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位明君,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位圣君,他不仅开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更是发中国廉政文明之滥觞。其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的为官品德,其公平公正、重德尚能的用人之道,其克勤克俭、赏罚分明的处事准则,其贤人为政、克己修身的自律意识,为我们现代政治文明的构建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 ,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现。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 ,使古代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以舜为主体形成的道德文化 ,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德政治诸方面 ,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在实施法治的同时加强德治 ,必须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 ,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和  相似文献   

3.
虞舜研究既是90年来上古史研究中的争辩话题,又是15年来湖南地方文化研究中连续不断的热点话题。新时期、新背景,参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设想,重新评价虞舜研究,可知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复原古史的断代年限,而更在于社会伦理的开端、传统学术的起源与王政道统的开辟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设想具有历史的科学性,需要依托历史而加以阐明,需要重新估价真实可信的古史,虞舜一朝的历史与文化是其中的重大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湘舟 《船山学刊》2012,(3):181-F0003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在这里举行《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的首发式,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的意义在于:这部典籍的出版,不仅标志着我们的虞舜文化研究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成果,而且预示着我省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上又迈出了使人振奋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少数民族成员而言是其基本权利,对于它所赖以存在的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而言也有其特殊价值,它的本性之一是其道德性。当我们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伦理视野考察时,就会发现其中往往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有必要厘清少数民族文化的道德本性及其足以让我们警惕的冲突形式,从而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少数民族发展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在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与优良的文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7.
熊洁 《理论界》2008,(4):159-160
道德金律这一说法源于欧洲,我们要了解其文化内涵,就要深入孕育它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文章试图通过对道德金律在基督教文化中的地位、性质以及含义的分析,以揭示其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为开启道德金律的当代意义做一个铺垫。  相似文献   

8.
道德变迁是指道德结构中各因素的变动,这种变动既有新的道德因素的生成,也有原有道德因素的丧失。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变迁理解为道德内容的量与质的结构性变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道德变迁是文化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摩尔的《伦理学》一书问世,一大批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以反对“自然主义”伦理学为借口,对道德的文化机制的研究保持缄默的姿态,专心于伦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分析,他们所关心的是伦理学的理论语言的合理性,而不关心伦理学理论是如何被运用的。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文化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出现了道德危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弥漫的道义缺失、道德沦丧的现状,与我们文化传统及语言传统是紧密相关的。要改变我们的道德现状,就必须借助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对我们的文化做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望走出目前的道德危机,重建我们的价值观与信仰。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传统文化从道德的角度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的典型代表。与人生的四境界同理,道德发展同样可以对应为四个阶段,且人生四境界与道德发展四阶段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与可借鉴比较之处。在从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觉解基础,是"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的这个"利"还是社会利益的"义"?两者各有其合理性。而对道德由人向天地境界拓展过程出现问题的思考,为此为"义利之辨"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国人已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育人价值。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尊重其历史性,并抱以理性的批判思维去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无友不如己者"的传统道德语句所蕴含的价值逻辑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对交友行为的利益结果预期,成为刺激或约束人们交友的主要原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平等、尊重、互助,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对"无友不如己者"价值逻辑进行重构,对于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传统道德箴言的深刻意蕴,以及推陈出新地加以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政治道德化,即以道德替代法律,道德与政治混同,也就是把政治目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力等归结或者赋予为一种道德观念,从而使政治受到道德的控制,同时又把道德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引申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道德的政治功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是专制政治不可或缺的统治工具,其影响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在法律、教育、艺术三个领域所发挥的教化功能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李露 《理论界》2007,(12):114-115
死刑是一种法律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死刑的保留有其特殊的法文化价值。死刑浸透着一定的社会道德因素,包括人类现实的道德情感。同时,死刑又是人的生命价值和权利的最直接体现。我们认为,判断法文化的价值标准主要体现为伦理道德规范。因此,从道德与伦理角度探讨中国死刑存在的法文化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孝道文化     
孝道是我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受历史的局限 ,孝文化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过程中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孝文化功能的二重性 ,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与出路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危机虽然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文化合理性之间的道德合理性悖论,但其实质是文化合理性的现代性道德哲学范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仰的缺失。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合理性,以奠定社会信仰的“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其要义是复归“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人与制度是文化生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型塑必然诉求“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的双重建构。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当下中国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从时代特征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解构性文化,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网络文化包含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网络文化品性蕴含着新的时代精神气质,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的增减,反映着社会道德变化趋势。道德力量制约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并对其进行纠错,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使人类社会道德能够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众人物的知识分子与文艺圈人士是文化领域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分子体现了文化领域的真与善,演艺圈人士体现了文化领域的美。当下中国的道德评价标准从道德系统逐渐转向知识系统,道德系统所崇尚的品行操守逐渐淡化了其公共影响力而成为私人领域中个体的情感选择。同时,在文艺圈的艺术生产中,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无德无知反而成为有些人一夜成名的捷径。真善美失序的吊诡世态呼唤着德性的回归。真善美三者需要在心灵本真感动的基础上,用道德提升自己,以法律规范人我,在和而不同的状态中,促使文化人格趋于整全。  相似文献   

18.
继承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妥善解决民族道德的传承问题。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又要增强现代道德意识。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相似文献   

19.
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樊浩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1.伦理─道德的矛盾与道德自我的意义在中国伦理型文化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二律背反:一方面,在道德的发展时期,传统道德的全部努力是为了实现社会生活的道德化。然而其结果却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建立一个圣化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于其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当今大学生,特别是西部大学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值得深思.文章拟从唐宋诗词中的渔父形象所映射出的自由道德意识,考察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