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竹木简上的文字,过去多数人认为是刀刻的,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都是书写的,并未见有刀刻的。 在殷商时代,甲骨文是用刀刻的,但有的甲骨上面,则有先写后刻的痕迹。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字,也是用刀刻的。甲骨文为何用刀刻?这可能与龟甲兽骨材料坚硬,书写不能经久有关。  相似文献   

2.
第七讲 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 如上所述,甲骨文在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因此愈益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集大成式的甲骨著录《甲骨文合集》和《小屯南地甲骨》等书的出版和西周甲骨的不断出土,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青年学生和有志于自学的年青人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改变这门学科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状况。 甲骨文离今天较为古远,再加上一些青年朋友学习时不得要领,虽然花费了不小力气,但还是收效其微,常为不能入门径而苦恼。其实,学习甲骨文并不困难,但初学者  相似文献   

3.
①扶风法门公社召陈村西周建筑遗址出土的带有瓦钉的板瓦。②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史墙盘。③④岐山风雏西周甲组宫室建筑遗址出土的瓷鲁和甲骨文。周原出土文物@刘连山 @巨万仑  相似文献   

4.
殷墟甲骨卜辞的分期分类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既是一个对出土原材料的基础整理工作,又是一个深入探讨甲骨文与殷商文明的基本途径.近百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甲骨卜辞的分期分类工作不仅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科学分类的依据更加系统与充分.  相似文献   

5.
续论西周甲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甲骨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有所发现,但早期的发现都是零星的,直到近年陕西周原的甲骨出土,才有可能对西周甲骨作系统的考察。一九八○年作者访问周原,蒙当地考古界惠助,观察释读了岐山凤雏和扶风齐家所出甲骨。次年,以周原材料为主,写了小文《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以下简称《几点研究》),对西周甲骨的卜法文例试加讨论,并以之与殷墟甲骨相对比。这篇小文是探索性的,加之那时凤雏的甲骨大部尚未公布,我们的论述自然不能全面。近来风雏材料已有两套摹本问世。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本篇是《几点研究》的续篇和补正,有些以前已谈清楚的问题,这里不再重复,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7.
以安阳殷虚为中心,大量出土商代的甲骨文,文字学家纷纷著书立说,多所发见,至今步入全盛时期。 至于西周甲骨文的研究,则方兴未艾: 自一九五一年,陕西彬县发现一片西周卜骨,虽无刻辞,却已引起学者开始注意。  相似文献   

8.
安阳殷墟是商代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自1899被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发现至今八十多年,学者书家之钻研者众。海内外共藏有殷墟出土的甲骨,据著名的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统计,共为十五万四千六百零四片,遍布世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至于研究甲骨文的国家和地区更多。  相似文献   

9.
从西周金文"华"字的字形来看,甲骨文中的"华"字,象束苇之苣的光华。"华"在甲骨卜辞中主要是指一种祭祀名称,其异体或加意符食、酉、皀,或加注声符"往",可以读为"饷",是一种对祖先的馈食之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束苇形这一字形还可用来表示"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莤",即以此为意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共享卷帙浩繁的甲骨文研究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传统方式,建设了服务甲骨学研究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甲骨文字形库收录172个部首和4049个甲骨文单字;甲骨著录库(含甲骨缀合库)收录46部著录,共112517片甲骨的信息,缀合库存储了已缀合的甲骨片信息;甲骨文献库完成29426篇文献和282部专书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三库集为一体,是一个专业的甲骨学研究资料获取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以期为甲骨学专家研究殷商史、考释甲骨文字、开展甲骨缀合等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1.
殷墟甲骨文,是研究殷代社会的绝好材料。刻写着文字的龟甲兽骨,有的早在殷代就已断裂,有的经过三千多年地下的埋藏腐蚀,已成碎片残骨,有的在出土后遭人为的原因而断缺。把断片尽可能缀合复原,成为甲骨材料学的工作之一。 缀合而得甲骨刻辞,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如王国维1917年首开甲骨缀合之端,把两片卜骨合到一起,得到了上甲至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甲骨字的考释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计算机技术辅助的未识甲骨字语义预测研究。上下文语境和字形信息是预测未识甲骨字语义的重要因素,首先,以复杂网络为工具,通过构建甲骨字网络捕捉上下文语境信息;以部首为字形信息,并结合图卷积网络进行语义分类,进而预测未识甲骨字的模糊语义。其次,以甲骨字演变为基础数据,通过建模学习甲骨字的演变规律,根据学习的演变规律推测未识甲骨字的演变过程,以达到精准预测语义的目的。本文提供的计算机技术辅助的未识甲骨字语义预测期望能推动甲骨字考释进程。  相似文献   

13.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小屯南地发现了卜骨、卜甲7150片:其中卜骨7040片(内有刻辞的4761片),卜甲110片(内有刻辞的60余片),是建国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批。这批甲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天象、田猎、旬夕、农业、征伐、王事等,为商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更为重要的是,这批甲骨有可靠的出土地层依据,并常与陶器共存,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研究极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小屯南地甲骨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亟盼早日公布,以推动甲骨学和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禽”的名词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清词义发展演变的线索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甲骨文中"禽"已经具有了名词"猎物"的意思,但有关辞书对这一问题似未提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禽"在甲骨文中的名词用法,理清其词义发展的演变规律,为辞书编纂提供材料,借以说明出土文献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殷墟甲骨文     
在已知的古代汉字中,刻写在殷墟甲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而又成系统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约当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千多年.  相似文献   

17.
《甲骨研究》乃加拿大人明义士执教于齐鲁大学时的讲义。解放前曾有少量印刷,许多人看它不到。现齐鲁书社重新出版,为了解早年甲骨文出土和流传情况提供了可信的资料,特别是它反映了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前的甲骨学水平。其中对1899年——1928年这一阶段甲骨文研究水平的分期有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发现"新说"欲否定王懿荣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实际上,王从被称为"龙骨"中发现"甲骨文"是可能的.古董商最早售甲骨给王懿荣,而王具备深厚的古文字知识,也是其发现甲骨文的一个重要条件.他的发现开启了甲骨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