而不过黄河;从转战陕北期间制定的战略和决策,到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人民群众倾其全力帮助、掩护中共中央、毛泽东几次遇险,到支持西北野战军以蘑菇战声东击西,以少胜多。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密切的党群关系,这正是党中央转战陕北胜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视成功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向往成功,追求成功.因为在有些人眼里,成功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有些人眼里成功还意味着鲜花、掌声的簇拥,甚至预示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在任何人的眼里,可以说成功都是一种胜利,一种辉煌。成功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永远是一道又一道光彩夺目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1999,(6)
雄伟的居庸关长城脚下即将矗立一道新的城墙——“中华世纪宣言墙”本月底动工,铭刻着千篇中华英才世纪宣言的宏伟建筑将在2000年1月1日竣工揭幕,为古老的长城添画一道新时代的风景。“世纪宣言墙”是由1000块花岗岩组成,象征千年之交,墙体长逾110米,高8米,平视呈曲带形,象征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同时寓意着“连接20世纪和21世纪的纽带”:“跨越时空”为连接在宣言墙体之间的拱形时空门。这项由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世纪宣言”活动采取公开征集和重点推介相结合的方法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愁文学既依托着浸润了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传统,又汲取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文化的营养;东方的“儒、释、道”理念与西方的“阿波罗精神”、基督教文明以及“浮士德精神”,在中国乡愁文学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和体现,形成了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晋西北的民歌之乡河曲县是个好地方。进入晋陕峡谷的黄河一改其咆哮的气势,在这里温情脉脉地拐了一个弯。河岸上几千年的黄土积淀了几千年的深情。任沧桑怎样变迁,这里的民风始终淳朴、悠长。 今年67岁的王志英离休前是县档案局指  相似文献   

17.
陕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近现代以来,尤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北更是占据着显赫的位置。这一地区,人口流动频繁,异族、外地移民不断迁入,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加之又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思想迅速向陕北各地传播,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逐步成长起来,并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之为制度创新,首先是人的意识观念问题;这些年来西学东渐,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探讨;所谓“本土化”就是一例。就中国改革的思路选择来说,既是一个思想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实践问题。制度演进和制度变迁史上若干正反事例表明,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自负”在制度形成中的“权重”,这又进一步决定着制度创新的结果。中俄改革思路在现象形态上没有“同名”性,但在“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它们却都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改革者或决策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河内即今太行山东南麓为古黄河所环绕的地区,历史上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河南指晋、豫两省黄河以南,周公在此营洛邑,即成周与王城,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河东、河南、河内三个区域既成相对独立区域,又以黄河相连接,为当时“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之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发展壮大都没有离开过古老的黄河流域,从这个角度看,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不仅是黄河与黄河文化的馈赠,同时也把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时代形成的文化成果为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始原。龙山时代之后不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  相似文献   

20.
“信天游”中女性心理的民俗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天游”中所表现出的陕北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理和表达方式,与汉文化中心地区有较大差异。其内质既缠绵、温柔,又刚烈、强劲;其表达方式大胆、直露。这些特点与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对“信天游”和陕北妇女以及陕北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