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仁钦桑布于藏历绕迥纪元前(公元958年),生于西藏古格宁旺热特那地方。他和玛·雷必喜饶都是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时,西藏佛教经典著名的翻译家。 仁钦桑布,自幼聪明过人,十三岁时就从意希桑布出家。后来被香雄王子意希沃看中,让他到克什米尔留学。同他一起去的二十一人中,由于不适应那里的气候环境,十九人染病而亡。他学习了七年后返回四藏。第二次到摩揭陀国留学。第三次又到克什米尔,据说他三次出国留学,先后从七十五位班智达学习佛典,几乎掌握了一切显密教义。回来时,又请许多印  相似文献   

2.
王茜 《西域研究》2002,(3):23-26
该文对维吾尔族古代先民的社会经济做了系统的勾画,阐释了维吾尔族古代先民社会经济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牧民族回鹘中的一部分于9世纪由蒙古高原迁居新疆,在继承原有农业民族经济模式的基础上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的混合农耕文化。其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表现为社会阶层自下而上的适应。随着经济基础的转变,产生了意识形态及文化的变化,这影响了维吾尔族发展的轨迹,成为现代维吾尔族经济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古代佛教僧人在东晋道安提倡姓“释”之前,按照“从师命氏”原则,都以师父之姓冠为己姓.汉文僧传中出现一批“帛”姓僧人,其籍贯有印度人、西域人、龟兹人、中原人.但是后来有学者将凡冠以“帛”姓的僧人,均推测为龟兹人.以后以讹为真,长期误传.其不仅使僧人籍贯上的错讹流传,也因这些僧人的佛学派属、译经性质而造成龟兹佛教历史、思想体系论述失当.给龟兹佛教史研究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本文根据历史文献、佛教经典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辩,以纠正长期的不实之词,还古代僧人“姓氏”问题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以蛮制蛮,一般也作以夷制夷或以夷伐夷,是古代中西方统治者都曾采用的对待其他民族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由于中西方社会条件、文化传统的差异,这项政策推行的后果也大相径庭。作者对古罗马以蛮制蛮政策的形成、推行过程、结果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借古喻今,以古证今,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诗人立足当时,面对现实,因某种契机,联想到古人,古事,或同类相印证.或异类相比较,从而抒发赞扬之情,或表达讽喻之意。这类作品使人由古见今,这里的“今”即为作者所处的时代。由咏古人见出“今人”之思。诗人咏古时都受其身分、地位、环境的制约,因而从其咏唱中可见其思想观点。唐代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官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古代社会官制中“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的宰相制度犹为重要。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官制更迭,扑朔迷离,给后人学习和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于宰相制度的产生、嬗变等方面问题进行考察,加深对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发展的深入了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8.
从河西走廊古地名看古代河西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河西走廊的历史 ,可以发现 ,这里的许多地名发源于匈奴语 ,如祁连山、焉支山、休屠湖、腾格里、山丹、姑藏等 ;有些则与汉族对河西走廊的开拓相关 ,如酒泉、张掖、武威、敦煌 ,渔泽障、昆仑障、玉门石障、偃泉障、遮虏障、西渠、东渠、黄渠等。这些沿用的古地名不但是各民族历史融合的语言“化石” ,同时也说明 ,强大发达的民族 ,其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和风俗 ,具有辐射性、包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澍  马啸 《西域研究》2008,(2):116-124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是与古代中原农耕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采用文化类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方法.成果体现在基本概念的厘定、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游牧经济、宗教与习俗、游牧生态环境观等方面,对其加以梳理总结,有利于该问题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农民进行了长期的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以达到向大自然索取众多的生活资料之目的。我们所说的“古代农学”,或“农学遗产”,即指古代农民创造的农技经验。它们保存在三个方面:(一)古代农书所作的文字总结;(二)以农谚形式所作的歌诀总结而流传于口头的,一部分也已经有文字的纪录;(三)仍在老农操作中的传统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长诗《福乐智慧》与《突厥语大词典》收录诗歌的分析,揭示出维吾尔族先民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尚古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在成为儒家经书之前先经过了史化.《诗》作为历史典籍,其权威性早在孔子出生之前便已普遍深入人心.孔子的《诗》说,是从前人和时人用《诗》现象总结出来的.孟子也把《诗》作为史,他的用《诗》、解《诗》大多是把《诗》作为古训的,即要以古为训而不是要以经书为训.虽然孟子已有将《诗》经化的倾向,但《诗》之由史转经则是由荀子来实现的.以《诗》为史和以《诗》为经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前者引《诗》是以故(史)为训而后者引《诗》是以书(理)为训,前者所体现和强调的是历史的权威性,后者所体现和强调的是思想的权威性.汉儒在忠实继承荀子《诗》说的基础上完成了《诗》的经化,史化的《诗》一经经化,其"史"的价值和地位在诗学领域随之至高无上,作为经的《诗》使中国诗歌史上的传统意识的核心具有了崇古和宗经双重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昕 《学术研究》2020,(6):154-161
古代小说题材产生于多源并进的文化史之中。同一种故事,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历史和意义。文化史的整体性视角,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类故事在不同层面的流传状况。以"前世为僧"故事为例,通过梳理类似故事在宗教文献、史传、志怪、笔记和话本小说等文本间的演变,可以看出其意蕴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宗教、历史人物、文人的奉佛心态、民间信仰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了故事发展与传播。"英杰之士必多般若中来"的俗信,既是宋元之后佛教民俗化、本土化的标本,也是科举时代中没有门第祖荫的士子寻求内心的依持与自我神化的结果。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演变着的社会文化不断建构着这一奇特的故事题材。  相似文献   

14.
较之一般成熟的著作,于一纸之上存有多种内容的习字文书更能呈现书写者的多元知识面貌。敦煌文献中至少有数百件充满各种习字文书的长卷,有些写卷上的诸多内容可以确认为同一人所写。这种写卷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僧人习字文书可以提供僧人多元知识面貌的横切面,借以可以考察僧人如何接受知识,这些知识和他们所在的区域社会又存在怎样的互动。敦煌文献P. 2129V《僧善惠习字文书》存有善惠所写的诸多内容,涉及到音韵、佛典、禅宗偈语、儒家经典、社邑文书等,据之可以还原出当时僧人的知识构成。  相似文献   

15.
16.
如若说,1986年四川广汉三里难的考古发掘只是悄悄地撩起了古蜀文明神秘的面纱,那么1996年下半年以来中日两国考古工作者对成都邻近地区如新津宝域龙马古城、都江堰芒城、郸县古城、温江鱼岛城的发掘和考察,则似乎初步勾勒出了古蜀文明大致的轮廓,从而更加揭示出它深透而又令人怦然心动的历史文化内涵。川19世纪后期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对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及其他古希腊文化遗址的发现,与荷马传唱的史诗(伊利亚特)交相辉映,印证了一段辉煌的古希腊历史;而19世纪前期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则架起…  相似文献   

17.
在新千年的开端 ,列入 2 0 0 1年~ 2 0 0 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共 1 0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丛书一面世就引起了学术文化界的热烈关注和高度评价 ,被誉为巴蜀文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段渝研究员的《玉垒浮云变古今  相似文献   

18.
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治理是一个事关天下“公私之交”、社稷“存亡之本”的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诸如“治理”“治术”“治具”“治法”“治政”等思想一以贯之,形成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治理思维,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特的。对于中国传统政治而言,治理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政道和治道。中国历代诸子也大都将治道或政道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加以探讨和实践。纵观中国传统,所谓治道或政道,就是“因循而治、杂采诸术、阳儒阴法、以道御之”。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诸如轻重、刑名、礼乐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的中国治术或政术。  相似文献   

20.
遨游于学海,与东西方汉学家对话———评介金应熙先生遗著《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叶显恩本书是根据金应熙教授生前在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讲授“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课程的讲稿和笔记,由其后人金雨雁先生整理而成的。全书537页,41万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