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女性主义研究为当前文化、文学热点。本文拟从神话、文人诗、鲁迅小说来对流变中的“嫦娥奔月”故事加以解读,以原型批评,文化批评等方法揭示出中国女性的命运历程及所处窘境,以期对当前研究有所昭示。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人的眼光解读西方哲学赵敦华(教授):我觉得,相比之下,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中国文化意识,远不如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西方文化意识浓厚。我们需要用中国人的眼光来解读西方哲学,这是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关键所在。西方哲学当然是西方人发明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领导人对当今国际大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理念,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国家的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知与评价。一国的国际形象作为国家可信度的标志需要进行塑造。共建和谐世界的呼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努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僧现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诗僧现象的文化解读仪平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非常独特的审美现象,那就是“诗僧”这一诗人群体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它差不多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变迁进程相同步;因而它并非一种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方外趣事,而是一种有着千数余年历史的文学事实。更为重要的,它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的研究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展示了广阔的学术视野 ,这就是在 2 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趋势下 ,运用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可以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8.
解读中国发展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连续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解读或"理解中国发展"已经不只是中国学者的事,国外有识之士也对此感悟之谜,秉持西方政治理念的人更感到理解中国的发展尤其困难。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与欧美国家发展过程比较在时空转换和变换相似又非相似,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特别深刻的特殊过程。解读或理解中国的发展不仅要看到GDP增长,还要看到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作为虚构叙述(小说)的文本体裁,规定其“基础语义域”必须立足于可能世界,而“生态”作为其兴起的缘由与题中之义,又限定了文本内容必须与“实在世界”相关。文章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生态小说“虚”与“实”的悖论出发,运用广义叙述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解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此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生态伦理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两极化世界格局解体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议论未来世界新格局,都认同世界新格局尚未形成,当然也就谈不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了。其实,20世纪的历史滚动,已经把21世纪的世界格局架构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而且,许多国际事务的处理已经大体上遵循着多极化世界格局所追求的原则在进行运作。20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民族解放运功的兴起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11.
在文本解读要不要关注或依据作者创作意图问题上 ,当今文艺评论家见解迥异 ,形成批评理论的对峙与冲突。在这种批评语境中 ,该文认为 :既不应死守传统批评方法 ,也不应盲目追赶现代批评派别的浪潮 ,而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作现象与批评观。在解读文本时 ,应实事求是地根据作者创作意图与文本意义呈现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的具体对待 ,重视作者创作意图但不唯意图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几千的传统文化道德中,诚信观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而且对当今的市场经济又具有直接的影响,而要解读传统的诚信观,又离不开历史,故而需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深入探讨,还原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本源。  相似文献   

13.
卫拉特蒙古的《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本文运用西方批评理论中的神话原型理论解读《江格尔》,作品所反映的原始意象印证了神话原型理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身份被西方书写、撕裂、扭曲。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身份的重构,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文章从这些误区谈开去,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了西方汉学再现中国文化身份背后的权力运作。同时,笔者对后殖民批评的批评,剖析了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困境,并就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在当代中国的解读———读涂成林的《现象学的使命》丛大川《现象学的使命》一书的作者在该书后记中提出了如下见解:“在中国,对西学的研究本身就构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学再度东渐并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化批评方法对<何典>进行了文化解读,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与依恋的矛盾,其特色在于本土文化、俗文化的张扬而开启了新的小说审美意识,以及颇具艺术辩证法的讽刺艺术,构成了<何典>崭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对后现代性的片面理解、对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偏爱、对体系性建构的逃避,指出其3重欠缺——批评视野的狭隘、批评理性的残缺、批评本体的孱弱。只有进行原创性的体系建构,当代中国文艺批评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域。  相似文献   

18.
西方超级媒体主导、控制了全球的传播格局,这既不利于世界正确地解读中国,也不利于中国正确地解读世界。误读与被误读造成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碰撞。要改变不对称的东西方文化传播格局,中国需要提升软实力以谋求在全球传播体系中和平崛起。而对于文化传播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及构建中国文化传播理论体系的探讨不能长期停留在自发状态,中国传媒应积极推动文化传播理论系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原创与建设,作为近30年来传播学中国化追求的一个突破口,其意义极为重大。而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建设,不仅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面向中国的媒介传播实践,更要努力追求这一颇具探索性的批评体系具有更加开阔的世界眼光,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这种价值的理论基点和核心性构成是什么?我们从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历史回溯中发现,以人为本不仅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世界文明的基本精神,而且实际上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文精神”何以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并详细阐述其对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以及对整个世界传播学发展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批评在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变迁中兴起。在人们的物质生存、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世界中,存在着现实的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生态批评的动因在于文化生态的变迁,生态批评的主要对象、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处在文化生态中的生态文艺与文艺生态现象,发展生态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