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俗女人     
吴桂兰 《现代交际》2002,(12):33-33
自从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小稿。形象似乎有些改变。那天我说,好长时间没逛商店了,令一位常来单位办事的小同志好惊讶,说:“吴姐你也喜欢逛商店?” “是呀,这还需要组织审查吗?”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不成想,他却说我不应该和别的女人一样,应该少些俗气。“不,你说错了,我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其中包括俗气。”说完我俩全乐了。  无独有偶。一次,也是业余时间喜欢写点东西的一位长者,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问我:“小吴,你也戴戒指?” 我说:“这有什么呀,我也是女人哪,还想戴耳环呢!” 真不知道在别人眼里该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我是笨小孩     
有读过我的文章而不讨厌的读者问我:“你写了几年了?”我老老实实地回答:“5年。”又问:“那么,在你24岁之前,你在做些什么?”我想她一定是在问我由18岁到24岁的一段时光,于是我照例老老实实地回答:“谈恋爱。”我想自己是个很笨的人,并且为此特别的伤心。张爱玲不认识路,我也不认识———我可以跟张爱玲媲美的也就这一点吧———也不一定,假如把见了生人讷讷不能成言也算上的话;我曾经把999%的精力用来谈恋爱,可现在想想,那些当初曾让男废了耕、女废了织的爱情……还是不提也罢;我见了上司与见了下属,露出的微笑程度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爸     
哈尔宜 《老年人》2003,(10):29-29
我的同事颇有尊老之道,听她娓娓道来,令人击节叫好,且实录如下——母亲去世后,退休的老爸和弟弟住在一起。去年,我的丈夫公派“留洋”,老爸痛惜我孤单,从数百里之外风尘仆仆赶来,陪我一起生活。从此,他的“运行轨迹”又一次与我“同步”了。早晨,老爸去散步,回来时顺便把菜也买好了。等我下班一进屋,就见系着围裙的老爸早已将饭菜端上了桌。老爸手艺不错,我几乎餐餐吃得有滋有味。见我一副馋相,老爸就会打趣地问:“领导(我自称是一家之主),饭菜口味如何?有何批评指教?”令我捧腹大笑。有老爸当厨师,我食量大增,衣带渐“窄”终不悔。“围裙”…  相似文献   

4.
我的婚事     
30多年前 ,我大学毕业 ,分配在鄂西北一所中学教书 ,那时 ,“文化大革命”越搞越乱 ,造反派的武斗已使学校瘫痪。我溜回邵阳市的姐姐家 ,苦捱着难熬的时光。姐姐见了我 ,忧喜交加 ,喜的是姐弟阔别多年得以相见 ,忧的是我年过三十仍旧孑然一身。“弟弟 ,你得有个家了。”姐姐郑重其事 ,关切地对我说。是的 ,我也确实该成家了。可我出身不好 ,还是一名挂了号的“内定右派” ,在政治上属于“另一类” ,有哪位女性会愿意跟我过日子呢?我神情凄然 ,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她说 :“现在城里有工作、有户口的姑娘少 ,她们的要求也很高 ,你不如…  相似文献   

5.
李世文 《老人世界》2013,(10):25-26
“追梦之旅”是我书法作品展的名称,也是我书法作品集的名称。“追梦之旅”这个名字是我起的,“追梦之旅”的内容是我选择的。但追的梦不光是我的,大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小梦有我的,也有书法同道的。因此她既属于我又不属于我,故谓之我与“追梦之旅”。  相似文献   

6.
仅仅因为一点不算大的事,我们吵了起来。丈夫说:“我不要你管我的事!”我说:“我是你老婆,有权利管!”他说:“老婆就该干老婆干的事!”我说“我的意思对,你就应该采纳。”他吼了一声:“滚!”片刻的惊呆后,我哭着转身跑出了家门。我听见婆婆追着喊:“深更半夜的,你回来,你别理他!”在宿舍里,电话铃响了,是丈夫:“刚才地震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也不要你  相似文献   

7.
我饿了     
我曾经长得非常之瘦,虽不至于“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却也“铮铮然有金石貌”。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排了一出诗剧,我被指派扮演从旧时代过来的、有着许多缺陷的知识分子;长得粗壮些的同学,身穿学生装、戴白围巾,统统扮演象征新生力量的工人。剧中有一幕,我和“工人”猛  相似文献   

8.
我的膳食经     
我虽然70多岁了,还是不闲着,不但能干家务活儿,还能骑着自行车到街上采购日用品和蔬菜。有许多老年朋友问我:“老李,你不但健康,精神头还挺足,有啥窍门?”我说:“除了每天认真多活动,‘吃'也是个大问题呀!”简单说,首先我从来不挑食、不偏食。我深知自己已经步入老年,体内各种脏器已经老化、衰弱,对膳食中的物质需求也就有了些不同。我多年的实践体会是,老年人膳食必须突出一个“杂”字。  相似文献   

9.
平时写文章,喜欢用第一人称“我”。其实这个“我”,跟真正的我本人有很大的距离。一句话,我散文中的“我”,类似于小说中的“我”,是一种类型,一种叙述视角,甚或一种价值坐标符号。那么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别人肯定不知道,而我自己,老实说吧,也不知道。这还...  相似文献   

10.
当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投简历参加笔试,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面试机会,希望自己成为“面霸”。很多同学都说我很“牛”,以自己的文科专业获得了一家知名外企的“橄榄枝”,那还是我的第一个面试。这个面试机会是在我参加了一天的笔试之后得到的,可以说来之不易,于是我特地买了一身套装当行头,花去我差不多—千元,心疼死了。  相似文献   

11.
我和“通心络胶囊”结缘,有一段趣事,我是黑龙江网通公司退休的职工,今年8月份,公司发给职工价值150元的“体检卡”,退休的老职工也领到一张,指定到当地的警官医院进行体检。我拿着体检卡去医院找院长说明情况:“我自己的病我都知道: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再检查也是这些,  相似文献   

12.
60岁生日那天,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次日就被人称为“退休老人”,似乎一夜之间便跨入老年领域。第二个月我领取了“养老金”,开始“安度晚年”。之后尽管我越来越多地与“老”打交道,但丝毫没有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也不以为已经老了。我驾车,旅游,跑步,打球,上网。年轻人干得的事我也干得。退休多年来,我与老抗争着,喜欢听“看上去还年轻”之类的谀词,持续着心理上的“不老神话”。  相似文献   

13.
毛湘子 《老年人》2004,(1):36-37
我爱我的外公。我的外公长着大大的鼻子,出神的眼睛上是一对浓眉,嘴巴又宽又厚。外公文章写得好,他单位上有的人要写什么东西,总是请外公代笔。外公经常辅导我写作文,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外公总有办法让我找到灵感。外公工作起来十分认真,他经常说:“做事要沉下心去,认真做,做完了,再开开心心地玩。”确实,外公不但工作干得好,而且特别会玩,他年纪大了,言行中还常常流露出稚拙的童真,大家都叫他“老顽童”。每当我去外公家,外公一见到我就高兴地叫道:“噢!孙子来了!我们去××地方玩吧!”我也十分开心,刚进门便又和外公出门玩去了。记得小的时…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我不了解我妈。”“我妈,从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是我妈了……”“也不知道妈妈年轻时候做过什么,喜欢什么。”上面这段有点儿绕的话出自李诞之口,在节目中这段话逗笑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15.
我叫刘静,今年14岁,是湖南省桃江县牛田镇中学的学生。我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现在供我养我亲我的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她叫文谷香,是她老人家收养了我,直到今天。奶奶告诉我,我是1987年正月初七的下半夜,被人丢在奶奶家屋后菜地里的。那天下着大雪,我被放在一个竹织的背篓里,用烂棉衣包着。奶奶发现了我,急忙把我抱进屋,烤热我的身子。奶奶说:“造孽呀,苦命的女娃子。”有人给我取名刘苦静,奶奶嫌“苦”字不好,便叫我刘静。后来,有人告诉奶奶,我这是第七次被人丢弃了。“不能再有第八次。”奶奶对劝她把我再送人的…  相似文献   

16.
张鸿志 《老年世界》2010,(17):29-29
我爱好剪报,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没有间断过,就是“文革”那阵子,也没能阻止我对读书写作和剪报的兴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家里,我向来是“吃粮不管事”,当“甩手掌柜”,倒也悠哉游哉。不料,一日妻子灵感闪现,突发奇想,决定实施改革,减政放权,硬是要把家庭“采购员”的桂冠挪让给我。我心惊胆颤面带笑:“蒙夫人抬举我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深觉殊荣但是──”她的一个眼神便令我就此煞车不动,根本不让我的话转弯开绿灯,倒俨然一副内举不避亲、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大义凛然的神情。都说谦虚使人进步,看来想谦虚也不容易,只得夹着尾巴荣登“宝座”,在其位谋其政了。男子汉大丈夫,自应别有天地,不能同一般跑市场的女人那样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18.
我客居西班牙已有5年之久,为人乡随俗,也为遵循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在“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的大前提下,我把处理好邻居关系也作为仅次于“遵守法律”之后一项重要工作对待。  相似文献   

19.
月娥 《老人天地》2010,(7):31-31
心理案例: 我的老伴是个“迟到大王”,年轻时候做事就拖拖拉拉。退休以后,没了工作的约束更加拖延。跟朋友约好了,他也迟迟不出门,临近约定的时间就发短信:“对不起,我这边的事情还没完,马上就好。”“我在地铁上,马上就到。”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我找工作的条件有两个:1.必须要和中国有关;2.必须和文化有关。我的运气不坏,那时正赶上美国经济最强劲的时候,短短的时间里,我这个文科毕业生竟拿到了六七个工作录用函。我最后选择了中国书刊社。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听了,大叫:“你难道不知道,那可是个非常激进的红色公司!”“可别忘了,我也是个来自红色国家的红色的人。”我笑嘻嘻地回答。亨利先生和他的“红色公司”图书馆偶尔借来的那本叫作《生在中国》的书,作者亨利·诺伊斯,也就是中国书刊社的创办人,对中国义无反顾的爱和他天真的理想主义震撼了我,那时我下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