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科 《云梦学刊》2002,23(3):55-57
洞庭湖远在华夏文明伊始之前即为汪洋大泽。居住在水边的湖湘远古各族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湘文明孕育出了洞庭湖船文化 ,它是世界船文化和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轩辕作舟”之说不可靠。它同视洞庭湖地区为蒙昧的“南蛮”地区一样 ,都是受了所谓中原正统文化观念的局囿。湖湘远古居民的灵感、智慧、思维和创造力 ,对中华文化构成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的历史是一个主体性建构的过程。湖湘文化在"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晚清—民国"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后,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这种认可,是人们在经历了"打倒孔家店""破四旧"后对传统文化深刻反思的一种理性回归,代表着人们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但是,应该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文化,在学界却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从文化传承的方法论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要弘扬和复兴中华文化,就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发展相同步,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一致,不断地实现文化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一方面,湖湘文化面临一场由伦理-政治型的传统湖湘文化转型为工商型的现代湖湘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传统资源在现代文化转型与新世纪人类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被丢弃,而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既有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有待提升和实现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性任务,做的成效"依智不依识",唯以智慧为主旨方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本质是要确立独立的民族精神自我,提炼中华民族在复兴过程中为世界贡献的先进发展理念、先进制度精髓和有影响力的先进价值观,建立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应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其打造为支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内因",盘活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论北方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中悠久而古老的文化类型之一,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三大源头。北方草原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优秀成分在今天仍不失借鉴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流寓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是在三湘大地上繁育出来的一种区域文化。在湖湘文化的背景熏陶下 ,湖南产生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我们研究湖湘文化 ,便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 ,那就是湖湘文化的外来因素 ,即流寓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这是湖湘文化有别于三秦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其他区域文化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检索湖湘文化人物长廊 ,从屈原、贾谊 ,到杜甫、刘禹锡、柳宗元 ,到胡安国、胡宏、张等等 ,他们的籍贯与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魏源、谭嗣同等的本籍身份绝然不同 ,湖南是屈贾伤心之地 ,他们个人生活的巨大不幸正…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是指始于南宋时期,止于民国末期,在今湖南省域内形成的历史区域文化.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文人学士、官宦乡绅、宗族领袖及其他文化学者的倡行、丰富、完善,逮至近代,湖湘人才辈出,文化昌盛,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兼容并蓄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来源与精神支柱,厘清革命文化何以自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赓续发展的核心枢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指向,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源头,并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到增进和坚定。把握革命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具有回溯历史、关照现实、启迪未来的价值尺度和意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作为湖湘文化内核与精髓的湖湘学 ,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支脉 ,它发轫于南宋初年 ,流风所被 ,化及千年。自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有学者对湖湘学及湖湘文化开展研究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这些研究还是显得比较零碎 ,远远谈不上系统化 ,因而难以让读者窥其全貌 ,也就无法全面地认识与科学地对它进行继承与扬弃 ,湖湘学的真正源头在哪里 ,它兴起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是什么 ,湖湘学的理论体系由哪些内容组成 ,延绵千载的湖湘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哪些阶段 ,湖湘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沿革与流变情况 ,湖湘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岳鸣 《船山学刊》2005,(1):198-198
随着人们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了解、认识的逐渐加深,一些学者感到有必要探寻湖湘思想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从而推动湖湘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这方面,朱汉民先生的<湘学原道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2年10月版)堪称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力作.该著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中最为核心的道论进行追溯与研究,以此入手揭示了湖湘思想学术的独特架构和精神追求,对湖湘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力  邢洪儒 《河北学刊》2008,28(3):192-194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安顿人类思想魂魄的文化归宿,中华文化是统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内化与外显中华文化本质精髓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处于祖国西南山地的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字是中华文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巴人及其后裔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研究巴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及其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甲标 《船山学刊》2005,(1):97-101
两宋之际,士人"多寻空言,不究实用"①,胡宏,张枝"为无经济学,万里筑幽栖"②,为救危亡入湘讲经世之学,确立湖湘经世学风,"卒开湖湘之学统"③.湖湘经世学风的确立,尽管是湖湘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但它是流而不是源.笔者以为,湖湘经世学风的源头是屈原、贾谊的经世精神及其对湘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不只是经济上的强国梦,而是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内容。毫无疑问,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力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综合国力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新常态"的新定位当前世界政治经济进入"新常态",这里不仅有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无须考虑关于中国GDP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已经"被世界第一"的争论)带来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变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文化的本质属性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辽阔地域创造的成果:就文化的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源头文化孕育的结果;就文化的形成过程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就文化的时代特征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创新的结晶.正是这一切,为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9,(6):115-125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重塑—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以陈季同为代表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中国人,正在用所在国的语言努力地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力行地让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的梳理,认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来自于"巫文化",后来逐渐演变为"巫史文化",进而在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史官文化"为主体的精英文化,然而这些文化,都是属于"术"的范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兴起,通过教育和整理典籍,使思想文化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导致中国早期"学"、"术"的出现。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相继兴起,形成了政治理念的伦理化与一元化、宗教的伦理化,这样完成了中国在"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最终为中国早期"学"、"术"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顶层设计"是新近中央文件频繁出现的名词,是国家发展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文化强国的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产业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打造文化人才队伍、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贡献率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