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世纪末,我们高兴地看到《参与式教学法实践与研究》一书出版了,这是我省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结出的又一硕果。该成果已受到省内外“两课”教师的关注。今年初夏,我作为省“两课”评估专家组成员,来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确切地知道已经尝试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学生无不拍手叫好。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集规律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并有着广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两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教学难度比较大 ,不少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特色的“五步教学法”。一、学生参与式“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 ,提出问题。事先给学生提出经过精心选择的问题 ,供学生在课下思考。第二步 ,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以问题为中心 ,阅读教科书和教师推荐的参考书 ,并通过积极地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步 ,提问。教师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回答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与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论密切相关的,强化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表审视教学行为,突出创新理念和人格教育理念.参与式教学法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引入参与式教学法.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每一环节上都做出相应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教学法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调动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劳动经济学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问题设置现实化、作业和考试评价多维化。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尝试,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5.
"两课"教学是高等院校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理顺"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系,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加大"两课"教学的科研含量,锻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一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郑连斌先生的意见: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论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国外比较盛行的双向式教学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在理论上它符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实践中,除了能发挥群体奋进效应外,还实现了智慧共享、知识共享。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很难超越教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几乎是他们认知教学内容的唯一的智慧来源。而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进发出的智慧火花,都可以在提问和讨论中影响到全体同学,使群体受益。参与式教学法对于实现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文贺《参与式教学法实践与研究》专著的出版,文中阐述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法”的改革,实现了教师从“讲授”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参与”;教法从“灌输”到“输导”;教改从“课外”到“课内”;目标从“应试”到“创新”的五个转变;指出了:“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在师德、师风和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两方面提出的尖锐挑战;倡导对“参与式教学法”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重视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参与式教学法是缘于国际NGO组织的一种强调听课者高度参与的教学法。西方高校20世纪90年代引入该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国高校也有一些教师在各类教学中尝试应用。笔者6年来一直致力于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创新实践总结,设计出在目前中国高校教学条件下,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及课堂规模的学生,在传统本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法的普适性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一项探索.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教学相长、注重分析、培养能力的特点,它有助于促进"两课"教学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变"注入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两课"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否则,将难以保证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两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搞好高校“两课”教学关键是加强实效性,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的生命线。加强实效性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两课”教学体系性、逻辑性为主向以“两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为主的两个根本转变;抓住三个关键性环节,即: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两课”课程体系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并在全国普通高校实施的。该课程体系在实施的五年中,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体现“两课”的时代精神,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就成了摆在“两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两课”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对于改进单一的讲授模式,形成立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实践教学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把“两课”实践教学纳入“两课”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中,整体推进,配套实施。其次,还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制。具体组织、领导、协调、解决“两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再次,“两课”教学部门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单位,要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认真组织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也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校“两课”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提出要使“两课”教学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必须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传授理论与解析实际、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师专社科部以无记名问卷回答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两课”的情况及学生对“两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态度及效果在全校近半数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列出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据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可作为指导“两课”工作和进行“两课”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员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它以全体学生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为重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该方法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教学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这一教学方法引进高校青年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新近被引入"两课"课程教学,便显现出其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它切合"两课"课程特点,切中"两课"教学时弊,缓解教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施.它切合大学生思维特点,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民主平等、合作竞争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讲好“两课”、强化其教学实效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对“两课”的认同感,这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两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强化“两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是强化“两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讨论式教学是目前“两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要运用好这一教学形式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却并非易事,它有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文章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对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学指导作用应把握的基本点作了较深入的思考,旨在参与“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该成为我们加强"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一个指导思想。目前,高校"两课"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具性教育而不是主体性教育,这是高校"两课"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高校"两课"教育中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工具性教育为主体性教育,明确高校"两课"教育的真正目的;其次,还应该从"两课"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再次,还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交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引导机制指的是,教师在"两课"教学系统各环节中,以教学主体--学生为核心,针对"两课"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主导和先引后导的引导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形成 "两课"教学资源配置关系、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