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活动,尽管前者并未像后者那样赋予自证分在心识中之意义与作用方面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现象学的背景下,可以从横向的(静态的)和纵向的(发生的)两个方面探讨佛教唯识学四分说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横向考察是指对心识的"三分"结构中的自证分的分析.纵向考察是指对贯穿在"八识"(the eight kinds of consciousness)中的自证分的分析.这些考察最后导向对自证分在佛教中的主要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第八识的识体有保持种子、异时成熟、趣生五趣、统摄诸根、生死不离、寿暖保持、攀缘名色、依时而食、入灭尽定、染净真心等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虚妄;第八识所藏种子并非原来就有,而是被第七识熏染而成的。只有区别能熏与所熏(主体与客体),才能把握心理转换、心理疏导、还灭转智的关键,一刀斩断末那而开启觉悟。  相似文献   

3.
《续1996年第1期》 第四段 (一)原文 是故空、中,五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二)注解: 本段是紧接前两段来的,以般若智慧观照世界与人生,将会了悟世界与人生的本体即是“空”,这是对世界与人生的唯一正确的见解——“正见”。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正见,或者说,通过么途径才能真正获得这种正见呢?在佛家看来,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修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一九一五年指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象在一个基层的‘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研究和揭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认识主体所固有的辩证法,对于认识和揭示人类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宗络索     
八识十证一名十理。以十理证知八识体相。此护法师以二乘不知八识。证明其于前五外。实有非妄。「特种」谓执持一切善染种子。流转还灭皆依持此识。以此识本是如来藏白净识之本体。即可复真归元。故能持菩提湼盘之种。不尒众生必无成佛之理。乃为七识熏染。受异熟果成阿赖耶。则顺流注于七六前五生诸心所。作不净因结输迴果故能成十二因缘。流转不息之种。「异熟心」异熟有三义。一变异而熟。谓如  相似文献   

6.
<正>一、佛教八识论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一个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论的庞大体系,其中包含着对世界与人类自身的许多真知灼见,尤其在认识论方面更具有颇多的合理性。本文试图揭示佛教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八识论的合理性(即生物学根据)和它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八合识再探     
"八合识",蒙古语,意为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对于八合识的研究,可从畏兀字和八思巴字等文献资料入手,就八合识一词的出处进行全方位探讨;亦可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渗透的角度,揭示八合识一词发展演进的轨迹.可以肯定,在八合识一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它有助于把握蒙古族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耘 《中州学刊》2003,(1):158-161
真谛与玄奘的佛学根基 ,分别是阿摩罗识与阿赖耶识。阿摩罗识是真实世界的本体 ;阿赖耶识是含藏整个世界的本源。阿摩罗识的实体化瓦解了唯识学八识系统的整一性和紧凑性 ,从八识向九识转变 ,只能使唯识学走向真常唯心的如来藏系统。阿摩罗识体现的中国化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和合 ,阿赖耶识坚持的印度佛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圆形批判。  相似文献   

9.
<正> 前年,刘道良同志曾两次发表文章提出,“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见《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三期和《学术论坛》1980年第三期)。对此,我愿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便请刘道良及其他同志指正。(一) 一切事物都互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和方面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没有哪一个事物可以不同其他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一切唯物主义派别都主张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因为它把不同派别的唯物主义认识泉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泉源观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泉源观有着质的区别。认识泉源观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5年版,第23页)  相似文献   

11.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范畴十分隐晦难解,故本文拟将唯识心理学的认知范畴与现代心理学的相应范畴作一比较研究,从而指出其现代心理学意义。一、六识想心所的认知功能论唯识学将心理范畴分为二大类,即心与心所。心包括八识,其中前六识大体与现代心理学的五种感觉以及意识相仿,第七、第八识则超出了本文探讨的范围。心所的全称是心所有法,指依托心而生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的各种心理功能。近代以来对唯识学的研究,虽也说明了心所的各种功能,但似…  相似文献   

12.
心学作为儒学系统的一个分支,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后来也出现了重重流弊。牟宗三曾大力彰显性体,以性体保障心体客观性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作用有限。在儒家生生伦理学的系统中,与道德相关有欲性、仁性、智性三个因素,其中仁性和智性都是道德根据。与仁性相对应的是心学系统,与智性相对应的是理学系统。仁性和智性都可以决定成德,但功能不同。仁性的作用在于内觉,以发现自己的仁性。智性的作用在于认知,具体又可分为外识和内识。外识是对与道德相关的外部对象的认识,内识是对内在道德根据的认识。启动智性,发展内识,对仁性这一道德根据加以真正的认识,才是杜绝心学流弊的根本之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世间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极其复杂的若干不同层次、不同因子构成的统一体。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从事物的最小单位入手,深入解剖其内部构造,进而获得对该事物系统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四缘"章从功能角度分析认识产生的根据与条件。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又可归为两种:内因为亲因缘,外因为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十二支"章讲有情生命的因果关系,也是一切众生轮回流转、生死相续的因缘法则。这种因缘关系,是佛教大小乘、显密教对有情生命相续共同的因缘观,特别是小乘缘觉乘修行的重要法门。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离开了概念,任何科学的认识活动都是不可能的。概念又是认识成果的凝结体,一切科学都表现为概念的体系。辩证逻辑不同于形式逻辑的重要之点,在于它不以概念自身同一的研究为前提,而“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即以概念包含的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研究为前提。探讨概念的这一矛盾本性,对于把握真理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约于齐永明六年撰成的《宋书》不设文苑传,但以《谢灵运传论》概述两汉魏晋迄于南朝刘宋的文学概况,而只字不提陶渊明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昭明太子编集《陶渊明集》,于序中极力推崇陶渊明诗品和人品。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在诗坛的地位以永明年间为前后分界线。自永明而后,陶诗声誉日益隆起,至宋代苏轼和陶诗出而登峰造极。而这一切是与陶渊明诗歌中的禅韵和佛教禅宗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文以下简称“现行宪法”)第九条指出:“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这一规定所涉及的,从所有权的权利主体而言,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从所有权的权利客体而言,包括了一切生活资料。这条规定,与现行宪法第八条指出的:“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侵吞、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危害公共利益。”以及现  相似文献   

18.
(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不可分割的。认识发展过程决不能独立于社会发展过程之外,而是社会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发展的观点来观察认识问题,才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而社会发展过程,一切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读了刘道良同志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见1980年《国内哲学动态》第三期),另一篇是《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吗?》(见1980年《学术论坛》第三期,以下简称刘文)我觉得文中有许多提法不敢苟同,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以期把问题弄清楚。为了否定“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一提法,刘文列举了不少例子:庄稼与土地、水分、阳光等事物有联系,与轮船等没有联系;人的繁殖与人的性细胞结合有联系,同狗、  相似文献   

20.
杨林秀 《晋阳学刊》2007,(1):128-129
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是识解人类经验的一个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对人类各种经验范畴的认识是基于对语言的研究,也就是通过语言过程来解释认知,通过语言来识解经验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通过语言来研究认知,研究的出发点和顺序都与认知语言学有所不同,导致了对范畴化的识解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但关心的也是语言、现实和思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认知研究的领域。一、关于经验,知识和意义研究对经验的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都与认知语言学有所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把经验看作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