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或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成为理论共识,但对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基于技术效率思想的两化融合刻画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在低收入低融合和高收入高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在中等收入中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增长动能会出现结构失灵现象.本文基于5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实证显示存在这种动能结构失灵现象.据此,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制的"技术效率转轨"假说,并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理论,认为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要从以信息化带动路径为主的技术效率转变为工业化促进路径与信息化带动路径并行的技术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并举、应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互补的复合式创新战略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探究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特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发展趋于合理,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推动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升级版进程的开始.探索有效路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成为国内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未能明晰产业升级的丰富内涵,在把握产业升级方向及制定具体政策时容易陷入认知误区和操作困境.这既影响着区域产业投资的规模和领域,也制约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造成稀缺资源利用上的低效和浪费.在梳理评析主要产业升级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升级有着多元化的丰富内涵,表现为产业成长和发展能力长期的持续培育、逐步适应与开拓市场、将传统产业做精做强、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以及创新环境不可或缺,等等.并进一步提出区域产业升级模式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国内各区域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安徽省经济显著发展,但仍不是经济大省与金融强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滞后成为突出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金融支持不足。因此,对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问题的深入研究成为安徽省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安徽省金融发展的现状为基础,配合计量经济学方法,理清了金融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寻求适合安徽省金融对产业升级的最优路径,从金融发展的内部需求和发展规律中总结出可行性更强的金融与科技产业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产业层级与比较优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业移出国(地区)实施"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区位转移,产业移入国(地区)实施"进口替代",都会导致比较优势在产业移出国(地区)和产业移入国(地区)之间产生动态变化,进而促进各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避免落入"低端产业"陷阱,避免陷入"成本锁定"陷阱和有效突破"飞地经济"陷阱.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经历了由数量型增长阶段向质量型增长阶段的转换。通过构建中国地方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换的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测算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换的绩效,并对测算结果进行阶段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地方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换的源泉、地区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由此提出下一阶段地方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按照马克思系统论的观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经济增长动力的内涵。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收入分配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经验研究与跨国比较说明了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开始显现并被学术界关注。微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风险较大、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效率不高等具体问题;中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产业结构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产业结构的滞后性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性问题;宏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困境,将绿色发展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创新驱动的难点、产业结构的迟滞、绿色发展的短板导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种制约问题的发生。因此,从微观逻辑、中观逻辑、宏观逻辑方面,分别基于企业创新、产业效率、低碳减排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营商环境、结构升级、绿色效率提出以动力变革转换增长动力、以效率变革优化经济结构、以质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前实施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选择.福建与新加坡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本研究开创性地就双方合作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促进福建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由满足内需逐渐转向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完成从国内价值链到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文章利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对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制约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找到适合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有效升级路径,即渐进式发展路径和跨越式发展路径,从而为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