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豳风·鸱鸮》一诗中"鸱鸮"为何鸟,历来争议颇多。毛、郑以为"鸱鸮"为"鸋鴂",后人遂有"巧妇"、"鹪鹩"、"蒙鸠"、"桃虫"之说,纠缠不清,以讹传讹。解"鸱鸮"为二鸟,则流于繁琐。依据诗歌所描绘,综合各家观点,分析各类考据材料,追根溯源,则"鸱鸮"实为今之猫头鹰。  相似文献   

2.
本译文所译述的主要是著作者桑木旦对藏族寓言体短篇小说名著《猴鸟故事》的作者的论证及结论。关于《猴鸟故事》的作者,学界有五种观点,对此,著作者持否定态度。著作者本人的观点是《猴鸟故事》为多仁·丹增班觉所著。  相似文献   

3.
论庄子的世界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子把"天" (自然、万物)与我们(人类)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认为天地人具有并生与一体关系,从而突出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他主张人们应跳出自我阈限,坚持"以鸟养养鸟"或"以天合天"而不是"以己养养鸟"或"以人灭天"的处事方法和原则,继而才有可能最终完成"藏天下于天下"世界观的转变.这种世界观对于当代处于人际冲突与生态困境乃至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类发掘、重构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名焰 《理论界》2013,(6):155-157
"理"与"气"是理学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理与气的关系,是理学家要着重进行论述的重要内容。作为明初四子的理学大师薛瑄,在元代理学调零之后,其实起到了中兴理学的学术作用,薛瑄承继朱子理学的主要观点,对理气先后与理气关系进行了更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他甚至走得比朱子还彻底,认为理气根本不分先后,理气有则同有,生化流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日之载鸟,鸟虽动而日不动,但光却一直未离鸟。这种普照的观点说明了理与气的关系,理在气中,但理又不杂气。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形兽貌类(人兽合体类)、以虫为助手类(人兽伴生类)和五官奇特类(异形神人类)。以"四鸟"、鸟为助手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伴生类神人形象。在这些神人形象中,人与"四鸟"、鸟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四鸟"和鸟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大假设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这种假定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制度的形成纳入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假设,可以真切地揭示它的部分真理性,因而可以把它作为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体育的仿生在古人的心目中,熊是勇气的象征,鹤是长寿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模仿熊、鸟活动特点的"熊经鸟申",作为谋求强身、长寿的锻炼手段;到了西汉,又发展到凫浴、猿蠼、鸱视、虎顾等伸展肢体的体育仿生;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上,还发现有鹞背、猿滹、龙登、鹤口等仿生锻炼形态;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汇编出效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学者考量伊斯兰文化的全球化视角包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文化侵略",破坏了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伊斯兰文化的"真实"、"信仰"和"民族认同";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人在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反复思考无异于作茧自缚;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吸取全球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中相和谐、一致与兼容的因素.全球化不可能被伊斯兰文化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抛弃,接受其的态度可以称为"积极中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论<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尽管人们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理解不尽一致,有标准、方法、原则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把这看作是十几年前的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把"历史观点"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实,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历史观点"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历史观点"也不能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许定国 《船山学刊》2004,(2):18-21,32
湘楚文化渊源于远古少昊氏,首领帝俊与其部属祝融,均为以"人鸟合一"文化图腾为标志的"太阳鸟"信仰部族领袖.由楚人拜日崇火,敬凤崇鸟习俗演化为湖湘文化中的一脉"凤鸟文化"传统,在屈原楚辞骚赋、王船山诗词中,有大量的"咏鸟"、"颂凤"内容.初步搜检,船山诗词中出现的鸟类有正式名称者即达55种,其他间接统称为"金乌"(太阳鸟)、"自鸟"、"青鸟"、"玄禽"的难计其数.涉及"咏鸟颂凤"诗词达700余首,占船山诗词作品1/3强.而在船山美学思想空间里,更出现了富有"凤鸟文化"特色的古典生命美学系列观念,即关于审美生成的本体生命美学观;关于审美价值的生命自由超越观;关于审美境界的生命空灵飘逸观.  相似文献   

11.
大饥荒是爱尔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关大饥荒的研究也是爱尔兰历史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在爱尔兰饥荒研究视角中,爱尔兰民族主义,"修正主义"和"后修正主义"三种史学观点之间的争论,支配着爱尔兰的历史编纂和历史研究。本文试图从学理的角度,通过对三种观点进行梳理,较为全面介绍大饥荒研究的这三种观点,并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力求加深对大饥荒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女书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体系,在这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中还隐含了各种图腾崇拜的迹象,其中颇为突出的便是鸟图腾崇拜.女书字符中的抽象之"鸟"与现实图形中的具象之"鸟"构成女书文化特有的视觉艺术形态,显现出一种独有的鸟图腾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于越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于越的族源,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于越是汉族祖先从西南出发的外迁与驻留;(2)"越为夏裔"说;(3)"越为土著"说。文章对这些观点作了详尽的辨析,阐述了于越的族源问题。认为相对于理论探讨和文献记载,新近发现的考古材料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对"作为策略的视觉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被很多论者视为一种"策略",这种方法是一种视觉本位主义的隐晦体现,也造成了当前针对视觉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把视觉在文化中本质化进而构建一种视觉的"文化逻辑学"还是坚持视觉文化的表征性和阐释性以求构建文化的"视觉语义学"。消解这种差异的方法在于,把视觉文化研究作为纯粹的策略,与此同时,坚决地反对把视觉文化作为策略的视觉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程和工程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聪 《北方论丛》2008,1(2):103-108
立足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简要地论述了认识工程的"全要素"观点和"全过程"的观点。绝不能简单地把工程看做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单纯应用,工程活动的"灵魂"是具有"唯一性"和"当时当地"的"独特个性"。对比和分析了科学发现活动只承认"第一"和工程项目具有"唯一"性的关系和区别,分析了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的"工程活动具有创新性"与作为一个"现实评价论要求"的工程活动的"创新性"的关系和区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矛盾同一性明确地表述为矛盾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两种含义。但近几年来,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同一性”不包括互相转化,而主张把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修改为“互相贯通”。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离开转化不会有“互相贯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互相贯通”作为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矛盾双方的互相包含,矛盾双方的直接同一;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让我们分别对这三层意思作一点分析。说矛盾双方互相包含,这无疑是正确的。任何矛盾,其对立双方总是存在共同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7.
认识过程的阶段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哲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理性两阶段,一是把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这两种观点尽管不尽相同,也都有它合理之处,但是,把它们作为现代认识论关于认识阶段的基本原则却是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应当根据现代科学认识的特点,把认识过程分为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前景,存在着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所谓"更积极的城市化"战略的观点,一是所谓"新乡村建设派"的观点。在分析评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从属于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普遍进程和长远目标,但又是这一进程中的特定阶段和环节,新农村建设之道路和前景的选择定位,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因此,第一,必须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第二,必须突出社会建设;第三,必须着眼于城乡自由流动,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南疆三地州民族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民族认同思想"、"宗教信仰团体思想"和"人类追求的本性思想"这三个学术性的概念,并且论述这三种思想状态在民族落后地区是并存的,进而从解放思想、指导思想一元和社会存在思想多元的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角度提出解决南疆三地州民族落后地区转型期社会存在思想多样性的对策,最终完成民族落后地区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戴益斌 《江汉论坛》2022,(11):28-33
什么是分析哲学?这一问题在学界引起了众多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分析哲学主张通过使用逻辑分析语言以获得哲学上的认领;第二种观点认为,分析哲学主张语言优先,分析语言是获得哲学认识的路径;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只能基于家族相似理解分析哲学。论证表明,第一种观点过于严苛,容易排除一些分析哲学家和分析哲学理论;第二种观点已经过时,很多哲学家并不认为哲学问题可以还原为语言问题。相对而言,第三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它至少具有两个优点。首先,基于家族相似理解分析哲学,可以破除单一标准的优势地位;其次,它有利于我们在整个分析哲学运动中保持分析哲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