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创作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唐代游侠诗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游侠大量聚集于都城长安,这体现了长安都城文化对侠文化的包容;二是游侠与边塞战争的结合,这表现了侠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互补与回归;这些特点均体现了侠文化在唐代文化影响下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首先得益于时代的造化。其次是唐代诗人需要借助游侠的英雄形象 ,抒发自己报效国家 ,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第三 ,唐代诗人普遍具有漫游经历 ,容易使他们滋生侠义精神。第四 ,唐代诗人纷纷投入游侠诗的创作 ,与他们自身的任侠性格与崇侠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3.
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相互辉映 ,对照之下 ,笔者发现二者颇多相似之处 ,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相异的游侠诗风貌 ,站在唐代游侠诗的研究基础及目前研究旨趣的南社之间 ,本文试图找出二者相载相承及其各自发挥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借助对边塞游侠的歌颂,表现其向往英雄事业的情怀,已成为时代风尚。他们笔下的游侠潇洒、勇敢、忠诚、所向无敌。唐诗中的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许多诗人具有游侠的气质;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初盛唐以来形成的文人从军入仕热潮的推波助澜;再次是因为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政治军事格局为侠客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机遇。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与李益同为唐朝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有题材丰富的大量诗歌创作,从两人的闺怨诗入手,从他们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在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方面的异同,从而展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入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特殊形象表达他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慷慨入世之情。建安诗人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或力行霸道、或崇尚玄虚、或放浪形骸的行为,但是思想主流却依然是儒家的东西。所以,从儒家思想出发解读建安游侠诗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8.
以边塞诗著称的中唐诗人李益,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为后世留下了备受称颂的诗歌,本文将着重对其边塞诗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发现其诗在选词造句上、白描手法的运用上以及用典模式等几个方面极具特色,使得诗歌语言准确、冼炼而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由于于唐初定国之际长安豪侠辅助关陇集团取得并巩固政权和唐代长安的多元文化使得长安游侠精神有了存在的思想背景和历史价值。唐长安游侠在唐诗中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为唐代诗歌注如新的刚劲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唐诗人李益的"南行诗"具有与其边塞诗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审美风貌。在题材内容上,它们可以分为羁旅乡思、怀古伤今、妇女婚恋等三类;在审美风貌上,它们洋溢着清新优美的南国风味,同时又不失北方诗风的刚健因子。李益是盛、中唐北方诗人在"南行"过程中诗风发生变化的代表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游侠及游侠文学三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游侠是历史的产物。游侠的理念显现出所产生时代的思想烙印,即其侠义行为以及报恩、复仇之举,均源自原始儒家、原始墨家学说。于是,游侠显现出儒的侠化,侠的墨化,儒家节操,墨家行为。侠风、侠骨伴随儒教对东汉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夯实了后世绵延不绝的游侠文学发展的基础。曹植的游侠诗,既是咏怀诗的先声,也是边塞诗的先声。而咏怀诗又孕育着李白儒、仙、侠合一的诗作。文人之所以酷爱游侠,出自诗人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以及憧憬与宣泄心态的外化。这一心态,一定程度地左右着作家的文学个性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唐代应制诗因其创作场域、创作主体及创作目的特殊性,导致其语言极具自身特点,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物象贫乏,感情基调单一;用词重复,聚焦于彰显帝王华贵气象;用典范围狭窄,多用圣君贤臣之典;多用数词、双声叠韵词、色彩词和叠字,极具装饰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王昌龄李益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李益都是唐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曾出佐戎幕,从军塞外疆场,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与考验;都以独树一帜的边塞诗闻名于世,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都以擅长七绝诗体并作出了重要艺术贡献而事誉诗坛;都表现出一种激昂慷慨的鲜明诗歌风格和基调.这是他们诗歌创作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同中之异,如虽都以"慷慨悲壮"的诗歌风格著称,但王是壮而悲,李则悲而壮;虽都擅长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但王以言情见长,李则写景入胜;在七绝诗体的构思、结构方面,王诗偏爱转折,李诗多为递进.这当中既有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也有诗人思想、性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鲍照是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李益是唐代从军出塞时间最长的诗人,边 塞诗创作有丰富的生活积淀,他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鲍照与李益的边塞诗创作具有可比性.通过对鲍照、李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及其边塞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边塞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识,边塞诗对古代典籍中军事素材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和李益边塞诗的创作渊源.  相似文献   

17.
游侠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想与儒家思想具有兼容性与排斥性,这决定了其必然走向衰落的命运.宋代的陈季常便处于游侠没落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8.
唐朝包容,汉音胡乐中外文化交响共融,唐朝激扬,士人争去边塞建功立业,如此,就产生了边塞诗中独张一帜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或描绘边塞征战场面,表现战斗的气势和护国卫家的思想;或表达浓重的反战情绪,抒写思乡之情和闺怨之念;或描摹边地风光,记录边地人情,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在泱泱唐诗大国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9.
游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从新兴的士阶层中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它于西汉后期转化为豪族而从历史上消失了。纵观游侠作为一个实体性阶层存在的历史,它与国家互动关系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战国时期卿相贵族招养游侠,游侠为国所用却又以武犯禁;秦代对游侠限制、打击,游侠却成为反秦力量的中坚;西汉初至景帝时期对两类游侠采取不同的策略,两类游侠一兴一衰;汉武昭宣时期对游侠采取打击与引导相结合的手段及游侠出现分化;元成至西汉末期国家对游侠进行拉拢及游侠转化为豪族。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王权支配社会的原理起着主导作用。游侠阶层最终被逐渐强大的王权所整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历代李益生平和诗文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得失成败给予简要分析说明,特别对影响李益研究正确方向的一些失误和疏漏,做了必要辨正,可以,使人们对这位著名诗人的诗事及研究状况有正确的整体认识和把握,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