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历漫长的沉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学潜能受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评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人道主义”问题,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属于今天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正在热烈展开争论、辩论的问题之列。在理论斗争的进程中和在近15年到20年来发生的争论中,在这个问题上暴露出某些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观点。这指的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而且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拥护者,或者指的是在任何情况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或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出现的那些人。  相似文献   

3.
张竹筠 《学术交流》2007,(2):183-187
欧洲文学的根基除了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外,还应该包括日耳曼文化。然而,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长期以来对日耳曼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学构成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忽视前基督教时期的日耳曼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解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一把钥匙,忽视日耳曼文化根基,就不能准确地把握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甲:老乙,最近可读了什么好书?乙:正要向你介绍邢贲思同志写的《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这本书。写得不错,作者对欧洲哲学史上各种形态的人道主义都作了较全面透辟地论述,可算是本填补空白的著作。甲:我也读了,是这样,只是我觉得绪论部分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总的评价似乎欠公允。书是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我想邢贲思现在的观点也许会有些变化的吧?乙:不然。一九八○年第一期《百科知识》上有作者另一篇论述人道主义的文章。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是一贯的。他始终认为人道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只该被我  相似文献   

5.
张宇宁 《学术交流》2012,(5):179-181
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作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当时文坛的主流文艺观——人道主义相呼应,呈现生存在"油田"这样一个特定空间中的人与自然或者人文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另一部分则与人道主义保持距离,延续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特征。前者表现为一种文学的自觉以及"进化"的欲望,后者则源自大庆油田并受其地域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洲文学对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的影响,本文拟从小说、诗歌和戏剧三方面加以考察。一中国历来轻视小说。到了近代,小说的价值才得以肯定。理论家们从欧洲和日本的小说中得到启发,大力推崇小说,甚至过分夸大了小说的作用,对于中国小说的估价因而也产生了片面性。但是他们看到近代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围绕着解决企业管理中人的问题,理论家和企业家们,进行了全方位、多维性的探讨与实践。诸如加强思想工作、寻找合理的分配方式,解决不合理的劳动人事制度等等。可是,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这个领域,不少人仍讳莫如深。其实,资产阶级为人类创造的文明,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道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决议》还提出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就成了企业之间基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不是斯大林的那个传统的定义。但其表现形式是净产值规律。一种社会经济表现为商品经济,说明人类社会还不可能有计划地直接分配社会总劳动时间。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并不存在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分配还只能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各种具体劳动还不能直接地用社会劳动时间来表示,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里还存在着按劳分配原则的话,那它也是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充当全面的调节者,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调节作用,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观点不仅流行于排斥和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时期,就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仍然因循这种传统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是十分有害的。它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指导现实的经济生活,严重地阻碍我们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的工作。因此,必须重新认识,还其本来面目。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摘自《哲学与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82)一书第3-5节,该书是苏联和东欧各国联合出版的《资产阶级思想与修正主义批判》丛书中的一本.苏联在出版该丛书时阐明这部丛书是"批判社会生活最重要领域——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的思想敌人最新观点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不论哲学家、文学家或社会学家、生理学家用了种种褒贬的词汇和专业术语去描绘或介定男女两性的爱情,总是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这种特别强烈的相互倾慕和爱悦之情,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既是肉体的,又是精神的;既有直觉的快感,又有理性的了解;是欲和情、性和爱的综合和统一。说它是性和爱的综合和统一,那是因为,性是爱的土壤,爱是性的花朵;性是本能,爱是升华;性是周期性的生理冲动,爱是兼有即时的、强烈的性冲动和长久的理智的、细腻的、深刻的感情流露。因此,作为低层次的原始生物欲望,可以有“无爱的性”,但是不可能有“无性的爱”,只要这是指男女两性的爱,而不是朋友的爱或血统的爱。  相似文献   

12.
奥塔·锡克现为瑞士圣加伦大学比较经济学教授。他和南斯拉夫的B.霍尔瓦特齐名,是当今世界上积极倡导所谓“第三条道路”——集工人管理、市场社会主义和经济计划于一体的经济制度——的主要理论家。《建立一个人道的和经济民主的社会》一书,是他围绕着在苏联国家集体主义和美国垄断资  相似文献   

13.
笔者手头有一份资料,是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它刊载日本短歌39首,并附有译文,是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的。这说明,远在三四百年以前,我国就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了。历史进入20世纪,梁启超于1901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后来鲁迅又在1924年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如何看待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所以有再认识这个问题的必要,是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人们对待农业这个经济部门的态度不一样;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对待农业这个经济部门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的。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之所以必须强调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因为不少人往往只看到在国民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忽视保持农业适当增长速度的迫切性;与此相联系,只注意迅速推进城乡工业化,而低估同步发展农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幽灵——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一直在东欧徘徊。由M.马尔科维奇和S.斯多雅诺维奇等东欧人所阐述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虽然只在理论上有地位,但却是对极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大的内部挑战。东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当作是他们号召实现政府和经济结构民主化的哲学根源。不幸的是,东欧的这些激进派马克思主义者在促使掌权的人们把他们对马克思的解释变成确认的看法时,大部分并没有能起到作用。但是从理论上来看,东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为我们提供了除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以外另一个可供选择的重要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以至整个清代文学(主要指诗文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钱谦益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琅琅的书声是莘莘学子不断追求的表现,而如今,越建越漂亮的校园,却不再听到学于们清纯的声音.诵读,似乎消失在和用现代科技的现代教学中了.不少语文老师甚至对诵读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嗤之以鼻而不屑一顾了.难道传统的诵读教学方法真的是一无是处了吗?难道真的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寿终止寝了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是文学美学的出发点。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类不同的回答。各种还原论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试图确定,哪些作品特征(textual feature,即一切作品都具有的风格、内容和结构上的特征)是使作品归类于文学作品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过去,一直是根据作品与人类情感的关系(情感论:文学作品表达、唤起和解释情感),或是根据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模仿论:文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欧洲心理评价学术会议据俄罗斯(心理学杂志)1994年第2期报道,欧洲心理评价协会(EAPA)于去年8月份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市举行了第二次学术大会。来自西班牙、德国、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美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比利时、希腊、俄罗斯等...  相似文献   

20.
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方面,可能没有其他二十世纪的理论家比安东尼奥·葛兰西所作的贡献更大了.某些文章认为,葛兰西首创了对工业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策略.无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也不管葛兰西的著述如何杂乱无章,他本人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他强调革命斗争的时间性和紧迫性.这在他早期为报刊所写的论文,后来在《新秩序》杂志上关于工厂委员会的专著,以及为共产党写的文章和他的《狱中札记》中都表现出来.葛兰西的思想大体上是一贯的,不论是以工厂委员会为新国家的核心,或是把群众性政党当成人民起义的工具,其主旨都在于建立新型的组织和社会机构,以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权力关系、生产和文化的总任务.由于葛兰西"襟怀坦荡",富于"创造性",又具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他对欧洲知识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由于他在国际共运中享有崇高威望(这与他在墨索里尼监狱中长期被关押不无关系),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