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磊 《学术论坛》2012,35(2):91-95
国际法上传统的国家责任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议题,虽然尚无相关国际公约问世,但是各种草案决议不断涌现。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1年通过的《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为该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国家责任产生于国际不法行为,但是对于是否应当将存在损害结果作为产生前提之一存在争议。对于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素,存在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的含义却存在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9.11”事件给现行反恐国际法带来了挑战 ,联合国安理会及时通过了第 1373号决议 ,在很多方面完善了现行反恐国际法 ,但其仍需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2):172-177
传统国际人权法把政府视为侵犯人权的首要行为主体,侧重于规制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跨国公司并不在其调整范围之内。尽管跨国公司作为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其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改善了人权的享有条件,但其对人权的消极影响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国际上要求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呼声愈益高涨。虽然对跨国公司应否承担人权责任尚存较大争议,但在国际人权文书上依然可以找到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相关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追究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亦有先例可循。联合国制订的《全球契约》、《商业与人权的指导原则》等软法文件,在推动跨国公司人权责任规则形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恐怖主义,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实践层面上国家自卫权已在反恐中被借用,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自卫的含义及适用范围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故在反恐中借用国家自卫权存在诸多法律障碍有待解决,以规范国家自卫权的行使,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救助法中的国家责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责任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标志.国家责任是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的要求,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救助的国家责任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责任、财政责任、实施和监管责任、引导民间救助以及宣传责任等.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该确立国家责任原则,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导,民间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振华 《理论界》2006,(11):194-195
自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恐战争,并成功地运用了“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推翻了伊拉克政权,这一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争议,对国际法律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作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国际法依据,国家自卫权有其严格的行使条件,因此,只有在对国家自卫权进行法律分析后,才能清晰认识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实质和违法之处,从而对这一战略给现行国际法造成的影响进行反思,最终更好地把握未来国际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国家利益是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内涵丰富。国际法是各国国家利益冲突和协调的结果,也是通过原则、规则、制度等形式,通过法律的拘束力对国家关系和国家利益进行调整的规范。国家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下,充分运用国际法规则妥善处理矛盾和冲突,趋利避害,是实现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系统日益复杂 ,个体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国家在国际环境问题中正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在主体意志自由和认同于客观理性的基础上 ,作为主体的国家应承担绝对责任、契约责任、期望责任和自愿责任。国家在当前能否承担国际环境责任也还受难以界定责任主体、各个国家的标准不同、损害区域不明朗、损害的非当下性及责任的难以量化等诸多限制 ,为使国家尽可能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我们应该采纳相应的措施 ,包括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签署有效国际协议 ,发展环境教育和弘扬奉献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进步乃当前推动国际法发展的动力之一。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交往模式,从而给国际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文章在概述了信息时代的基本形态之后,讨论了信息时代对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制定和国际法的拓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指出:从长远来看,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将是根本性的、全面的和加速进行的,国际法将因此发生深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空间中的国家管辖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电子空间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由于电子空间没有确定、清晰的国界,在网络联结与速度允许的情况下,电子空间活动可以瞬间遍及全球,具有天然的跨国性,因此各国如何对电子空间行使管辖权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探讨了电子空间国家管辖权的国际法基础,分析了国家司法管辖权的确立因素,主张国家在行使管辖权时应考虑到此种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损害结果的相关性;认为在电子空间管辖权方面、各国间应进行国际协调.并提出了协调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国家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至少涵盖基本生活、照管、教育、医疗四个领域.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与实施的支柱,国家应以适度国家观为理念,以国民连带为基础,遵循需求原则,努力推进制度的法定化,完善机构设置,保障资金筹措,协调不同机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民营化的合理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但对公共行政民营化共败后的国家责任,应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公共行政民营化后国家的责任类型与公共行政民营化的方式密切相关,国家需要视情况不同承担直接的履行责任、间接的补充责任和监督责任。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问题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及其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日愈重要而被提出的.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国际法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传统国际法一直否认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资格,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国际法学者开始倾向于承认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4.
吴宁铂 《理论界》2015,(2):82-86
由于国际民用航空跨越了国家边界并承载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公民,一国政府对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近期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遭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导弹击落事件,将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国家责任上。尽管国家责任引起的原因通常可归因于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但由于国际民用航空安全所涉及国家责任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和战乱情况下责任主体的确认存在困难,使得国家责任的履行往往要经历长期、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视野中的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是一种理念,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诉求;和谐世界是一种应然的状态,需要机制的建构与实施使它转变为实然。国际法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决定了它可以为和谐世界的实现提供可能与保障。同时,构建和谐世界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凭国际法一己之力来完成。构建和谐世界根本上有赖于国际力量均衡发展,国家利益的合理维护以及国际法基本准则的渐进落实。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国际法案例时代久远,与现代社会脱节,所以往往导致国际法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对国际法知识的理解。时事新闻是对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将时事新闻作为国际法的教学案例,能提升国际法的教学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时事新闻都可以适用于国际法教学,也不是信手拈来一个时事新闻就可用作教学案例。所以,如何甄选时事案例对国际法的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之间的裂隙和联系,是我们深入研究国际法或国际政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视角。二战后,美国实力日益强大,成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它的国际法实践直接、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本文试图以美国当代对待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态度、立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影响美国国际法实践的主要因素及隐藏在这些因素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宋杰 《东南学术》2004,(4):104-113
国际法有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被动接受与主动接受.这两种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截然不同.国际法首先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入发展中国家.当其被传入一个在文化传统上与欧洲迥然有异的国家时,建立在两种价值观上的世界秩序必然会产生冲突,其传入中国的情形即是如此.这种冲突构成了我国近代法制现代化的滥觞,作为历史的延续,它对我国今天的依法治国同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监护经历了从家庭监护到国家监护的演变,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未成年人监护领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确定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民众意愿呼唤政府在未成年人监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中的责任,这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林达丰 《东南学术》2012,(3):163-173
本文旨在描述冷战时期的低烈度武装冲突中,恐怖主义袭击如何从具有政治目的的犯罪性暴力活动,演变成为具有军事特点的行为,并且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成为美国试图通过国际法使用武力制度加以打击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现实条件下,根据使用武力制度打击恐怖主义存在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