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品牌经济已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要模式,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知名度、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市区域品牌建设为例,确立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品牌建设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差距"顽疾"未能治愈是我国区域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欠发达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欠发达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着眼于工业的发展,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文章从欠发达区域存在区域创新悖论的现实出发,总结了区域产业创新的模式,指出欠发达区域创新悖论的突破模式选择必须结合欠发达区域的具体情况,同时阐明了欠发达区域选择区域创新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扩张与区域突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培育、建设和发展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有自然资源禀赋方面的,又有人为方面的;有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也有改革开放以后盲目发展选择不当而形成的。因此,欠发达地区为了追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应当实施产业培育、建设与发展及其产业扩张和区域突破的有效结合,特别是要在产业扩张与区域突破上下功夫。一、坚持后发展优势原则,为产业扩张与区域突破提供良好条件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并非一切行业部门产业都落后,也并非所有局部区域和中心城市都落后;况且东部沿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研究述评--以区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都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手法有所不同,各自存在着优势与不足。它们都是经济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经济地理是主流经济学的范畴,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范畴。新经济地理学家与区域经济学家二者通过彼此学习与借鉴,可以推进我国经济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红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一直以发达地区的居多,欠发达地区的较少。“红三角”是以地处发达的珠三角核心的南沙作为窗口,赣州、韶关、郴州三个欠发达地市间的经济合作区。这种“发达地区窗口+欠发达区域”的合作模式,在我国属首创。这一模式若能在实践和理论上获得巨大成功,会对我国东中部交界地带的许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借鉴意义,并能为统筹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区域新型工业化的模式也不相同。区域经济具有开放性、倾斜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区域新型工业化的一般特征是拓展区域集群经济效应;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用信息化带动区域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及区域制度环境的建设。我国区域经济可划分为能矿资源富集区、成熟区、成长区和贫穷落后区四种类型,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四种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提升模式、信息技术密集模式、信息产业———经济带波及模式和新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增长极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美国匹茨堡、德国鲁尔区和法国洛林等国外资源型城市就开始重视解决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一重要问题,并取得了成功。国外资源型城市在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所采取的对策和所积累的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切实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的主导作用;二是重视改造传统产业;三是重视选择和培育接续产业;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培育区域品牌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区域品牌的成功培育,既要有产业集群企业自身的努力,也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还要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当前,欠发达地区在培育区域品牌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集群企业的参与不够深入、地方政府的推动不到位、行业协会的服务未充分发挥等。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培育区域品牌,就要发挥集群企业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江苏省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析文化产业资源存量和结构特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实现资源跨地区整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构建文化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产品和扶持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和培养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努力缩小我省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扶持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使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同周边省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某一区域产业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市场规模、比较优势和区内外贸易自由度,市场规模大,比较优势明显,外区域实行高度开放的政策,本区域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政策,则有利于拥有较大份额的产业。尽管欠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市场规模小,仍缺乏对产业的吸引力。欠发达地区开始工业化所需的最小市场规模取决于比较优势和区内外的开放程度,如果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发达地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欠发达地区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的政策,则欠发达地区在较小的市场规模下也可以开始工业化过程,也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竞争力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有机结合.地方政府在区域竞争力构建中可以采用优惠策略凸现比较优势或者通过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构建竞争优势.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经历了从单纯的凸现比较优势到提升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区域竞争优势,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约束力不断加大的现实条件下,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驱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创新驱动推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是培育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创新能力和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政策重点是培育社会对创新价值普遍认同的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创新,重构创新政策新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为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动力源;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提供智力保障;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的全国国土功能区规划,中国国土空间将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欠发达地区一部分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相当一部分属于禁止开发区,这对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提出了挑战。国家及各省(市)政府应建立保障机制,实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转移支付,平衡区域利益,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共进。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完善规划和机制,实施生态经济模式,优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因主流经济学本身的缺陷以及传统研究把握区域本质方面的局限性,至今在把握实现协调发展机制方面仍存在欠缺。基于现实的块状经济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角度,本文提出了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不断强化发达地区区位优势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而要打破这种循环累积机制,则要降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必须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设立一定的政策梯度的主张。而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则应实行有别于发达地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就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致使其经济要素不断流失,已有的资源要素也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快速上升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此改变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空间较小的被支配地位,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背景下,文章针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以吉林省为例,基于经济增长路径分析,认为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竞争优势,在多极发展的雁阵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产生了负向冲击效应,加剧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出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考虑,中央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关注西部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货币金融政策对西部地区进行货币流通、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甚至金融制度调节,探索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贴息政策、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地区差别化,通过采取降低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金融机构的门槛、发展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等举措完善西部金融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冲突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过大,重复建设严重.缓和及至消除冲突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加快产业区际转移,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选准主导产业并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并借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并借此合理培育起区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形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应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培育新的核心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