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夹缬是一种拥有民间传统工艺的纺织品,亦是最古老的一种印染技术。夹缬特殊的生产工艺和用材用料使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特性。夹缬图纹中的形状、表现形式等揭示了其图纹中内在的视知觉意象,反映了以中国"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伦理、图腾崇拜和民俗信仰的文化内涵。夹缬图纹的象征意义具有独有的社会价值:在设计夹缬图纹时,当代工匠以永嘉昆曲与温州婚嫁习俗为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习俗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夹缬繁复精细的雕刻过程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夹缬中的靛花是由板蓝根和青黛组成,其无色素融合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理念与加工产品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夹缬是依靠雕花木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得到的传统印花纺织品,这一技术出现在隋代,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浙江苍南夹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夹缬属于机械防染印花,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雕花木版的设计和组合应用上,其必须同时具备防染和染色的功能;我国传统植物性靛蓝染料提取和染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理论相一致,不同的是我国古代靛蓝隐色体转换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而现代生产多采用化学试剂;苍南夹缬和其它古代传统印染工艺相比较,在印染和助剂应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蓝夹缬是我国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们与温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琴撰写的《蓝花布上的昆曲》一书。此书捕捉到了蓝夹缬和昆曲碰撞的精彩之处,不仅让人充分领略了这两大古老文化形式融合的风采,而且深度解读了这两大活化石遗留背后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温籍青年学者张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蓝夹缬的研究开发与保护,成果不断。她主编的《各美与共生:中日夹缬研究》一书,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图文并茂介绍并比较了中日夹缬工艺及其制作的产品,推动了夹缬这种古老的工艺的深入研究,尤其对夹缬海内外流传的路径与演变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为此,本刊特约张琴撰写本文,请她谈谈寻访日本夹缬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绞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染色工艺,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中蕴含着诸多有关绞缬的名称、技法、纹样、社会功用等重要信息,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证分类和解读。在古代卷轴画、石窟壁画、唐三彩、陶俑等图像资料中,可看到这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绞缬工艺之间有共通之处,从而能反映古代绞缬技艺的特性和它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苍南夹缬、永嘉冻绿染、桐乡蓝印花和宁波彩印等为例,阐述了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浙江传统手工印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缺乏时尚感等问题;基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给传统手工印染带来的机遇,从文化传承、增值品牌价值、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优化浙江传统手工印染生存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南金钱会起义(一八六一年八月──一八六二年二月),是太平天国革命直接影响下,在浙江南部平阳、瑞安一带爆发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金钱会起义军首先粉碎了浙南地主团练“白布会”,并一度攻占了清王朝在浙南的统治中心温州府城,取得辉煌的战果。金钱会起义军是太平军在浙江的一支重要的兄弟部队,它在浙江的革命斗争中起了先锋作用,有力地配合太平军进军浙江的战斗。 金钱会革命组织的创建 金钱会发祥地钱仓,位于浙江最南端的平阳县,与福建福鼎县相邻。在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掠夺下,浙南地区同样被搞得地贫民困,人民群众长期…  相似文献   

8.
下山出沟 搬迁扶贫──浙南畲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新思路钟炳文改革开放的大潮,推进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冲击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浙南山区的畲族同胞。自80年代初以来.浙南山区的泰顺、景宁、文成等县的一些有眼光的畲民纷纷自发地从原夹居住的山高水冷、交通闭塞的高山深...  相似文献   

9.
1 蜡染是我国传统三大印染工艺之一。《二仪实录》一书记载:“秦汉间有夹缬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服之。可知起于汉代而为六朝人所用”。由此,有人认为汉代已有夹缬、绞缬、蜡缬三种印染方法。此说由建国以来的出土文物为证  相似文献   

10.
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浙南文化的一个写照,浙南的社会生活、民间习俗、精神伦理等构成了影响温州鼓词的重要因素。今天,温州鼓词已成为浙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浙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也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丰富着浙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曾经盛行一时的唐传奇在宋代的迅速衰落,不尽符合小说史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晚唐五代以后,唐传奇体已逐步失去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土壤;另一方面,从文学发展内部来看,唐传奇体在宋代的衰落应归因于唐宋文风的嬗变。传奇体的文体风格在北宋前期受到主流文人的排斥,宋传奇因而失去了唐传奇的意味,但在民间,传奇体却有着潜在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3.
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4.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于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新型乐歌 ,其所依托的音乐体系是以先后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干 ,并吸收、熔铸唐宋燕乐及其他汉民族民间乐曲交汇而成的北曲。北曲的通俗性和民间性 ,决定了与之配合的曲辞的俚俗性和大众化。金元易代之际 ,大批沦入社会底层的市井文人基于感情宣泄的需要 ,染指于此 ,遂使元初散曲呈现出以俗为尚的审美追求 ,并由此施积极影响于元杂剧剧曲代言体抒情体制的确立及其“本色”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僧伽和尚是初唐一位传奇式的佛教人物,因其生前在泗州一带传法,被后世尊奉为“泗州大圣”。自唐宋以来,关于僧伽的传奇故事和神异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一大批佛教居士的推动下,历经唐、宋、明、清,更形成了全国性的僧伽信仰。僧伽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现象,是佛教与中国居士阶层特别是唐宋的居士活动融合的产物,唐宋的居士佛教造就了僧伽信仰。  相似文献   

16.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与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基本面貌的重要制度,从户籍剞度可以看出国家政权对乡村基层的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职能。唐代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唐代户籍管理的松驰,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是当时农民身份地位提高的重大表现,唐宋社会正是基于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乡、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均非自治组织,而是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的一部分,代表国家对乡村进行统治。乡村中的宗族组织、民间经济组织、民间宗教组织和民间武装等民间组织也未达到自治的程度。宋代乡村社会不是国家权力的"真空"地带,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治。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音乐史上"歌舞伎乐"的鼎盛时期,也是宫廷散乐由盛而衰的时期,通过对唐代散乐发展的考述,可以看出唐代宫廷散乐逐步走向民间.随着唐代散乐的走向民间以及乐棚、勾栏等表演场所的出现,对宋代市民音乐的出现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