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2.
谢秀钿 《社会工作》2008,(15):36-38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据四川省农调队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每外出1万个农民工,将会产生4000个处于6~16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子女,并有1000个同类子女随其父母进城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据四川省农调队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每外出1万个农民工,将会产生4000个处于6~16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子女,并有1000个同类子女随其父母进城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在开发建设城市的同时,农民工问题越来越突出:拖欠农民工工资,忽视农民工健康生活状况等等问题相当严重。在建筑企业中,这些问题就更为突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如,加强健康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民工劳动市场、建立农民工档案、成立农民工会等。  相似文献   

5.
相征  赵鑫 《求是学刊》2013,40(5):56-61
城镇化需要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其次从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入手,分析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机理。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在户籍身份、社会地位、生活权利、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受教育程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工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华杰 《社科纵横》2006,21(4):75-76
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农民工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参与政治的权利却在日益走向边缘化,要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对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进行透析。目前,根据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体性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非参与意识、非主体性参与意识和极端参与意识。造成参与意识薄弱的原因有:中国传统臣民文化的熏陶,中国的民主法治的不完善以及农民工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排斥政治参与意识。当前,要从农民工自身意识的改变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参与问题,而要提高这一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培育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其中包括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城市农民工就业排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多重排斥,即:起点排斥,过程排斥,结果排斥。研究表明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他们在就业中所遭受到的排斥存在显著相关性。笔者认为为农民工建立顺畅的城市网络融入机制,提供完备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工的继续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公司现在有外派到异地工作的农民工,每月由我公司为其缴纳农民工综合险,如果员工在此期间发生工伤,发生门诊或住院费用,请问这种情况可以办理工伤报销吗?陆乔陆乔读者:参加农民工综合险的农民工外派期间  相似文献   

9.
康鸿 《社科纵横》2013,(1):173-176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工社会风险源的复杂性:农民工的风险冲击既有来自农村传统类型的社会风险,也有来自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风险。农民工风险结构使得农民工的抗风险机制设计不容缺失,但是农民工缺乏类同城市居民化解社会风险的现行抗风险机制。从政策运用评估方法考量农民工抗风险机制的结论来看,国家化解农民工社会风险的关键是建立全新的社会风险共担机制和提供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而该体系与机制的制度载体便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流动方式逐渐转变为"举家迁徙"的流动方式.然而,城市教育资源对农民工子女的各种排斥,使农民工子女的基本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剥夺.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先天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绝大部分城市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基本上处于贫乏状态,导致其子女在教育机会、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边缘化的危机.要走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就必须做到:(1)从制度设计上实现由"边缘化"到"城市化"的根本性转换,从根本上改革户籍制度;(2)降低农民工子女教育成本;(3)提升农民工家庭的资本含量,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李春根  孙霞 《社会工作》2011,(9):18-22,33
从需求与供给双重视角对福建省福州市258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保障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也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调查也表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需求面还是供给面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需之间仍然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数量上的供不应求和性质上的供需脱节。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需求状况与供给状况相联系、相结合,理顺各种制约性要素,畅通供给渠道,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人口学会在武汉地区对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总体幸福感及其个人情况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认为自己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农民工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或幸福情况一般;但相对于过去在农村来讲,认为自己“更加不幸福”的比例有所上升。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原因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幸福感个人方面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婚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状况以及目前在本城市的生活水平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天津社会保险》2011,(4):47-48
杭州:农民工将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月1日起,在杭农民工将统一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届时,原来实行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将成为历史。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杭务工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在劳动力价值界定的条件和马克思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力价值的质和量比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原因和企业的原因等,我国农民工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文章提出了我国农民工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第一,通过提高农民工的国民待遇等手段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二,提高包括专业技术、法律素质等在内的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第三,通过户籍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改革,提高农民工的国民待遇;第四,合理引导农民工跨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15.
随迁农民工子女在实际升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人为设置的"门槛",陷入难以克服的升学困境。其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于基于户籍制度的升学考试体制的不公正,而教育资源不足及配置方式不合理是主要原因,农民工家庭所处的弱势地位则是重要原因。要解决随迁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升学的问题,必须做到: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建立公平的教育规则;树立公平发展理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明确责任,切实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升学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锋指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新问题,用政策、法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就业歧视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机会不同。比如有些地方将行业工种分为允许使用、控制使用、不允许使用农村劳动力三大类,以控制用工单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3):52-56
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是我国新时期的新现象、新问题,政府、社会各机构、学界高度重视,形成了强大的外部推力,农民工返乡创业迎来了新机遇。本文从创业意愿和创业情况、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返乡前务工情况、当地政府创业扶持情况四个方面调查了湖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强烈,但基本属于自发行为,缺乏较好的规划和引导;政府在扶持方面以短期资金支持为主,缺少长效机制;大多数已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亏损情况较少,有利于大众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在2.1亿以上。2000年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0%以上,其中在中国产业工人中农民工占到57.5%,在第三产业工人中农民工也占到了37%,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农民工问题为社会所密切关注。然而与农民工的庞大的数目不对称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弱势地位没有很大的改观,他们在城市里的生存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相当部分城市人口对他们有一种岐视心理;所从事的都是脏累差的活,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一旦被拖欠工薪,又无法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数据显示,职业病开始损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健康。在目前超过两亿的全国受职业病危害人数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一方面急性职业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另一方面以尘肺病为代表的慢性职业病则呈聚集性发病的特点,导致一些地方劳动者因职业病返贫、致贫。农民工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功臣,他们需要与他们贡献相匹配的权益。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权益,是当前迫切的问题。有专家呼吁,让农民有尊严地工作!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健康,还要促进健康:不仅要求生理上的健康,更要求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和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出农民工汇款比例高于其他国家的现象既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也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在跨地区收入分配上的“依附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之间的争论 ,并且通过对外出农民工的实证调查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中国外出农民工高比例地往家乡汇款的现象 ,是中国农民家庭伦理关系的表现。农民工汇款存在一种“边际效应心理” ,这有利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缩小地区差距 ,但是又因农村存在有无外出农民工的差距 ,这又有使区域差距拉大的可能 ,同时还对原有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伤。(李强 :《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研究》 ,载于《社…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工荒”即民工短缺,而民工就是农民工,而且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进城农民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主要形式。但近几年,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民工短缺现象。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工资的廉价和对农民工权益的忽视;二是劳动力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三是农民工阶级意识的萌芽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四是结构性缺工,尤其是严重缺少技工。“民工荒”客观上使企业招工犯难,但却对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劳动条件的改善、技工的增加乃至农民与农民工分化的巩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不会使农民工倒退到农民,相反对农民工阶级自身发展来说是一个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