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易发、多发、高发态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时对其实施救助保护和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与突破口。为此,应积极健全多种形式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障工作,成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扶教育工作组织;坚持用真情、真心救助保护和教育来唤醒“失足未成年人”的良知;推行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制度,为未成年人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进辖区、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学校;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构建预防未成年人再次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依法推进工读教育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为保障学龄阶段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铺平道路。进一步健全《刑法》,依法规范和强化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抚养管教行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备最基本的法定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的未成年人员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犯罪以扒窃偷盗为主,以团伙化共同作案为主,呈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等特点。导致新疆未成年人内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宗教、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和治理新疆未成年人在内地的违法犯罪应加强新疆与内地有关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加强登记管理,多方治理,坚决遏制其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这对维护内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明显增加。为剖析我省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探索预防控制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简述如下: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漫延。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看,大多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6-17岁,最小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成年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网络情色内容带来的公共健康危机,成为现实的或潜在的受害群体。媒介技术提供了违法犯罪低风险的便利条件及不法行为隐蔽性条件。将倚重刑法制裁作为阶段性治理的策略具有必要性,鉴于保护未成年人作为弱者群体权益的专门法在治理网络情色的法律责任条款设立方面不利于刑事责任的衔接,“父爱主义”作为刑事政策优先的理论解释具有合理性。互联网未成年人情色内容法治路径的优化可侧重细化“罪责相当”的可惩罚性标准,加重黑色利益链主体的相应法律责任,在特定情形下追加强制猥亵儿童罪及增设“传播淫秽、色情物品危害未成年人罪”,并对无控制能力的技术运用明确追责。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多 ,危害严重 ,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现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借鉴国外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律制度系统化、非刑事化和保护性的发展趋势。我国应从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完整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特殊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秩序,也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选取福建省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问卷、访谈、个例剖析、统计分析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基于事实资料分析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成因,并联系实际着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就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社区的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构建社区与学校教育联动机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社区工作、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产生的影响,寻求构建联动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始发年龄提前的新特点,许多网络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主体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年龄规定显然不能防控此类犯罪,这使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呈现出极度不利的情况。因此,应从犯罪学、生理学和刑法学多角度出发,构建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重新界定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以及相关制度,包括刑法程序上的特殊设定和独立的少年司法组织体系等,以达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全面防控。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矫正问题进一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对济南市范围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矫正状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少年法院、限制监禁刑、强化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分性别矫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其行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探讨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根本上讲,完善少年司法体系就是采取科学的理念,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并适用合理、正当的司法处遇措施。我国现有少年司法体系没有真正确立与少年司法相契合的教育刑理念,虽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规定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办案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原则,却没有规定可替代刑罚的以教育为目的的司法处遇措施,以至于实践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只能一放了之。破解这种困境,就要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确立教育刑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设置强制性教育措施以及如何在落实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同时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免受侵害。遵循这一思路,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中要设置具体规则,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物质保障,确保强制性教育处分措施得到规范适用、收到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安忠 《天府新论》2006,(Z1):166-167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前期相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成倍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少数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养方法不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塑造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课  相似文献   

13.
周健 《南方论刊》2023,(8):60-63
与犯罪斗争是社会治理永恒的话题,过往有关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修改的争论集中在犯罪趋势、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关系、刑罚适用性三个方面,透露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未成年人利益保护、刑罚功能定位三个方面的阻碍,使其难以很好发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功能。对此需要明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则,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个体评价机制,并对未成年人刑罚重新定位,构建未成年人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谢旖隽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176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Hirschi(1969)的社会控制理论主要依托于以下四个概念:联系、承诺、投入和信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诸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这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应从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等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辛亚萍 《理论界》2003,(2):61-62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据2001年审判案  相似文献   

17.
党和政府对媒体的管理,表征为对顶层制度设计、人财物配置、传播内容规制、媒体经管机制等多维化层面的立体统筹与监管。当前,强化和优化对未成年人涉网权益的保护,既是推进“党管媒体”方式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更是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的必由之环。《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和修订,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全链条的机制框架,但检例第141号案例中未成年人涉网被害的现实,仍反映出当前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媒介时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护未成年人的媒介使用权利和个人信息权利,应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其一,在顶层设计上,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治理,从法律适用、裁判执行等方面建立起综合司法保护机制;其二,在政策规制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强化行政力量行业监管,发挥行政合力,落实普法责任制;其三,在制度优化上,司法部门与行政监管部门完善行刑衔接制度及其实践;其四,监护人和学校提高网络素养及安全意识,提高对未成年人媒介使用的干预水平;其五,互联网平台与网络媒体等相关企业不断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履践机制等。要对网络媒体等网络平台治理综合施策,堵塞漏洞,以达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权利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幼鸣 《船山学刊》2006,(2):209-211
我们应从严重违背公平性伦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入手,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使农村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一道公平地享受国民教育,这将有效预防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伦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社会现象,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理念,明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原则,追寻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途径,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有效机制,是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之义和实践之要。  相似文献   

20.
强化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和建设,既是适应未成年人司法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保护未成年人特殊重要责任和职责、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构建未成年人检察(简称“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应加强基础研究,为“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明确“未检”社会支持内容,提高“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精准性;整合资源,搭建以民政部门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完善“未检”社会支持体系运行机制,确保“未检”社会支持体系高效顺畅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