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家沈约的家世即"吴兴沈氏"家族的起源及演变进行了探讨。论文分四个部分:吴兴沈氏的起源;由江北南迁之前;沈戎定居吴兴余不乡;沈氏两次家难对吴兴沈氏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士族的转化过程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吴兴沈氏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家族 ,其虽既非中原南渡之高门大族 ,也算不上是江南土著的甲第豪门 ,但却涌现出许许多多名重一时、才智超群甚至左右政坛的杰出人物。将吴兴沈氏这一特定的宗族作为典型 ,从社会史的视角对其作个案研究 ,可以探求这一宗族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及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段宗族制度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兴沈氏作为南方土著,在晋宋易代之际以军功兴起。但自萧齐以后,沈氏门风开始经历着由武入文的变化。这一变化虽对沈氏家族在中央的政治地位有所影响,但也使其家族形象在历史上凸显出新的层面:一则作为地方势力的崭露,一则为对南朝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伐重镇战略在汉南的推行 ,引发了雍部的持续蛮乱。吴兴沈氏与雍州豪帅的结盟 ,既成就了剿蛮事业 ,亦推进了两者崛起的步伐。对元嘉北伐的不同态度及事功去就的现实选择 ,使得同盟的解体势所难免。凭恃军勋战绩厕身士伍的沈氏 ,所以未能得志于孝武之世 ,与家族秉性干系甚大 ,而其与雍州武装的疏远 ,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其后 ,沈氏宗人的干谒营进 ,极大地恶化了与雍州豪帅的关系。惟其如此 ,后者在宋季萧沈对抗中投入萧氏阵营 ,助其翦灭沈攸之事变。要之 ,与雍州豪族的分合 ,深刻地影响了沈氏家族在刘宋时期的进退荣枯。  相似文献   

5.
活跃于梁末陈初的沈炯,乃六朝吴兴沈氏继沈约之后的又一以文才名世者,《南史》卷六九“史臣曰”称其“才思之美,足以继踵前衣”。然而,对于他的生卒年,《陈书》卷一九本传(包括《南史》卷六九本传)并无明确记载,仅有下段文字可供推考: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相似文献   

6.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她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诗集中的作品有的反映了"文革"中沈氏个人的遭遇,有的表现了在那个特定年代里诗人的内心世界,有的表达了诗人对遭到迫害的师友的怀念,还有的作品表现了夫妻患难与共、忠贞不渝的情感.沈氏个人的不幸是中国知识分子时代悲剧的缩影,作品所表现的是当时千百万读书人共有的遭际,具有典型意义和形象的史料价值,因此《涉江诗》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散文入手,考察作者创作的主导思想,认为沈氏重经验,重事实根据,不问“道理”的创作倾向,对于人生与艺术的“观察”、“实验”、“比较”、“历史”的方法,与孔德的实证主义精种内涵相通;后者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也或隐或显地在前者的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文学世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从对明清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个案的分析 ,可以见出文学世家这种与文学流派截然不同的文学家群体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意涵 ,以及这种文化意涵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的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刘师培《江南乡试墨卷》四文表现出知识开阔、了悟四书之学、洞彻汉代史学、熟悉元代军事以及时政要闻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刘氏家学渊源与扬州学派之影响。刘氏四世传经,师培为扬州学派殿军人物。文章从学术传承与学术生态方面考察刘师培学术的现代转型,认为刘师培在传承与弘扬家学、扬州学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学术实现了时代的突破,从而确定了刘师培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沈曾植 (185 1~ 192 2 )是晚清我国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也是近代同光体派的主要诗人。其学识极为渊博 ,备受胡先、陈寅恪、王国维等名家大师的推崇。在沈氏多方面的建树中 ,其“合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二而一之”的诗歌创作最足以传世。但长期以来 ,沈氏诗一般只是在文学史著作中提及而已 ,未能真正全面进入现当代研究者的视野。钱仲联先生的《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 ,彻底结束了沈曾植诗半个多世纪的尘封状态 ,重现出近代一位拔山扛鼎的诗坛巨子的光彩。读《沈曾植集校注》鲜明地感到该著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晋阳学刊》2006,(2):32-34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河东柳氏在唐代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家族文化。其家学在史学、文学、书法学等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涌现出了像柳芳父子、柳宗元、柳公权等一批名家巨匠;其家风注重孝义和礼法,耿直忠正,直言善谏,培养出了柳奭、柳泽、柳公绰等一批名臣。家族文化是河东柳氏声望不坠,实现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分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绍兴沈园     
《中文信息》2008,(3):116-116
沈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洋河弄内,又名沈氏园,本系沈氏私家花园,宋代时是越中著名的园林之一。沈园占地11.8亩,分东、中、西三部分,自北向南景点布局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色调典雅相宜,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张振龙 《齐鲁学刊》2012,(1):116-120
孔融作为建安文学前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明显地体现出从汉代文学向魏晋文学转变的特征。这些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孔融诗文中的用典彰显出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是在用典的数量与范围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二是在用典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用典的方法有了进一步拓展;三是把文人的用典从传统的引用向真正的用典在实质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论黄庭坚诗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诗歌范式形成之后,宋代诗人对传统与创作的关系,表现出极为矛盾与复杂的态度。严羽说:“国初诗人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沧浪诗话·诗辨》)指出北宋诸家诗与唐诗的渊源关系,对苏轼和黄庭坚诗则以为它们是新创,一变唐诗面目。山谷诗固然艺术特色鲜明,最能代表宋诗,其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受家学和同代诗人的影响。我们若不认识其复杂而特殊的艺术渊源,便不可能确切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涵华 《中州学刊》2007,3(3):218-221
庐隐是中国白话文运动初期与冰心等人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其散文创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清醒的文体实践意识。二、创作主体的凸现:其中主要是悲苦的基调和强烈的叛逆意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思维和表达方式上鲜明的女性特征。三、语言艺术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成功继承,另一方面表现出语气多变,词藻华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有家业世传的传统,汉代通经入仕的政策进一步促使了家学的兴起。汉代家学主要以经学的传承为主导,兼及律令、天文历法、谶纬、史学、文学等,家学的受教者以男性为主,女性也可以承袭家学。家学的传承对士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张玉娘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约南宋理宗宝祐初到元世祖至元后期在世。她出生于仕宦之家,丽质天生,聪慧绝伦,父母晚年得女,更是钟爱至极。玉娘生性好学,上藉世泽,旁窥家学,才艺冠于一时,故时人目为“班大家”,称其才器与班昭比肩。其为文蕴藉有致,诗词亦精,尤得风人之体。玉娘表兄沈佺,俊茂不群,与玉娘许为婚姻,后玉娘父背弃前言,致使这对恋人在私相结纳中,情愈挚切,苦亦深结。沈佺终于悒郁而卒,玉娘哀惋欲绝,常郁郁不乐。父母欲为玉娘择婿,玉娘曰:“女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久之,遂以疾卒,时年28岁。父母哀其志请与沈氏家合葬松阳郭外枫林之野。  相似文献   

18.
观念、方法与结论:关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迁说”的观念从史料到理论的推理论证的研究方法 ,桎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客观文化 (乃至客家学 )的研究的发展。研究观念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是走出客家文化研究困难的唯一选择。作为一种族群文化 ,应当看到客家文化研究重实证的特殊性。推展“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引鉴现代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无疑地将拓出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江淹31岁时被贬闽北吴兴,三年的贬谪之旅对江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个体生存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不得不凿山为室,与野兽比邻,忍受冬天严寒与夏天酷热的考验.从文学创作上看,江淹被贬之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再是此前的拟古,而是根据自我抒情的需要多数作品选择了植物意象中的青苔、人物意象中的屈原,创作的情感基调则以悲伤哀怨为主.贬谪生涯使江淹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其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贬谪吴兴对江淹的创作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旧望的基础源自东汉时期的著姓和经学世家,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家学传统和为世人称羡的优美门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士族社会形成了崇重旧望的价值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旧望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决定的。崇重旧望对士风产生了种种影响,如士族标榜郡望,以郡望自矜之风盛行,等等,虽彰显了旧望在文化上的自信和优越心理,但也表现出旧门子弟妄自尊大的精神风貌,深刻反映了中古社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