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与云南回族社团出现的适应华夏文化的潮流相平行 ,清季的回回宗教知识界中也出现了以理性态度来理解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学术探讨。在比较伊斯兰教和释、道宗教的汉文著述活动中 ,回回学者在捍卫伊斯兰教教义的同时 ,也分析了它们之间宗教思想文化的异同以及相互吸纳和排斥关系。  相似文献   

2.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明以后回回姓氏之演变 明初,《回回历》专科设于钦天监,历法家有回回黑的儿、阿都拉、选里迷失、郑阿里,还有回回大师马沙亦里。这些人都是保持原来名姓的,但以后就不常见了。回回在西北聚居区还是保持回回名字的,久居内地的回回有更多的方面和汉族文化、经济接触,采用汉姓名的就不限于官吏和士大夫阶级了。明初出现的回回人物都是汉姓名,说明这种现象在元代末期已开始形成。传说明代开国将领颇多回回,有“十大回回保国”之称。明朝的发祥地是在淮河流域。这个地区是昔日回回聚居之处。出现的回回著名将领如常  相似文献   

4.
在回回族源中,除了元代以前的“回回人”和元代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回回人,以及蒙古、维吾尔等族人加入回回行列之外;汉族加入回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而回族的出现和形成,又是在和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在大分散中杂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回汉杂居、回汉通婚、回回人在各地屯田、回回人在政治上的优遇、回汉人民在工商业上的共同劳动和迁徒,都给予汉族融于回回之中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回回族源问题,对于汉族加入回回行列也应予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回族话中,保留了不少颇具特色的近代汉语词汇,这些词语已经被赋予了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有着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内涵,成为回回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王岱舆在构建回回宗教体系时将回回宗教的“数一”与理学的“太极”进行沟通,形成了与儒家相近或相通的宇宙生成论。在宗教思想基础上,他批评了儒学心性论上的分歧和理善气恶的观点。王岱舆对于儒家心(性)体气用的批评不一定都能成立,可是对于儒家“气禀”论中的偶然论、命定论色彩与其修养论相矛盾的观点却很有见地。从回儒交流的历史来看,在王岱舆以前回儒在哲学层面并没有进行过正面的碰撞或系统对话,之后两种文化的对话、融合不断展开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时代,蒙古统治者起于一隅而括地万里,其统辖区域广大,人口繁多,境内民众宗教信仰复杂多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元朝政府在不同时期分别设置了一些专门机构对这几种宗教进行管辖,如宣政院、集贤院、回回哈的司、崇福司等。这四种宗教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可以看做是外来一神宗教,在整个蒙元时期,二者一直在冲突与联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研处简介     
武汉教3学院科研处是院_______中层行政职能部门之一、其主u回习巨回回】【回尸否阂【回圈u回回吕圈回要任务是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 回回回陵回u回回回回回回回吕回回回回回回回问回直接领导下负责全院科研计划 k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厂瞩的制定、实施、管理和成果评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口回凶邑 回定等。回回回口回回回口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n回回 回 院科研处认真履行J作职---责,‘“八五”期间主要抓了如下 回回口口回回回圈回口回回回口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口回几项工作:一是叽确指导思 回回回…  相似文献   

9.
试论伊斯兰教对回族文学的影响马有义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许多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影响着诸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有着特殊的作用。伊斯兰教一直就伴随着回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回回民族能不能产生神话,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在回族穆斯林中宣讲的《古兰经》里喻讲的阿丹一类故事(以下简称阿丹一类故事),是不是“我国回族人民按照自已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对这些神话加以创造,成为自己的神话故事”,这些都关系着神话学、回回民族史、回族民俗学、回族心理学乃至整体回族文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故将几点看法,胪陈如下,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祈雨作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而存在。文章主要追溯了祈雨的经典依据,挖掘、梳理了云南回族的祈雨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回族是由历史上的“回回”穆斯林移民演变而来的。明清之际,正值该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后其文化思想和民族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该民族中涌现出了精通伊斯兰和儒家等多种文化并具有回汉双重文化气质的知识分子——“回儒”,正是他们,在伊斯兰哲学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宋明儒家理学的全面影响下,创造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理学体系——“回回理学”。这既是对其本民族,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贡献,它也证明了回汉两族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社会儒学是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主要方式。明王朝在鹤庆、剑川、北胜等地设置学宫、书院、社学等;至清代,儒学向丽江、中甸、维西等民族地区拓展。明清时期儒学在滇西北民族地区的传播,培养了大批士人,提高了各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滇西北民族的风俗习惯。移民、官员提倡、乡绅支持等是滇西北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廓,总结了不同时期学术的成就、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回族整体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在回族农民的辛勤劳动下,回民新开垦耕地面积日益扩大,居住村落不断增多,加上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新型农场的创办,推动了回族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云南回族歌谣的数量较少。但从其为数不多的民间歌谣中,可透视出其在伊斯兰教义、教规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所产生的“两世吉庆”生死观,即既奋斗今世,又追求后世的现世观和来世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运用哲学所特有的方法,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作总体的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它的建构既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理解和透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根本途径.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设想,不仅有相当充分的文化类型划分依据,以及来自民族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而且存在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当时的云南回族曾积极地回应了基督教传教士,其中著名经师马联元的回应之作《辨理明证语录》较为典型。《辨理明证语录》一书影响了云南和全国的回族社会,也影响了基督教传教士。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分析模式,当前对云南沙甸这一典型回族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是政治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出村寨政治、经济和宗教三方代表的权力主体在共谋互存以及发展中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