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卜辞中有大量关于"刍""牧"材料的记载。辞中之"刍"具有不同的含义:可指吃草的牲畜、饲养牲畜的草料、放牧或牲畜饲养者,亦有割草或拔草之意。商王朝在一些特定区域设置牧场,并将其称之为"牧"。"牧"于卜辞亦为主管畜牧之官,"刍正"也是王室畜牧业的主管者。卜辞有许多关于牲畜饲养与放养的场所或地名,此正反映了商代的畜牧业比较发达。通过对刍、牧及相关材料的分类系联整理,可以从中看出殷商晚期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4.
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在先王宗卜"的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占卜制度和鬼神观念。从卜辞结构角度考察,"在先王宗卜"这类材料基本出现在历组卜辞中,契刻于命辞之后,其在卜辞中的性质、作用和兆辞比较接近甚或一致,突出对相关占卜事件的重视。从占卜地点看,商王室一般会选择其日名与卜日天干相同的先王之宗作为举行占卜仪式的地点,而"在祖乙宗"除外,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商代甲骨刻辞中的方伯是伯称谓的一种,从根本上讲,方伯与伯性质相同,均是与商人不同的异族邦伯。方伯之"方"指幅员方域之意,方伯具有一定的地域与规模。方伯多为商王朝日常统治所不及的异族群体,与殷商晚期已纳入王朝政制的"多伯"不同。相关卜辞记载商与方伯之间举行享献、宴饮或揖拜等礼仪活动,应与方伯臣服礼有关。卜辞亦记载了商王朝征讨方伯乃至杀方伯祭祖等事,反映了商王朝与方伯之间的对立。后世礼书所记的方伯之制,多为学者所拟设,可略分为"二伯—州伯"系统与"四岳—十二牧"系统。其方伯乃王朝所设置的五官之长及诸侯之长,与甲骨所记内容并不能简单地比附。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或写作■),当释为"呙",在卜辞中多读为"祸",过去将甲骨文"■"字释读为"祸",实为鸠占鹊巢。"■"当依于省吾先生说读为"咎"。它与甲骨文"祸"字虽然同与灾害有关,却有不少区别。主要是在卜辞里,祸由人起,而咎自外来。殷人的灾患观念里既有对神灵的迷信,又有一定的反省精神和深深的忧患意识,还有一些勇于担责的气魄。战国时期,孟子论国家存亡之机曾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著名论断。商王朝立国五百余年,与殷人浓厚的忧患意识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中的"梦"字,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构:其一为从爿()从扭曲状人形会意的"",表示人在睡梦中的体态,为"梦"字之初文;其二则是在初文基础上添加声符"媚"而形成的形声字,卜辞中写作"",是"梦"字最为每繁缛的写法;其三则为省形形式的形声字,通常写作""。三者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脉络。战国文字的习见的从夕、媚声"(梦)"字,乃遵循其他思路新造之文字,与卜辞之"梦"没有传承关系。至于形体与之相关的"薎",似可分析为从戈从媚、媚亦声,或从伐省、媚声,其本义与杀伐相关。卜辞"梦"字本身与文献所记载的驱梦、驱厉等习俗无关,不可强行牵合。  相似文献   

8.
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取祭"这种祭法,其主要用于祭祀先公先王和祈雨的祭祀中。学者一般将其与传世文献中的"槱祭"联系起来,这一点是正确的。只是对于二者之关系以及"取祭"的具体祭法和特点并没有详细的研究与说明。其实此"取"字乃是积聚之义,"取祭"乃是积薪燃之以祭祀祖先来祈雨之义,这一点在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中皆有印证,而非祭祀战神之羽祭。  相似文献   

9.
常耀华 《殷都学刊》2009,30(1):30-33
卜辞"步指车行"说断不可从,"步为辇行"之说亦非确诂.卜辞所谓"王步"、"王步白某"确有徒步义应无疑问,只不过徒步者并不一定必是王,当是指随车出行的徒众.卜辞之"步"应与商代军制单位有关.凡言某步、步于某或是意在与单骑或乘舟的出行形式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甲骨金文中"失"字常见,通过对甲骨金文及相关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甲骨卜辞中"失族"主要活动于武丁时期,武丁早期及中期前段其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武丁中后期其被商王征服后长期臣服于商朝,并在王朝任职,卜辞中其地望当在晋中、晋南一带。洛阳马坡一带乃其后人迁徙之地,据金文来看,此族人亦曾在周王朝任职。  相似文献   

11.
分析"陟"卜辞义例,对"陟方"提出了新解,本义更近舜为了特定祭祀目的,而出省与中心酋邦关系较为紧密的属于酋邦联合体下的邦国诸侯,目的在于登升该诸侯之山岳或登升设置在该诸侯的土丘祭坛以燔柴望祭神灵。亦存在另外一种推断即"陟方"乃"徝方"之误,舜"徝方乃死",舜在前往苗加以军事监视巡视的途中而崩。通过比较舜"陟方乃死"之诸说,结合舜时国家结构与对外关系之构成,当以舜崩于鸣条近是,且以军事监视巡视边境及苗民而崩于鸣条为胜。  相似文献   

12.
历祖卜辞中有一组"癸酉貞日夕又食"的卜辞,称为"癸酉日食",或读"夕"为"月",占卜是否会发生日食或月食,或认为应从日字断读,是一次月食。其中的"日月"二字写法特殊,都作日字在上月字在下而挤占一个字的位置,有学者认为"日月"应是一个字即"明"字,为"明有食",是天明后发生的一次日食。本文认为,读为"明"字可从,而"明有食"与卜辞记载日月食的辞不类,应不是一次有关日月食的占卜记录。卜辞"■(又)食"不是日、月食的专用语,由辞末及整版甲骨上有祭祀上甲的内容,所称的"癸酉日食"实应是占卜"侑食"上甲的一组卜辞。  相似文献   

13.
"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后,引起社会及学术界强烈反响。从字形结构、造字本义和卜辞用例看,卜辞中的"■"与"■"是"司"字,而"后"在卜辞中写作"毓"。故"司母戊"改为"后母戊"是讲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认证前贤说"■"以及"■、■"诸异体为古乐曲"韶"字初文,并申述构形本旨。陈邦怀先生说"从八从鱼"之"■(颁)"字,卜辞中大多数情形读如"编",编排演练义,而非颁赐之"班"。甲骨文短语"■"读为"颁(编)益(佾)韶",义为每八人一列编排演奏韶乐。依据卜辞史实,证以传世典籍,对殷商时期王室演奏的六种古乐"韶"、"商"、"祈"、"唐"、"美"、"■"作了探讨。"■"为"弦"字初文,本义拉奏弓弦乐器。  相似文献   

16.
祼祭是晚商时期经常举行的祭祀活动。在祖甲时期的出组卜辞中,祼祭逐渐规范化、礼仪化,比如祼祭日期的选择、复合祭祀的搭配,都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别是"夕祼"与"蓺祼"卜辞有规律地出现,表明祼祭已是一种程式化的祭祀活动。"夕祼"与"蓺祼"是对贞关系,二者皆为祼祭之前的预备性祭仪,只是举行的时间有别。  相似文献   

17.
■(師)组卜辞"壬午卜扶,奏丘日南",与《左传》"日南至"为冬至、《周礼》"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相印证,提供了一个冬至干支壬午;小屯南地出土的■组"奏岳"卜辞提供了另一冬至干支丙戌,两者相差365天,是前后两年的冬至。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武丁年表为标准,以小乙在位10年、武丁在位59年为范围,把与"奏岳"卜辞共存的小屯南地■组卜辞记载的月份干支作为边界条件,搜索科学历表中的冬至干支,得到"奏丘"卜辞的天象年代为武丁28年(前1223年),"奏岳"卜辞的年代为武丁29年(前1222年),证明■组卜辞的年代为武丁中期。冬至干支断代法开辟了卜辞天象断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西周金文"华"字的字形来看,甲骨文中的"华"字,象束苇之苣的光华。"华"在甲骨卜辞中主要是指一种祭祀名称,其异体或加意符食、酉、皀,或加注声符"往",可以读为"饷",是一种对祖先的馈食之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束苇形这一字形还可用来表示"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莤",即以此为意符。  相似文献   

19.
“示”和“宗”在殷墟卜辞里常被上、下、大、小等词修饰和限制,形成许多含义不同豹概念,反映了殷代王位继承制度的一些重要特点。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运用这些概念来论证宗法制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的问题。殊不知,这些概念在殷墟卜辞中的确切意义至今还不是很清楚的,这就势必影响了相关探讨。本文拟先讨论这些概念,然后再分析宗法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中的"河伯"是黄河水神。对黄河流域的老百姓来说,"河伯"是非常可怕的水神。据屈原的《九歌·河伯》,它能起大风,使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伯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身为邺令,到邺城,目睹了"河伯娶妇"的习俗,即"冥妇"。有的学者根据这些故事与一些甲骨卜辞资料,提出了妇好作已经死去的商王室祖先神的冥妇,然而甲骨卜辞的表明"妇好"并无作过"冥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