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有一定婚姻和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会主义家庭关系中,多数情况下,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精神生活的支柱,而且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支柱。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有一定婚姻和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会主义家庭关系中,多数情况下,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精神生活的支柱,而且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个性是在家庭中开始形成的。家庭是这样一种社会机构,在那里,人们形成了关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最初概念,在那里,人们奠定了主要的(基本的)个性需要。家庭仿佛是一个“窗口”,儿童通过这个窗口初次获得观察社会、并通过社会观察自身的机会。恩格斯指出: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冒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另一方面,家庭又是小环境的特殊组成部分,是独特的初级社会心理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组成了一群人的范围,儿童个性道德基础的形成过程就是在这一范围的影响下进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代际情感回报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当代中国是一种家庭亲情回馈模式,它是以家庭内部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式”式物质赡养和以家庭亲情慰藉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精神赡养为主要特点。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有距离的亲密”模式,从物质层面看,它通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社会财富的代际转移形式得到间接体现;从精神层面看,它立足于社区照料与居家养老服务,以专门养老机构的精神慰藉为辅助,以子女对父母的日常照料与情感支持为倡导性伦理责任。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居家养老的发展,中国模式将与西方模式趋同。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和实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提出并构筑了“以德治国”的法制化模式。“以德治国”的法制化模式 ,关键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职业道德体系、社会公德体系和家庭美德体系 ,从而使道德与法制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有目的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各个社会领域、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乃是工人阶级政党人道主义政策的主要要求之一。在九大通过的纲领中,我们党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即努力促使“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方式方法”①在所有生活领域中——在劳动和闲暇时间中,在劳动集体和家庭中,以及在生活习惯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这是规律、成就,同时也是任务。而社会主义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所包含的劳动者实际参加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形式和方法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也作为完整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加以研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主体起作用的,是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及劳动集体和民兵集体。与此同时,正如Г. В. 马利采夫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直接主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切机构之所以起作用基本上取决于这个情况……”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股份制是“个人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个人所有制”特征在股份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个人所有制”理论既解释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的现象,也为我国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指明了方向。随着股份制在西方和东方的普遍建立,马克思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预言正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而变为现实,并逐渐显示出其划时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有所养”是一个亘古的话题,而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一传统的养老模式进行再思考,并促使我们探寻农村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居家型”社会养老模式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形式疲劳”的概念是前苏联理论家于六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在苏联理论家那里,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规定的艺术形式规范,已无法承担完美地表达苏联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任务,因而出现了“内容过剩”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形式的“疲劳”。解决“过剩”与“疲劳”状态的途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的审美体系,一切古典和现代有价值的艺术形式都可在这个体系里兼容并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化,老年人在家中仍受尊重,家庭仍是他们目前主要的养老场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这是中国老年人的要求和意愿,它们互相制约,是衡量中国老年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搞好“老有所为”,不但能切实保障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也有助于解决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群的负担问题。国家、社会、集体和家庭相结合是赡养中国老人的有效方式。继续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适合现代化的要求,才能逐步解决好中国老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但“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这两个角色是可以分离的。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一样 ,“居家养老”也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据此 ,本文区分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证了传统养老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在城市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组合正日趋增多 ;而在农村 ,自我养老的比例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把“全民所有制”划分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或称为“不完全、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和“完全的、成熟的全民所有制”两种,而前者实际上就是指“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后者则是指“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这些同志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划分、就是因为这些同志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许多不同点.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尚未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只能是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近代华北农村家庭规模虽有缩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变化的原因不是农村工业化的结果,而是家庭土地占有关系缩小所致。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要形式,核心家庭居次要地位。传统学者以“大家庭”作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家庭类型是有充分依据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实际情况。文章从近代华北农村家庭的家庭周期、婚姻习俗、生育制度、居住模式等方面论证了这种结构类型产生的社会原因,认为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的各种风俗、制度关系密切,不能简单的以统计数据的大小确定它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相似文献   

17.
怎样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规定?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因此,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理解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深入研究我国的客观实际,在马克思的理论与我国特殊情况的结合中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规定。 (一) 马克思指出:“我们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社会地规定了的劳动”。“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从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这个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得出来的。”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式。这些不同的社会形式决定了其生产劳动的彼此不同  相似文献   

18.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表述, 也高度表征了当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的特点,毋宁说这一涵容了国 家(政党)、社会、市场三个层面的综合言说装置,其从形式上看,正 是中国模式或中国政制的代名词。王跃文创作于1998年的《国画》,以 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敏锐地回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 建制,共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精神结构。《国画》的“真实 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只有从小说完美隐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镜像 的层面才能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二大的报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精神文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作了科学的概括,同时,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为我们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精神文明与法制的联系精神文明是区别于物质文明而言的。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是物质文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经把国家当作“文明社会的概括。”董必武同志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说到文  相似文献   

20.
生育政策的完善是加强生育保障,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家庭主义”理论逻辑推演并结合实证角度分析判断,我国现阶段生育政策应定性为“显性家庭主义”,表现为支持家庭照护的积极化倾向和缺乏家庭照护替代选项的消极化态势,弊端在于多重因素结合下的家庭育儿负担过重,从而影响社会整体生育意愿。促使“显性家庭主义”生育政策向“可选择的家庭主义”转变,是突破现行生育政策困境的总体可行性思路,其转变可从“去家庭化”和“家庭化”角度着手,能有效避免政策工具化,为家庭减负并提高社会整体生育意愿,进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