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连市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市海洋产业受到了沿海区域发展竞争和自身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的影响,亟待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从大连市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来看,大连市只要结合自身海洋产业优势,通过制定合理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跨地域合作等措施,其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产业具有显著的区位、港口、港湾等资源优势,由于大量涉海企业有巨大的资金需求,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支持。从海洋产业的特性出发,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融资风险生成的机理及融资供给情况,最终从宏观层面和企业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了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提出了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分类。围绕海洋产业与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了与上海有关的海洋产业的主要内容 ,对上海新世纪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耦合理论入手,构建海洋产业集聚指标体系、环境资源指标体系、耦合度系数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选取2006-2013年福建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其海洋产业的集聚程度与环境资源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洋产业的集聚和环境资源系统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交互协调作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曾出现过耦合失调的现象,但其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趋势向好、协调水平较高,从而实现了海洋产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并促使福建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步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山东海洋电力、海洋油气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但与全国同类产业发展速度相比,山东大部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在山东海洋产业体系中,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基于此,结合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发展山东的海洋新兴产业需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生物医药为重点推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浙江省"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际出发,以宁波市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加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包括科学、合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技术,尤其是加强海洋高科技产业及相关法律法规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重点及其相应策略措施,促进示范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循环经济战略:产业生态化重组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生态化重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产业生态化重组的重要性,探讨西部产业生态化重组的制约因素,指出应优先发展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绿色服务业、矿产开发与生态修复等产业,并提出政策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以及绿色产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制度保障。首先,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入手,分析其地缘特征、主导动力和战略趋势,即我国应加强对周边地区安全环境的经略,为发展经济和确保安全提供战略空间。其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法解决存在的各种海洋争议,以稳定海洋秩序,为此,分析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的关系,包括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目标远景。再次,海洋强国建设离不开海洋经济、科技和生态的互动发展,为此,分析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需要克服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最后,本文指出,海岛应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战略性支点作用,包括在政治、经济、安全和科技上的作用,并在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提出了我国推进“四类岛”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相近的问题,对区域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界定了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概念与范围,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一熵值组合赋权法对其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最终确定了以海水综合利用为核心,海洋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协同发展的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旨在推动滨海新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促进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同类型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经龚伯兹曲线模型判定,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水利用业等处于成长期,海洋电力业处于初创期.据此,在我国海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政策与规划,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促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