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中,“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用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决定的深刻社会变革影响下新出现的世界文学的合平规律的具体进步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所指的是他们当时的现实情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版,第1卷,第255页)然而“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现在并不只限于这种历史上具体的和有限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明的进展是由以往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宋世明 《求是学刊》2006,33(3):120-124
“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发展流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的努力方向和内在矛盾性。它首先是在艺术自律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艺术的独立性精神和否定立场;其次它是在反抗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中提出来的,其对应面是为艺术而生活,因此体现为一种艺术的实践方式;最后,它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语境里,重提“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女歌手玛哈依尔·淑珍,以她所在的小兴安岭逊克县新鄂民族乡(原毕拉尔部旧地)为据点,历经4年,持续进行了以该族古老的传统韵语文学“摩苏昆”和“坚珠恩”为重点的科学采集活动,取得了民族文学采集工作的崭新成果。这是继80年代初期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考察并搜集赫哲族英雄史诗“伊玛堪”之后又一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新发现。面对人民口头文学遗产中某些古老艺术形体正在疾速消失;传统文化堆积(精神文化的)日趋迅猛更易;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不断浸入僻远的边区乃  相似文献   

5.
一 一个民族兴衰际遇的历史,总是培育她的文学艺术的生活土壤和精神摇篮;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作家,总是和哺育他的民族的命运共同着脉搏,并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心愿。这情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环境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所制约的”。三十年代的萧军,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和《八月的乡村》的作者,他那“不容于满洲帝国”,也“不容于中华民国”的思想与创作,乃是那时强敌入侵,民族危亡情势下,“国民精神所…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歌德在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提出来的,其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论及到.歌德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1]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了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他们在提出这个概念时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因而后来人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参照歌德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结合他们的思想主张得出种种不同的猜测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内涵和外延。五四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将世界文学构想为表现人性、国民性的文学的整体;五卅运动前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聚焦世界革命的时代精神,世界文学被构想为以阶级革命为基础的世界革命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世界文学被构想为围绕同一伟大理想的各民族高度发展的文学的集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对民族遗产的关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中-外”的视角看待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学的并存和交流、以“东-西”对抗结构构想世界文学的体系。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思想的理论嬗变进行梳理,能够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提出合适的世界文学思想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周荣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确立之后,经过了它的直觉时期和推理时期两个发展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已到强弩之末,但直到今天,它也没有死去,其精神和手法已广为人们迎纳。正如《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Ⅲ)宣称:它“作为绝望文学与逃避文学的反动,始终表达出掌握人类境况的强烈欲求。” 史学家汤因比以为文明的生长遵循着“挑战──回应”的积极运动。超现实主义正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瞻前顾后,对时代提出的两个挑战作出了战战兢兢的回答。 回应之一:寻求真实主体超现实主义旨在寻找主体的“真实过程”。摆在他们面前的人的图景又…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作家植根于坚实的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本质上或规律上认识生活。马克思谈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时说:“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402页)列宁论托尔斯泰写道:“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西部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勇 《唐都学刊》2003,19(1):51-53
文化的全球视野不断激扬着对本土文化 (文学 )的深层发掘与再认识 ,同时 ,它又是本土文化 (文学 )与世界对话的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强劲一翼的西部乡土小说创作 ,以其坚实、厚重的实绩 ,有力地回应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也再一次印证了在全球化语境中 ,坚守文学的本土化的意义及前景。西部乡土小说不只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学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体现 ,这种文学精神有它一以贯之的延续性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文学载体的精神板块。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使西部乡土小说创作的精神主旨又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仵埂 《唐都学刊》1995,(2):17-21
本文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口号,首先揭起了生活对艺术本体论化的这面大旗。作者在追溯了“生活”这一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之后,指出生活对艺术本体论化的意义在于把生活作为本体而不是将心灵精神作为本体,将颠倒了的世界再颠倒过来。从此使艺术从天国回到尘世、纯粹观念回到现实,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我走向社会,从少数精神贵族走向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在南北战争之后,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摆脱了建国之初的多少还受到欧州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影响的风格,战前那种为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理想所鼓舞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美国精神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因被理想的破灭所激发的这种现实主义文学最初的表现是所谓的“乡土文学”,又称“边疆文学”。其后的“西部文学”,正是这种文学发展的亚流与变种。美国文学的这种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在全  相似文献   

13.
万玛才旦是一位运用藏汉双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多元文化浸染的创作背景,"去魅"的民族文学书写立场,使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由此,在多元的全球文化背景下,他的双语写作具有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雷、齐彦芬在《西方文化概论》一书中以浪漫笔调写道:“文学是哲学、宗教、思想、文化的最美丽的花朵。”并断言:“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如果以此为据,那么东方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等)就是世界文学的“后续部队”,这显然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无论从中西方文学史的纵向对比,还是某一时期中西文学创作成就的横向对比,都难以得出“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的结论,仅就小说《红楼梦》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成就而言,就敢于同西方任何一部文学名著相媲美。国际红  相似文献   

15.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6.
在南斯拉夫各民族文学中,短篇小说有着丰富的传统,就其多方面的特点而言,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形式.如果撇开享有世界声誉的民间故事,仅就短篇小说来说,则可断言,南斯拉夫短篇小说是在坚实的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斯拉夫的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是在十九世  相似文献   

17.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法国丰富多样的社会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中,“发生结构主义”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近年来变得非常流行的一个哲学文化流派。“发生结构主义”的创始人是资产阶级哲学家、社会学家L.哥尔德曼,在当今的哲学思想中,它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就方法论而言,它更接近于法国的“新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是结构主义。罗歇·哥尔德曼(1913—1970)从1961年起领导布鲁塞尔社会学学院的文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8.
一、产生的背景“马克思学”是近十几年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中兴起的一门“科学”。它以“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为名,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使它符合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需要,解除革命人民的思想武装,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改良运动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馆事业溯源渊远。两千多年前的周朝王室文库,可以说已具有国家图书馆的规模。然而带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图书馆的诞生,却是近百年来的事。它在中国古老大地上的兴起,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逐步登上政治舞台,与清末改良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一八九四年,中国在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封建官僚搞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