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向来有内廷与外朝之别,但内廷并不等于内朝。内廷是指宫廷内部,并不意味着除皇帝之外,还有其他政治上的参谋决策人员。内朝是指在宫廷内部存在的与外朝宰相机构相区别的一种政治势力。他们可以参与皇帝对军国大政的谋划与决策,成为以皇帝为首的封建专制主义中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8,(3):99-110
虽然正史对李宽生平的记载极为简略,但根据最近出土的李宽之神道碑及墓志铭,可知李宽不仅作为齐王府的重要军事僚佐,参与了建成与世民之间的政治斗争,还深度参与了贞观朝对西域的经略以及唐朝对高句丽的征讨,系唐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由于深受高宗信任,李宽曾多次出任东都及西京留守。通过考察李宽出任东都留守的时间及职掌,可知东都留守属于临时性的设置,而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常制。东都尚书省初设之际,政务尚不甚繁杂,所以高宗采取了以留守官兼领六部尚书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于辽代南京城 (燕京 )的遗迹除天宁寺塔以外 ,都已荡然无存 ,而考古资料也寥寥可数 ,因此对南京城的研究还须借助文献资料。但由于对文献理解的差异及引用文献深度、广度的不同 ,众多研究者尚存较多歧异。本文仅就辽南京皇城 (又称子城、大内 )与南京城 (即府城、外城 )的位置关系作一番探讨。  一、关于皇城位置的三种代表性观点《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这样记载 :“据宋使王曾《行程录》 ,辽南京的皇城 ,确是偏处在外郭城的西南隅 ,所谓‘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皇城的西墙就是外郭城的西墙 ,皇城的西门就是外郭城的西门 ,所以外郭…  相似文献   

4.
明教坊演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宫廷教坊演剧的定制上承宋、元旧制,隶教坊、钟鼓二司,其演剧大抵为金元院本,以北剧为尚。教坊、钟鼓二司所呈献的剧目实有不同,教坊例于朝会宴饮时献艺,故淫亵不恭之剧必当回避;而内廷演剧则无须顾忌,其伎乐远较外朝丰富。明中叶迁都北京以后,宫廷演剧的重心移至北京,其时伶人以新声巧伎要宠,与宦官流瀣一气。而南曲诸腔渐兴,遂逐渐取代北剧独擅宫廷。南京教坊已经基本丧失御前演剧的职能,其辖下伶人官妓之工于演剧,乃出于兴趣,不再是谋生之计了。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动背景下,以留守家庭中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为视角分析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理应是学术研究和实践干预的重要逻辑与策略.该文聚焦于留守家庭亲子关系,落脚于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围绕家庭系统理论、父亲在位理论、亲子依恋理论、父母卷入理论,概括基本思想,评述学理价值,阐明不足之处,提出应用建议,以期巩固学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杨靖 《兰州学刊》2014,(10):127-133
留守儿童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对电视媒体重度精神依赖;文字阅读量小,除动漫书籍,报刊及儿童读物接触率很低;长时间居家收看电视,使留守儿童同伴交往活动显著减少。电视成为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  相似文献   

7.
伴随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出现的留守妇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人群,她们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羡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围城心理”.在该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很多农村家庭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决策方面的两难困境.改善家庭生计状况的需要与夫妻团聚的需求之间发生的结构性冲突是导致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出现“围城心理”的基本原因,而人的认知习惯又直接促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的普遍化和常态化,它在实质上体现了这些农村妇女共同的心理矛盾.  相似文献   

8.
明代负责宫廷戏剧演出的两套班子,一套是教坊司,负责外廷演出,隶属礼部.一套是钟鼓司,负责内廷演出,隶属司礼监.二者虽内外有别而各司其职,但在业务上却又互有交通,其中在演出剧目上,即收藏于钟鼓司的内府本,其编创者到底是教坊司艺人独立所为,还是钟鼓司艺人也有参与,学界尚有分歧.事实上,通过内府本来源考述与界定、作者考论与推测,很大程度上内府本是以教坊司编创为主,而在内廷演出时,宦官艺人又有针对性的对教坊编演曲本进行了改编.此外,尚有宦官艺人根据特定情境临时新创曲目即兴编演,或针砭时弊以讽喻时政时人,或投帝王喜好借机谄媚邀宠.总之,藏于内府的曲本不只是“本朝教坊编演”的原有曲本,而是在此基础上,经内廷宦官艺人之手有所改编和新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量农村儿童涌入城市,从留守农村到留守城镇,为实现城市就学,成为城市的"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留守城市,主要有个人独自留守、祖辈陪同留守和单亲陪同留守三种形式.再留守的发生既有微观层面个体城市化动力,也有宏观层面结构变迁的压力,其实质是为实现城市化而积累人力资本.但这些再留守儿童从农村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人社会学习生活,失去传统支持,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城市政府应为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学校为其提供关心关爱和学习帮扶,社区为其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留守城市的农村儿童完成就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女:一个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项丽萍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76-177,180
留守女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动衍生出的一个新群体。目前,留守女的生活贫困,婚姻受到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这一弱势群体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关系社会前途,儿童福利制度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由于家庭功能的变迁及乡村社区文化的衰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困扰。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低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需求,留守儿童的福利诉求能力低,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福利服务的建立迫在眉睫。本文以儿童福利为视角,探讨如何构建多维度的福利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解决留守老人问题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种原因,留守老人问题在当前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基层组织对留守老人问题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留守老人较少、生活环境影响留守老人健康和安全、社会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应与服务留守老人相结合,采取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老年人组织、发挥社区服务综合作用等措施,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94-199
个体社会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化的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的和谐与均衡。大自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物质与精神滋养,但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了留守儿童自然生态的恶化。留守儿童社会化类生态系统呈现不和谐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残缺、亲子互动异化、家庭心理氛围恶化;同辈群体成员来源单一、人际支持不足并深受亚文化的影响;社区"空心化",心理支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等等。留守儿童内生态系统充满矛盾,在个体认知、心理健康、行为表现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直面留守儿童生命样态,寻求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寻求做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日益凸现留守妇女问题。当前社会各界止于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妇女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广大农户的家庭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成效。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路径是:完善法律及政策,重视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留守妇女的劳动素质;加强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大批劳动力外流.伴随着乡城移民的大规模出现,农村"留守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问题日益突出,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迁移(跨国或乡城迁移)引发的留守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研究表明,劳动力迁移对留守老人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影响,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积极加以应对,以保障留守老人的权益.这一研究在主题上呈现出非主流的状态,以影响因素与留守原因分析、现状分析和对策分析作为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大规模的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是后续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儿童一词虽然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但相关的研究却在2004年才展开。在近15年中,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学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究留守儿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引入文化与价值体系的相关研究,最终寻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爱,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助人的职业化活动,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社会工作与农村留守儿童两者结合过程中,面临诸如人才、资金、认可度等方面的困境。为此,我们应做出努力去改善现有的环境,促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乡村教育志视角、社会化视角、社会政策视角、社会支持视角等.本文反思了当今的留守儿童何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经过系列的社会建构和学术建构活动才得以"被发现"和形塑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借助国家政策、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活动形式而得以表现出来的.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化路径和分析思路的选取、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与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