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王夫之通过对历代有关法制的评判以及吸收时代新的法制元素,形成了他既传承传统又突破传统、具有近代因素的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政治改革构想和建立一个“自天子始而天下成受裁”的法治社会理想,从制度层面对如何有效监督君主权力的进行探索:在对待严刑峻法、肉刑等问题上,王夫之的态度与正统的儒家别然有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现的是一种轻刑化的刑法思想:提出了“严以治吏”和“刑尤详于贵”思想主张,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侯长生 《兰州学刊》2009,(2):98-101,194
陈衍是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影响。陈衍以民国年间诗坛耆宿的身份与钱钟书有所交往,并在诗话中大加揄扬。钱钟书的宋诗观中源自陈衍之处时有所见,从对宋诗的创作、诗人的评论到具体作品的分析中都表现出了二人之间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生死哲学是其气本论思想的延伸。他认为,人的生死是气的形式的转换。死后的世界并非空无,而是肉体之气与心灵之神各归其类,死而不亡。就生命来说,气有屈伸,生的同时有死,死的同时又有生。气的聚散有循环往复,人的生死亦可以互换。就宇宙而言,是总量平衡、无所谓生死的;就个体生命而言,乃是有生有死与无生无死的辩证统一。宇宙通过气化,赋予人以道德自觉性。人能实践道德,便是实现天之所命,从而天人一体,超越生死,达到既勇于进取而又对生死、得丧、顺逆旷然无累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唐代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居重驭轻、不专委边将之任的改变是安禄山起兵的重要原因,玄宗、肃宗之间的关系影响了肃宗的平叛计策,又进一步影响了叛乱的平定,在回纥的威胁下,唐代宗最后与安史降将妥协而结束了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注重学理,考证字音,倡导反切注音,认识到古今音差异而彻底否定叶韵说,尤其是在多音字的读法方面,反对无别义而有别音,认为方言不可取、"地从主人"不可取的注音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简化普通话中许多不必要的多音字的处理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宋朝所存在的急于求治、舍己求人、猜忌之法和上下交争四大政治弊病,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宋朝得位不正和边境压力很大,于是形成“急于求治”的政治弊病.由于“急于求治”,便不知不觉地掉入了“舍己求人”的泥潭之中.“舍己求人”的失败,是与“猜忌之法”密切相关的.在猜忌之法的阴影之下,宋朝君臣之间“上下交争”的政治局面就难以避免了.这些政治弊病是封建专制制度痼疾在宋代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外化表现,给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后世政治的健康发展而言,其精辟的论析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的思想学术成熟于六十岁即康熙十七年(1678)之后,其前、后期思想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重心,由"华夷之辨"到"人禽之辨";学术宗尚,由学宗程朱到学宗横渠;学问规模,由经子之学到兼通四部;著述体例,由外传引义到内传注解。  相似文献   

8.
朱荣贵 《船山学刊》2013,(1):31-34,79
本文认为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而且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王夫之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包容,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希望借此论述来突显王夫之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而意乃与外物交感而生,是偶发不定的。因心之恒定,故可以存养以理,立之为志,用来监督意念的发生和方向。因意念之不定,故不可仅诉诸意念以诚意,而要“以志观意”,使意念有所遵循。其所遵循者就是已正之心或素养之志。对《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王夫之解释说,正心是无事时的存养,而诚意是接物时的省察。虽然无事时心皆合于理,但是接物时意念发动则有可能不合于理。这就需要时刻省察意念之邪正,以防止意念对已正之心的颠覆。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但是,通观王夫之的论述,他始终坚持正心为先,诚意乃正心之巩固。在他看来,没有心中之理则,诚意根本无从谈起。这与他坚持“复礼”先于“克己”一致,因为只有以礼作为标准,克己才能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10.
张福勋  温斌 《阴山学刊》2008,21(2):14-20
方回是由宋入元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他所编注的《瀛奎律髓》(又名《唐宋诗三千首》)是他一生诗学思想的精髓。他以敏锐而高远的宋诗眼光,对宋诗发表了一系列精彩论断。这些观点主要有:宋诗学唐而过之;回护“江西”,倡“一祖三宗”说;虽不喜西昆,但也肯定其“变国初诗格”的功绩;认为‘‘四灵”、“江湖’’救“江西”之彝,却落在了晚唐之下;认为瘦硬与自然,是宋诗格之“两途”;肯定用事是宋诗的一种诗法,而且认为宋诗“善用事”;对于宋代的僧诗这种特有的现象,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以"理欲合性"、"理寓欲中"的人性论为前提基础,以"义利并重"、"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自谋其生"、"自由恒畴"的"自谋论"为价值目标,以"俭奢有度"、"絜矩之道"的俭奢观为伦理旨归。他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清初经济的繁荣,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专制政体,在当今也能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意论,二是情景论,三是活法论。在言意论中,提倡意至词随、因言起意,主张在自由的创作情境中入乎艺术表现的极致;在情景论中,极力中张情景交融。深入探讨到其内在的创作机巧及审美特征;在活法论中,则强调摆脱种种死法的约束,倡导自由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博大精深,造诣非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以来儒家重医的优良传统,在医术、医道以及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许多真知灼见。其最早显示医药学才能当为24岁在张献忠部蒙难时。他之所以自号薑斋,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他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诗经稗疏》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他在防病、治病等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深入挖掘,以使学术界对之具有更加完整和清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而且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王夫之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包容,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希望借此论述来突显王夫之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 ,他的情景合一论是其情理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于思辨特色及和谐美感 ,是对中国古典情景关系认识的理论总结。一、情景说的认识基础和情、景    概念内涵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涵盖两个论题和两种类型。两个论题就是从创作发生机制来说是心物交感论 ,从审美表现机制来说是表情方法论。两种类型是指景中情和情中景表现形态 ,并由此而深入到艺术意境论。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心物学说基础上的。如果说他的情理合一论是从心理—伦理关系出发 ,那么其情景合一论则是从心—物(情—境 …  相似文献   

16.
势是中国文论特有的范畴,王夫之在其著作中反复论及,细致地阐述了它的内涵,准确地概括了它的特征,生动地揭示了取势的原则,从而将中国抒情诗的秘密"逗漏已尽"。根据上下语境,势可以分为文本之势、创作之势、主体之势等。分析具体文本,势又呈现出生动性、蕴藉性、自然性等美学特征。如果结合生活经验,则可使抽象的势具体可感,更好地把握取势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上承孟子,尊王贱霸,认为王道即是行仁政,其不过是恻隐之心的扩充与推致;而霸者不过是假仁义之名行利欲、富强之私。因此人君要成就王道就必须推己及人,以德服人,而天下之大乱就是因为不能明辨王霸之优劣,并把王霸之别释为公私之异。在此基础上,王夫之引入情,认为王道本乎人情,并从理、情、势三方面论证仁政必然能成就王业。他还认为孟子对具体如何成就王道,以及作为治道层面的王道,论述过于疏阔。在王夫之那里,王道不是一个完全向三代的回溯,而是一个开放的未来态。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晶 《北方论丛》2000,(1):118-122
在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体系中,“势”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在美学维度上有其独特的意蕴。“势”的学术渊源一是先秦思想史上慎到和韩非的重“势”思想,但还是在政治学规畴中的。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论家刘勰在《化雕龙·定势》篇对“势”的编译论述,这是建立在章学意义上的。王夫之对“势”这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做了大幅度的改造,结合其原有内涵充实进丰富的美学思想素质。王夫之关于“势”的论述,都是在对一些诗作的品评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理论体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认为兵乃国家大事,要重视战争和慎重对待战争,既反对穷兵黩武又不主张偃兵;他认为用兵目的是要为民除害、吊民伐罪、代天行事,这种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要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教兵备战,让没有经过教战训练的民众去作战,等于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如果教战如同儿戏,则不如不教。  相似文献   

20.
寻霖 《船山学刊》2010,(3):32-34
本文介绍王夫之与衡阳刘氏之交往及刘氏宗谱中新发现之王夫之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