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东京城在中原古代城市,甚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无疑是独具魅力的一个。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文人笔记中,记述了一个商业街市发达、民俗生活繁阜的文字中的东京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图像东京。对画中虹桥"桥市"及其周边的沿汴"河市"与历史典籍记述之关联性、北宋东京清明坊与张择端画作之关联性进行探讨,能够补充前人在北宋东京城市史、民俗史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原历史遗产的内涵,并在文化支持方面为中原崛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刘蔚 《文史哲》2004,(6):39-44
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宋代是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宋代田园诗的演进经历了承袭、自立、突变、繁盛、深化五个时期:从北宋前期一味地步趋晋唐,到北宋中后期开始形成独特面目;从南宋初期因战争因素的介入而发生突变,到南宋中期由于大家、名家的出现而空前繁荣,再到南宋后期继续深化。在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宋代田园诗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薄走向丰厚,形成煌煌大观,为中国古代田园诗史绘上了绚丽一页。  相似文献   

3.
<正> (一) (《水浒》里的音乐、戏曲描写,着墨不多,全书(百二十回)有三十三处,约四千字,但内容丰富多采,令人赏心悦目。它是《水浒》所展现的北宋民俗画的一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繁荣的都市面貌和发达的文化事业。北宋是在经历残唐五代的长期战乱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国家。这个王朝曾积极推行了一些笼络人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改良措施,因而国内曾一度比较安定,经济日趋繁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达,工商业和都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当时,十万户以上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演变为元明早期官话,其间一些重要音变,大多在宋代产生、发展或完成。《唐书释音》为北宋人董冲所著,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通语音变现象有所体现。在《唐书释音》中的特殊音注中,有大量反映宋代通语音变的例子,其展现的语音演变发展趋势同于中原通语,但发展速度则比较慢,较之中原通语显得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化娱乐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城镇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文化娱乐活动的繁荣又有效地刺激了商贸市场的兴盛,对宋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宋代文化娱乐与社会经济的这种良性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中唐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北宋的经济、文化都呈现了与前代相异的面貌。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在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城市繁荣起来,进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阶层,那么在这个新兴的阶层中一种新生的市民意识正意兴盎然地与封建传统观念分庭抗礼着。……  相似文献   

7.
先秦以后,中国历史上每一时期哲学的繁荣,都伴随着《周易》研究的兴盛。宋代庆历前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周易》的研究又出现了一个高潮。周敦颐的《易通》,欧阳修的《易童子问》,横渠的易学,邵雍的先天学,王安石的《易说》等等,都勃兴于这一时期,开创了《易学》研究的新面貌。《周易程氏传》(简称《程易》)是这一时期研究易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对理学和以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易》凝结了二程特别是小程的毕生研究成果,展现了程颐的唯心主义然而又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北宋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尖锐的矛盾。剖析《程易》,对于研究理学和北宋庆历以后至绍圣这一时期程颐思想的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代茶馆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荣 《中州学刊》2006,(3):189-192
宋代是我国茶馆业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茶馆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地域广的特点展示了宋代茶馆兴盛的面貌,而其丰富多彩的经营特色则彰显了宋代茶馆的丰富内涵。宋代茶馆的兴盛是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的产物,是宋代茶业发展的结果,与当时的饮茶习俗及唐代茶馆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冯芸  桂立 《北方论丛》2015,(2):93-98
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的势力日益壮大,宋代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发展历程中行商与坐贾势力消长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等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方面表现为众多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日趋向经济中心转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工商业镇市的勃兴。其结果不仅使宋代城市以其繁华盛景著称于后世,同时也以数量众多而远超于前代。对宋代城市的繁荣及工商业镇市的兴起,许多研究者已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一些统计资料出发,来说明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以就正于方家。 一、宋代城市的类型及其分布 宋代城市以类型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政治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新兴的工商业镇市。 政治性城市主要是指封建王朝的国都、陪都及众多地方政府的所在地。这类城市起源较早,历时最久,并且在城市生活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作为封建的政治中心,发挥着统御全国和各地区的作用,而其经济职能服务于和从属于政治职能,一旦政治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奠定了宋在中国经济史中的特殊地位。一在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市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由于长时间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由于宋朝政府所作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努力,使得宋代的商品贸易活动十分发达,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宋代以前,城市布局严格按照坊市制度,商贾百工均聚居在专门的贸易区,即东西二市。到五代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店铺的繁盛,从前的坊市制度难以维持,作为宋的都城汴京,在后周显德年间,已是“…  相似文献   

12.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宋代的行会有行、市、团、作等称谓,形式也不拘一格。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势力日益壮大,二者的关系由前代社会的层级关系逐渐向平行关系演进。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位置。而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的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欣  刘尊明 《江汉论坛》2006,(5):114-118
《念奴娇》是宋词长调中的三大“金曲”之一,该调的起源与盛唐著名歌妓念奴有关,曲调的内容题材应关合艳情,而声情旋律则偏于高亢。该调的创制时间大致在中唐前后,但歌词的创作则始于北宋并在两宋形成繁盛之势。然而两宋《念奴娇》歌词的创作并没有受到曲调偏于香艳“本色”的限制,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轼代表作的影响,苏词的题材内涵、精神意绪以及表现方式被后世词人广泛接受和沿袭。《念奴娇》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轨迹,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成功范式对歌词创作的规范作用,而且也再次显示了苏轼在宋代词史上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界对宋学源头的考察日益深入,不但揭示出北宋孙复、石介、胡瑗三先生为宋学之滥觞,而且进一步肯定此前的北宋学者和政治家范仲淹是宋代复兴儒学的开山,引领宋学研究风气之先声。范仲淹不但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而且在《春秋》研究上也有一定造诣,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宋《春秋》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代都城的商业和经商风气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的统一,社会环境的安定,赵宋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又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使宋代京城商业和经商风气的盛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古代榷酒制度空前发达的历史时期,各类官营酒务也是宋代官营手工业及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宋,各地城镇官营酒库、酒楼林立,热闹繁华异常。对其组织规模、经营管理、商业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状况作一细致考察,不但是全面了解宋代榷酒制度的必要步骤,且能窥探当时官营手工业与商业的某些面貌和特征,对深入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卖制度史、官营企业史,都不无裨益。或许对我们今天也会有些借鉴作用。 一、北宋酒务的组织规模与经营状况 北宋在各州、府、县、镇城中设置都酒务、  相似文献   

18.
著名历史学家,河北大学教授漆侠先生撰写的《宋代经济史》一书,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九十余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叙述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分析宋代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思想的大型断代经济史著作。 在人们的心目中,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国势衰微的皇朝,然而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从社会经济角度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随着近年来对宋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已普遍认为:宋代是继唐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其形成和繁荣,是以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古希腊众多城邦的建立,商品经济和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以及群众性歌舞祭仪等文化活动的兴盛,古希腊戏剧也就无从产生。中国自唐宋以降,城市经济文化有了突出发展。末神宗时,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46个,超过20万的也有6个。形成了许多商品经济、商业手工业相当繁荣,平民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的中心城镇。于是,起自民间的职业艺人和营业性演出团体发展起来了,艺术演出场棚应运而生了。北宋许多城市勾栏瓦肆就是商业性百戏杂剧集中演出的场所。《东京梦华录》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般杂剧……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还有“东角楼街巷”:“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见当时汴京经济文化的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20.
周峰 《东岳论丛》2002,23(3):68-70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五代而盛于两宋。宋代的风俗画 ,除延续前代作为统治者“礼失而求诸野”的采风意图及辅佐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鉴戒功能外 ,更体认了庶族地主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愿望 ,迎合世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 ,故以愉悦心目、畅神适意的观赏倾向和生活情趣为重 ,突出地表现了艺术探索及创造意愿、物态意蕴并求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匹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就是这一时期“粉饰大化 ,文明天下”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画作品之一 ,其中较多地涵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的成分 ,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向往和爱好 ,显示出它独有的文化活力和艺术功能 ,从而将宋代风俗画创作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