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其它相关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试图在认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深刻阐述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之路,提出有效的制度变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预期制度模糊导致"规制过剩"与"规制匮乏"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系统不足导致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强制性制度变迁职能错位导致监管过剩与监管不力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利益机制偏差导致"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并存。优化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的基本思路是:确立政府与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为制度变迁奠定思想基础;完善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制度变迁提供外部环境;加强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为制度变迁提供内部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什么样的农地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绩效。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若干次大的变动,其中,有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有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总体上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都取得了较优的绩效,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由于制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最后归宿,必将继续发生变动,并很有可能最终被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资本雇佣土地的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章拟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来认识中国公路会计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发现中国公路会计制度主要由政府供给,其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渐进性、被动适应性及路径依赖特征,文章初步探索了我国公路会计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公路会计制度可能会向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采用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考察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及缺陷,并结合国情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它摒弃了一系列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使社会主义经济重新焕发出活力。我国制度变迁的特点之一就是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也是我国制度变迁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也成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制度与经济增长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讨了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寻找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辩证统一关系;然后阐述我国建国后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并对增长情况进行了阶段划分与相关政策分析,通过改革开放的前后对比指出了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用计量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和国企改革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演进的历程表明 ,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演进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二者的实质都是向帕累托最优的改进。从正式制度变迁的层面 ,分析我国产权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迁对市场结构演进的影响 ,认为我国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优化的理想模式是二者共同达到均衡 ,制度创新是我国市场结构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形式可能纯粹是市场诱致性变迁 ,也可能是政府强制性变迁。改革以来 ,我国企业所有权制度的变迁是一个连续和渐进、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交织过程。第一阶段中央政府放权改革最大的成功是促进了市场的发育 ,引致各级政府在第二阶段改革中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市场性 ,并在第三阶段出现市场诱致的企业内部多中心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冗员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解决冗员问题的措施 ,尤其“下岗”进行了全新的分析。认为冗员的解决过程就是劳动就业制度变迁过程 ,冗员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的根源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劳动就业制度变迁成本来源 ,并指出划拨部分国有资产作为劳动就业制度变迁成本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上的加速度增长,验证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制度安排的变迁导致经济绩效的变化。但是,两国制度安排上的变化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两国的制度结构又是如此不同,因而对传统的制度理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两国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因此,要成功地解释决定历史基本走向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政治学研究应该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吸纳政治哲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中国宗法社会制度演进路径,依托博弈论分析工具,认为基层宗族社会的重复博弈自发生成礼,并在礼的指导下进一步形成哈耶克式的礼治秩序;源于维持宗法社会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格局的需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创造了在法约束下的人造秩序。礼法并举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立法的制度变迁在国际上是由科学议题转向政治问题,再由政治问题转向制度安排;而在中国,则是由环境问题转向发展议题,再由发展议题转向制度安排。毫无疑问,二者在制度变迁方面存在着不同。对此,历史制度主义认为,这种不同的存在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历史情境和制度沿袭的必然结果。基于此,未来的气候变化立法应尊重这种差异性,在防止立法中出现不良路径依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立法关键节点的掌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工资集体协商:构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重要机制,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协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协商主体不成熟、推进动力倒置等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对现行工资集体协商构架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制度变迁是由政治家主导的,这一制度变迁的动力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新的一致性意识形态来说明。事实上,如果没有新的一致性意识形态,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1978-2005年间,劳动力、资本与自然资源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约为80%,而经济制度变革与知识进步的贡献率之和约为20%,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质量良好,且已走出低谷,步入了良性增长的轨道.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经济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5%,大大高于知识进步的贡献率(仅2.04%).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比较成功,制度变革促进经济增长的绩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在知识进步方面尚需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18.
民间妇女组织作为中国制度结构中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是在相关的规范性行为准则、宪法秩序和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共同建构的制度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的。但是,制度环境中的约束因素诸如父权制的文化制度、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政治法律体制中的双重管理规定等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民间妇女组织发展缓慢。因此,推进民间妇女组织的发展必须培育适宜的文化、法律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依据转轨时期国家制度变迁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可以把县域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启动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我国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正负效应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快慢,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变迁是以中央政府为供给主体的产权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要在顺应国家制度变迁的前提下,主动进行以县级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降低县域经济增长的交易成本,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加快县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因是由制度失衡引起的。然而,制度变迁还要受到路径依赖和政治程序的影响。就公司治理而言,无论是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制度竞争获益的存在和制度移植成本的降低,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司治理制度移植日益普遍,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然而,由于路径依赖和利益集团等因素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不可能绝对地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