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联韬教授音乐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尤其是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在他的创作中,体现出西方音乐的传统技法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语言的有机融合,反映出他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以其代表性作品为例,通过对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论述,以揭示其音乐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音乐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互为影响、互为借鉴,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从表演形式上也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民间乐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音乐,从这五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各民族音乐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北少数民族有多种音乐形式和内容,如鄂伦春族音乐、鄂温克族音乐、锡伯族音乐、满族音乐、朝鲜族音乐等等。锡伯族音乐是东北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在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关注并投身到少数民族音乐采集和整理工作中,让这种积淀了几个世纪历史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更加悦耳动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山歌节为切入点,阐述了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现状,通过分析整理实际素材,探索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开发贵州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当地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将成为贵州地区旅游活动中极为特别的景观。本文通过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的思考,分析了贵州地区存在的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这些音乐的特点,同时探讨了通过开发少数民族音乐来丰富贵州地区旅游资源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各种音乐形式的引进和发展,人们的目光多集中在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属于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至今仍在探索中。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我国民族音乐种类多,但其分布零散、不易收集整理的特点,使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缺乏较深入的理论研究的严峻问题。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应深化各分支学科、各体裁、乐种、乐目及根植传统的新作品研究,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从整体形态学的层面进行比较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流行音乐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形成了严重冲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必须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实际,大力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9.
贵州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黔南、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得以长期保持其原生态面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横贯黔南、黔东南的厦门到成都高速公路以及贵阳到广州高速铁路的开通,这里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生态的变动也会加剧,文化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令人关注,只有把握好稳定与变异的辩证关系,黔南、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才会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改变一些大学生淡漠民族文化的心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幻想曲》是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前系主任黄虎威教授创作的一首中国民族风格钢琴独奏曲。作品以四川民歌为主题材料,写作中充分运用了民族音乐语汇,并把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继承、发展,关系到对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水准的提高,继承原状、保存历史原来的面貌。收集好资料,尊重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基础上发展少数民族声乐和声乐作品,把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美供世人欣赏,提高少数民族演唱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教师,肩上的责任也就更重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追随者。在组织开展老年群体业余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可行、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反映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发展历程及意义,并根据不同时期融入的民族音乐元素做出一些分析、研究,进而指出中国艺术歌曲与民族音乐二者融合是相互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借鉴、融入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而且未来还要将民族音乐元素作为重要因素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与文化间交流日益扩展加深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如何传承与弘扬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当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发展弘扬中有变化的趋势,一些构成要素衰退淡化,一些则加强或改变,对此应在新的高度与平台上不断增强适应性,重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活态体系,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琵琶艺术发展两千多年来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璀璨篇章。琵琶因形制典雅、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尝试通过解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琵琶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追溯民族艺术发展的脉络与关联,探寻琵琶艺术传承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学者风采     
正陈宇京教授简介陈宇京,男,土家族,1970年11月生,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音乐学硕士,文艺学博士,中央应约学院音乐学博士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8.
龙门石窟中生动的音乐图像包蕴了深刻的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内涵。姿态最美的伎乐天造像是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其所具的空间位置只能围绕在佛像的周围;图中所显示的18种乐器,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古代乐器的形制、演奏姿态以及当时社会音乐生活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向世人彰显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外国音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进而产生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后的辉煌盛况。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传承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争议的焦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民族音乐中民族声乐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建议,以供音乐界及音乐教育界参考实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专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袁炳昌、冯光钰主编),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本世纪末我国史学界的一件大喜事。1998年4月21日,该书的出版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丁文楼社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