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库木吐喇石窟是龟兹地区的第二大石窟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确尔塔格山山口的东崖壁上,开凿于4~11世纪。它以绚丽的"汉风"壁画著称于世,保存有婆罗谜文、汉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等多种文字题记。汉文题记、题刻和榜题包涵重要历史信息,是研究龟兹历史的重要资料。库木吐喇石窟自清代被重新发现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石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窟内的一些重要遗存,包括许多题记、题刻和榜题资料被掠夺至海外,现在石窟内残存的这类材料,因年深日久,已逐渐漫漶不清,全面搜集、核查库木吐喇石窟的文字资  相似文献   

2.
龟兹石窟壁画"天相图"中常绘飞腾虚空的穿袈裟者,一般被认为是"立佛",但部分飞行人物却展现了与比丘、佛陀不同的造像特点。通过造像的统计分类、图像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身份不确定的人物为辟支佛。在库木吐喇石窟的一类天相图中,出现了反映"三兽渡河"譬喻以及"涅槃城"的画面,这是推断辟支佛身份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荻原裕敏 《西域研究》2013,(1):70-76,141
本文比定,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库木吐喇出土婆罗谜文字写本为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前人研究指出,梵本《法集要颂经》可分成三种版本,即说一切有部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本以及一种更加古老的版本.根据笔者研究,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残片属于第二个版本,即根本说一切有部版本,对于龟兹佛教史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汉译佛典、龟兹语(吐火罗B语)佛典、龟兹语方术文献与龟兹语寺院帐历残片探讨龟兹人表示香料及香花供养的词语。经过综合比对,可以推断过去被学者猜测为表示特定某种芬芳鲜花或莲花的难解名词tufie其实是指广义上的香料,它与新鲜花卉相对,并且在特定语境下与安息香有所区隔。库木吐喇窟群区第50窟主室正壁龛内残存壁画与榜题肯定了这项理论,即龟兹语tufie是鲜花之外的常见供养品之一,而具有焚香、抛洒香末或香水等各种供养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1月,三卷本《龟兹石窟题记》由中西书局出版。该书由赵莉、荣新江主编,收录研究了散落于古龟兹境内的克孜尔、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玛扎伯哈、苏巴什、亦狭克沟七处石窟内的850道婆罗谜文题记,语言以龟兹语、梵语为主,也有个别据史德语、回鹘语、粟特语等其他胡语题记,还收录了新疆龟兹研究院所藏婆罗谜文木简、木牍、残纸、墨书陶片等图片资料。第一卷《题记报告篇》主要对带有题记的洞窟、题记位置进行描述,并对题记进行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6.
喇斯库穆河谷位于叶尔羌河上游、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固有领土。19世纪90年代,英国吞并清朝藩属坎巨提后,为了防堵俄国南下印度的通道,鼓动坎巨提向清政府索取喇斯库穆的主权。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阻止英国通过坎巨提对喇斯库穆进行渗透,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而中国方面,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喇斯库穆的主权,并就此与英、俄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最终维护了我国对喇斯库穆的主权。  相似文献   

7.
经过密集调查与研究得知,库木吐喇窟群区第50窟主室正壁佛龛侧壁(含中脊部份)现存42幅小型壁画,每幅绘有一位供养者及一位佛陀,并描绘其供养形式。其尚可识读的龟兹语(吐火罗B语)榜题保存38个佛名。与汉、梵、于阗佛典及已知吐火罗语文献综合分析之后,可以认为该龛榜题所见佛名次序与于阗语《贤劫经》以及译者阙名之汉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最为相近,为西域各种佛经文本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倒喇”考     
“倒喇”考曹华强“倒喇”又名白翎雀,是元代著名的歌舞,在中国歌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清代至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少争论,为了澄清这个问题,这里归纳出四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一、“倒喇”是金元戏剧名,似俗而雅。依据是清代陆次云描写“倒喇”的“满庭芳”...  相似文献   

9.
喇章初为活佛的私邸,后因布施财物赠予寺院堪布为私人所有,则喇章又成为管理僧人私人财产的行政组织即喇章组织,由喇章职员仓储巴总管。清朝授七世达赖掌行政权后,其喇章主要职员亦随之成为政府官员,清代文献分别称达赖喇章为商上,总管仓储巴为商卓特巴,因他们职高权重,故商上又为泛指地方政权之总称。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论库木吐喇第50窟位于新疆库车县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大沟内,和第49窟和5 1窟距离都较远,独立开凿在崖壁上。洞窟坐东面西,方向256°。该窟为一中心柱窟,由主室和左、右、后甬道构成。前室中部开门道,门道宽128厘米,残深156厘米,高222厘米。主室平面呈纵长方形,宽310厘米,进深436厘米,纵券顶,高323厘米。正壁中上部开一龛,地坪距离龛底高度为100厘米。龛底平面近似方形,宽112厘米,进深108厘米,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总体特征来看,都与境外的相关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与境外的同时期青铜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圆沙古城     
《中文信息》2008,(5):24
圆沙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于田县大河沿乡。圆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地处塔克拉玛于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古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墙周长995米,高度,顶宽均约3-4米,最高处达11米。在南城墙和东城墙处,可见城门及门道遗迹。  相似文献   

13.
林立 《西域研究》2023,(1):132-141+172
布达拉宫藏一尊波罗朝铜宝冠佛像上有梵文和汉字铭文,据造像风格和梵文字体可确定其年代为10世纪。根据汉字铭文,这尊造像是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汉僧惠超在那烂陀寺所造,证实了唐代和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的存在。“惠超”的名字题刻曾见于库木吐喇石窟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的76窟和GK7窟,有可能和铭文中的惠超是同一僧人。10世纪时,惠超法师从安西至天竺那烂陀寺可走“西域—葱岭—西北印度”的传统丝绸之路与“于阗—吐谷浑旧地—吐蕃—尼婆罗道”两条路线。  相似文献   

14.
韩羽 《兰州学刊》2000,(3):43-44,33
1.南线吐库段给水工程水害简述1996年新疆部分地区遭受了特大洪水,南疆线吐库段的鱼儿沟区段站和红山渠、上新光、胡斯台等三个中间站的给水设施在洪水中受到严重毁坏。1.1 鱼儿沟区段站鱼儿沟区段站水源位于距离车站约5km处的天山山区、阿拉沟河的袋状谷地区,水源工程与南疆铁路同时建设,于1980年建成大口井三座,设计供水量为3100m3/d。随着站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至1992年又逐步扩建了两座大口井。因鱼儿沟车站用于站区绿化的水量过大,水源经常处于超采状态,使大口井周围的含水层渗透性有所改变,大口井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因此,库尔勒水…  相似文献   

15.
妥木斯和金高(女)是两个画法和风格相近的画家。他们都是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当时我国正刮起一阵“崇苏风”;一切都照搬苏联的教条。在美术教育上也不例外,当时的中央美院把苏联的一整套数学体系通通搬了过来。让学生们盲目地模仿十九世纪俄国“巡回画展派”的方法和风格;至使“苏派”画风统治了我国的画坛。 两位画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受着严格的“苏派”系统教育。但是,环境并没有阻止他们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我国民族风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封建领主经济源于吐蕃奴隶制崩溃后,历经僧俗领主结合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元朝在此基础上分封始推行领主土地占有制。至清朝确立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实行以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体制,加强喇章在政府中的权势。清以中央集权制将喇章的政治、经济纳入噶厦内,实施政治上统一经济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与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南永平八年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著之地。在吐着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和吐着王朝灭亡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接触,进行了三个世纪的斗争,其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谈到,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最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则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本文认为,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并不存在这一分歧。因为,传统画评并没有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北分宗说”也不是山水画发展史的正确概括,它完全出于宗派门户斗争的需要。传统画评所承认的理想的美学风格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画风。  相似文献   

19.
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考古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家遗址是我国首个经多年考古发掘和科学论证的史前灾难遗址。遗址的规模大,等级高,遗存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分区域梳理历年来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对齐家文化聚落布局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这种梳理工作对喇家遗址进一步的综合研究以及未来的考古发掘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期《黄山文苑》推出的两位画家,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为本地名绅,一为京城才女。两人都喜爱山水,亦都精工花鸟。读者不妨在欣赏两篇文章的同时,也比较一下两人画风的差异,或者是不失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