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绝对的东西是人使相对的东西绝对化,这对思维和思想的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类绝对的东西的主要形式是人为地使相对的东西绝对化,这种相对的东西完全可以用计量的理论来反映。在自然界中,没有计量单位或自身进行计算的系统。它们是人们为了某个目的人为地创造的。这就意味着,赋予相对的客体本身以特殊的意义,这些客体被人为地变成了绝对的东西,即按其职能与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2.
“虚无存在”于抽象中这个论点,与另外一个论点即“存在不存在”完全一样。这两个论点都是反常的。存在的虚无——这已是存在,而不存在的存在则是存在的虚无的存在,等等。“虚无的哲学”在“存在的哲学”面前没有什么根本的长处,因为它们两者都是片面的,就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任何地方都没有纯粹的存在和纯粹的虚无。任何东西都有自己存在与虚无的统一。人的永生与他的必死是不可分割的,尽管  相似文献   

4.
段宝林 《中华魂》2008,(11):47-47
如果我们睁开眼睛看,承认事实,我们就会看到,在1949年以前,西藏是一个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农奴主有绝对的人奴,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是农奴主的财产,他们有什么人权? 1960年4—7月,我曾同中央民族学院藏语系的老师、同学在西藏从事民间文学与民俗调查,了解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西藏人权状况,这都是农奴们反映的活生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在纯粹光明中就象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哲学笔记》) 把“写光明为主”曲解为只准写光明,把歌颂光明曲解为粉饰太平,这样的“光明”是虚假的光明,只会使人“看不清什么东西”。诗歌要既歌颂光明,  相似文献   

6.
在理性的公式中,存在与虚无的关系很少有独创性。确实如此。如果“最初的爆炸”意味着某个东西爆炸,而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之前早已存在,那末“某个东西”就具有自己特殊的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不同于我们世界  相似文献   

7.
(1)关于绝对与相对,哲学上谈的较多,譬如: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等等。一般认为,绝对与相对的含义即无条件性与有条件性。然而,就条件而论,是泛指一般条件,还是专指某一种特殊条件?一般条件的说法早已被某些同志指出其缺陷,即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那么,特殊条件又是什么意义?诸多关于绝对与相对的说法同这种特殊条件又是一种什么关联?理论界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模糊。 (2)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①绝对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永恒性、无限性。而“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②就是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0,(8):64-64
黑暗是个神奇的东西,总是给人们带来恐惧,很少有人不怕黑。 难道我们真的能在黑暗中看到恐怖的情境吗?其实,一般来说什么都没有,而是人心理在作怪。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可以了解宇宙人。我们的宇宙不会大加恩赐。相反,它更难捉摸。人有意把它们的特点结合起来,给予虚无和宇宙以自己的“清晰  相似文献   

10.
柏邦妮 《社区》2013,(2):63-64
来过我家的人都知道。我的家脏乱差。 绝对不是谦虚。每个进我家的人,都会皱起眉头打量这一切:三四袋垃圾就堆在门口.走进走出都得侧身,可怕的客厅沙发上堆积着不知道是谁的什么东西,两个简易衣橱因为塞了太多衣服而摇摇晃晃,一张简单的桌子上堆满了没有清洗的碗碟让人看了就没有胃口,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与荒诞,是萨特早在童年就深刻感受到的东西。萨特在自传中写道:"让.巴蒂斯特(萨特之父)的去世在我的一生中是件大事。它使我母亲重入牢笼,却使我得到了自由。"[1]在后来的自由哲学中,萨特极力强调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这种强调不但没有使人"自由",反而导  相似文献   

12.
自由的虚无——萨特的虚无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无是萨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存在是先于虚无的,虚无是从自在存在中获得自身的,是一种借来的存在.但自在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通过虚无去消解这种存在,才能在存在的缝隙里发现世界的意义与价值.人的本质是虚无,是自为存在.但人又不满足这种不稳定的虚无与自为存在,力图成为既充实又自由的存在,这却是不可及的,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正因人本是虚无,位置、过去、工具、他人、死亡这些实有的存在并不能限制作为本质虚无的人的自由,人注定具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马赛尔与萨特都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有一些观点却与萨特大相径庭。他针对萨特在《存在与虚无》、《恶心》等著作中所论述的“人的存在与自由”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弊端。他指出:萨特把人的存在看作是偶然的、荒诞的、虚无的,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会给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罩上一层阴影;萨特关于“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是把人们带到痛苦和不安的处境;萨特提出“我是被判处自由的”绝对自由观,是“最离奇的谬误”,是“虚无”,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马塞尔对萨特的抨击,对于我们研究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求乞者》与《影的告别》写于同一天,发表在同一天的《语丝》周刊上。如果说《影的告别》是鲁迅严格解剖自己的思想——“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八日鲁迅致许广平信)而又暂时不能予以证实的苦闷,那么《求乞者》则是这种思想更为形象、更有诗意的抒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与黑暗捣乱”(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鲁迅致许广平信)的毫不妥协的革命精神。作品的开始,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极为鲜明的画面:微风起来,枯叶凋零,四面都是灰土,“我”与另外几个人各自走路……,作者以极为形象、凝炼的笔墨,勾勒了这些景象,组成一幅暗淡、萧瑟的艺术画面。这幅画面是鲁迅对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一、“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好象是卢梭说过吧:“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同样,文艺创作也是生而自由的,但它也无往而不在束缚或制约之中。这就是说,如同没有绝对的自由与不自由一样,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创作自由与创作不自由,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是跟创作的不自由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这有点类似游泳,游泳不能没有水,而有水的地方即使是海洋,它也是有边际的,然而游泳家正  相似文献   

16.
(十四) 现在,认识绝对的存在和虚无的十分完善的机制的轮廓已经开始出现。 必须明白,除了通过我们宇宙的自然界的存在和虚无的辩证关系来认识外,别无它途。在了解我们宇宙的存在与虚无统一的秘密方面的成就,为理解绝对及其存在与虚无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我们的宇宙从那里产生,并且他又回归到那里。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民主(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并不特殊 反对者们立即说:或许瑞士人能够做这些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任何人都能做;你瞧:瑞士人具有实行民主的独特天赋,对此的回答是:别胡说八道。瑞士人身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他们是西欧和中欧民族十分普遍的混合体,而且,他们是一个混合体的事实使得他们更难、而不是更容易以直接民主这种方式管理他们的国家。他们对政治较模糊的方面太没有兴趣;当在公民复决投票的一览表上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事情时,参加投票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二册《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与内山完造在书店里谈笑:“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非日本的”,而又是“什么东西”,这话颇费思量,课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此立注,是确当的。注释为:“指不象日本人那样的语气和声调。”换句话,就是说那两人的日本话说得不纯粹,不地道。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此要透露一个消息:这两个人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但是,这里的“非日本”真是在描写他们的日语水平吗?抑或是,他们“非”的什么东西真是语气、声调吗?注释粗看似乎通讲,其实大谬不然,试析之。  相似文献   

19.
莱辛曾说:“最多产的作家把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写光以后,假如想象力不再能提供摹仿的真正对象,就得编造一些大多数必然是漫画式的人物。”狄更斯的“扁平人物”带着漫画化的特点,但绝对不能说那都是他想象力匮乏的拼凑物。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狄更斯头脑的想象,从他那支富有创造力的笔下诞生的。还是爱·摩·福斯特的见解具有说服力,他说狄更斯的“扁平人物”虽然“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但又使人奇妙地感觉到  相似文献   

20.
曹禺关于人类与宇宙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人深刻的"存在"之思.人类往往无法剥离存在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焦虑,即使他们用行动力主选择并确证自我存在.悲剧是存在的最高形式,虽然意味着肉体的毁灭,但是生命本质获得了充盈.在存在与人的关系中,希腊悲剧更多凸现悲剧人物的英雄性与无畏性,而曹禺却更多暴露人的存在困境,表现人的有罪性与渺小性.但是曹禺并没有导入西方存在主义的虚无与荒诞而彻底否定人的存在意义,他渴望为了人能够诗意地栖居而建立一个有爱、有信仰的理想的存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