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译成汉语,有人可能认为容易,因为日语中有汉字,未学过日语的人,有时一句话也能猜出个大意。但是要准确地翻译,却非易事.且不说初学者,就是有些出了不少书的人,其错误也屡见不鲜。笔者在教授高年级泛读课时,采用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日语文选》。该书附有参考译文,其中错误之处不少。本文拟就其中部分句子作一剖析,分析其错误所在,并试作译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所以很多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即使耳听不能懂,但只要用眼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乎得出一个结论:日语一定很好学,不少人因而加入到学习日语的热潮之中。作为一个学日语者,本人经常被问及日语是否好学这个问题,而经过反复考虑,我的答案总是令提问者迷惑不解,不用心就学不好,因为抛开其他问题不谈,光是汉语和日语里字形相同的汉字就令许多人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早在20年前,刚上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日语的我,对学习日语充满了兴趣,也曾天真地认为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翻开日文书报连蒙带唬也能猜出个大概…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暧昧性与翻译的具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蓄、委婉、暧昧是日语表达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日本人重视群体意识人际交往文化的一种折射。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有时却需要把暧昧模糊的语言具体化,否则易使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本文叙述了日语暧昧性的多种表达方式,并就各种情况的具体化翻译做出了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语声母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源于汉语,在现代日语中,仍使用着一定数量的汉字。尤其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中,在词义及用字上,都与现代汉语(或古汉语)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于这部分词汇,绝大部分是未学习就已知其义和用字,只是不会读音罢了。如果能在日语汉字读音上找出一条途径,那么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语汉字读音分为两类:一音读,一训读。本文只涉及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均来自古汉语的通语或方言。大约公元五至六世纪(中国南北朝时代)或稍早一些传入的音读称吴音,公元八世纪末(中国盛唐、中唐时代)传入的音读称汉音。二者俱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古音。日语里所使用的汉字,中国人几乎全都认识,然而一遇到汉字读音就发生了困难。现代汉语字音和日语音读往往差别很大。如:波、西、见三字的现代汉语读音是bō、xī、jiàn,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古代的日本人使用汉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时候 ,与汉字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只是借用发音书写日本语。日语中的“当用汉字” ,表现了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内容。较准确地理解日语“当用汉字” ,对于掌握较地道的日语 ,从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日语汉字是构成日语文字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日语汉字使用偏误的考察与研究在日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具有汉字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日语汉字看似易懂易学,但在实际学习中却会经常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偏误。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大学专业日语教学的实际经验,在对大学初、中级日语学习者的五百余份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日语汉字偏误的形式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就如何指导学生避免常见偏误总结出了对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中的汉字词虽然与汉语中词汇具有字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以及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使用时的误解和误译。在此试着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试论以日语为母语者在汉语语境中的发音难点丁安仪由于大量借用汉字作为日本语的书写符号,所以日本人学汉语时获得阅读能力不是难事。但是汉语和日语毕竟不是同一语系的语言,没有亲属关系,它们的语音系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日本人学习汉语口语时发音就很困难。美国语...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但实际使用的仍有3000多字。由于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不一,时间久远,在发展过程中,中日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等原因,使日语汉字书写、读音、释义等方面与中国汉字颇有差异,尤以后二者为显著,而且极为复杂。本文仅就日语汉字读音作一初步探讨和扼要归纳,旨在提高这一领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日语汉字读音初探张葆华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汉字词多源于我国,其中大量汉字词词义与汉语相同,但也不乏词义相异之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正由于母语与日语中均存在同形词的“共同点”,导致学生往往“望文生义”,忽视部分词义相同或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造成误用和误译现象。本文就初级日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日同形词误用及误译例,分析其在中日文不同语境中的用法,阐述在教学中排除母语干扰,转换思维,正确理解同形词对促进语言提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人与汉字古代的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胡文字的国家。大约在四世纪初,汉字经由朝鲜传到日本。日本人接触汉文汉字后即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除积极学习掌握汉文外,还试图用汉字表记日语。汉字本来是表记中国汉语的文字。它是以甲古文为原形,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而成的表意文字。汉语的语序、语法、发音都与日语完全不同。用表记汉语的文字来表记日语,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了。但是,古代的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却步。为了能够顺利阅读汉文,使用汉字,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缩小汉字与日语之间的差距。在阅读汉文方面发明了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接受汉字年深日久,汉字已成了日语书面语不可缺少的部分.仅1946年11月16日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就有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以后又多次增删汉字数,目前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汉字有一千九百四十五个.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读者在阅读日语文献时,日语汉字词汇的检索效率很低,它直接影响着日语文献的阅读速度.因此,读者要求解决日语汉字词汇检索矛盾的呼声十分强烈.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以汉语音序排检日语汉字的可能性日汉两种语音都使用着汉字,且其检索方法也大同小异,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一曰形序法,二曰音序法.前者是按汉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汉字本来来自中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日本人又用汉字组合创造了为数不少的日语词汇,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的一部分在近代又传回中国,为中国人所用,如,“金属”、“议员”、“科学”、“法律”、“物理”等。这种现象不单单是两国文字的交流,而是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继续和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文章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日语词汇,从其引进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u韵尾的汉字在日语中的音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中u韵尾的汉字在日语中的音读刘淑学现代汉语中u韵尾的汉字,指的是韵母是ac、iao、on、iou的字①。日语中的汉字有训读、音读之分。有关材料证实,一个汉字单独使用时训读居多,两个汉字表示的复合词音读居多。日语中由两个汉字表示的复合词与由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误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的翻译练习是检验学习者外语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日语教学中的翻译练习实例,研究中国日语学习者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探讨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是借助于汉字而创造的。其“假名”部分源自汉文草体或楷体的部分笔划;而“汉字”部分则几乎完全与汉文中的字一样。虽然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汇与汉语中使用的词汇外形完全相同,但是有时其意思却相去甚远,甚或毫无关联。今试举数例如下: 花子:在汉文中为“乞丐”之义;但在日文中却往往用作为姑娘或妇女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