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焱鑫  王裕 《今日南国》2009,(16):68-69
“看到村里这么些年老是闹纠纷.不和谐不稳定.经济发展不上去.自己很着急。我不能让自己的家乡老这样落后下去。”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民企业家人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企业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除具备一般企业家的本能和本性外,他们的以官为本、收益理性、投资依赖、家族庇护、居功自傲、自由散漫、吃苦勤俭、小富即安等人性特点比较突出。人性的表现是很复杂的,当代我国农民企业家人性表现出“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道德人”等多方面的倾向性;农民企业家人性及其表现的多倾向性对社会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变迁、公共权力分配、企业家道德体系构建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应从经济、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构建制度,激励农民企业家人性表现朝良性方向发展,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3.
从培育环境、作用机制和促进机理3个方面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对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培育.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方面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促进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加速农民企业家职业化、社会化过程,促进农民企业家文化认同和自身能力的成长.对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企业家选择机制的分析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创业要素的流动和集中,为农民企业家成长提供资源条件和创业机会.应该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巴山深处的青年农民严朝荣,因火与贫穷结伴,又因火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这个故事在四川广元市传为美谈…… 第一场火:400多只鸭子葬身火海,18岁远走他乡打工屡受挫折  相似文献   

5.
农民企业家能力成长包括观念形成、经营管理能力成长、资金筹集、社会网络关系开拓、实战经验积累等几个关键阶段。其中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经历了奴性观念、小农观念、市民观念和市场经济主体观念等几个阶段的演变;经营管理能力最初来源于生活;资金筹集经历了由单独创业向合伙创业、由内部筹资向外部筹资转变的过程;社会网络开拓是一种建立弱关系、发展为强关系、又建立新的弱关系的良性循环;实战经验积累具有加速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家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对其创新的时代需求也日显突出。企业家创新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必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联,而行动与环境互动的中介则是文化,因此,本文试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在分析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多重社会功效的基础上,来阐释文化对其创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政策保障、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为农民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促进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加速农民企业家职业化、社会化过程,促进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促进农民企业家自身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农民企业家是存在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这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村工业以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工业化发展战略条件下,农民企业家担负的功能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乡镇企业是度量农民企业家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金融危机背景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凸显了农民企业家的重要意义.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企业家供给,发挥其应有的要素贡献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企业家投资对县域资本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企业家投资有一定的规律,总体上,他们的投资数量等于储蓄数量,这作为一条规律贯穿在农民企业家投资行为当中。由此推出整个农村的投资与储蓄基本也是趋于平衡的。农村居民投资与储蓄的趋同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阶段县域能在均衡条件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内生发展。农民企业家通过投资大致等于储蓄的规律,通过对农村资本供求缺口的填补、对县域经济资本的深化、对县域政府投资挤出的克服优化县域资本结构。应该创造环境,鼓励农民企业家投资创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从微观入手,对农民身体的几个方面——表情、声音、服装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解析了蕴藏于这种身体的思想,主要从其思想的保守性、不求变化和恋土情节的日益变淡展开。  相似文献   

11.
企业要有生气,首先要振奋企业精神。企业英雄具有特殊的品质,体现着企业的人格。企业英雄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成功的企业都是通过企业精神的弘扬,其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弘扬,使企业成员的精神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再读简.奥斯丁的作品,以奥斯丁笔下人物所经历的形形色色的尴尬场景为例,从全新角度揭示奥斯丁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她对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包括根脉、内核、依托和外围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当前,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引领、文化产业与事业的协调性发展、文化传播与话语权的现代性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新形势下,唤醒道德基因,并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话语权能力,是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主义是目前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理论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研究往往集中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政治哲学领域,但多元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简要介绍西方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包括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多元文化主义内涵、相关理论、分类等,并提出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学家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但是对社会理论的这些探讨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实证性调查,而不是书斋中的逻辑推理。由于人类起源在地理分布上的多元以及各人类群体发展初期的彼此隔绝,在不同的群体中各自发展出来了很不相同的语言与文字,也发展起来了以各自语言文字为承载工具的文明及教育体系。而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需要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时候,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便成为这种交流和学习的必要条件。随着欧洲工业化和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启蒙运动的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学校体制也从欧洲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对于外国语言的系统学习逐步成为许多国家正规学校体制的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双语教育也就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家应秉承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以道德伦理文化建设为核心,在"礼"文化的约束下,塑造企业家的个体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为基础,从城市古典园林对集体记忆的传承、现代园林作为城市发展新标识以及后现代园林自然生态都市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园林的社会学涵义,研究城市园林作为社会阶层共享空间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园林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若干城市园林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学引进中国已经多年,但在该学科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仍然若明若暗。笔者讨论了科学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特点;同时,就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哲学的基本关系指出:科学社会学本质上也是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工作,而且很有特点,是一种力求接近科学实际、具有扎实经验基础的理解。所以,科学社会学对于科技哲学具有开阔研究视野、提供研究素材、深化理论观点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交织了科学与政治双重话语,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者们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即坚持了科学立场,也对应着多种政治形势.学者们通过民族识别实现学科抱负,也实践着独立自主的强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