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用女性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女性作为译者主体延续了译文的生命,并通过创造性的叛逆给译文注入了女性性别意识。但女性性别意识的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过激化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掀起了一股女性主义研究的热潮,并因其独特的视角与主张而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女性主义教育学主张用女性的视角来审视、分析教育问题,包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女性对教育的要求、理解、女性教育的途径等。女性主义教育学无论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论方面都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女性/社会性别学;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女性/社会性别学方法论;女性主义历史的“三波论”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道德发展——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发展理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审视批评了西方社会现有的人类道德发展理论对女性的忽视,通过访谈等方式对女性进行经验性研究,论述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上的不同,建立起了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学。她的理论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也是对翻译理论的完善。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还存在问题。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达到提升女性社会身份的最终目的,有时候会不顾事实,过于夸大和强调译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女性翻译理论忽视了与读者的互动,对译文接受者未给予足够重视。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德国功能派...  相似文献   

6.
女性心理学是研究女性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探究范式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诠释,构建女性主义范式,提出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拓展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展开。从认识论来看,体育教师教育研究要回答的是女性是否能够成为“知者”、知识的合法性是否需要依据男性的经验和观察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女性主义范式下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起点。从方法论来看,在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中要以女性经验为新的实证,以寻求社会改变为新的目的,以对研究主体的反思为新的主题,以多元方法为新的方法,通过女性在体育教师教育中的感受、行为和经验来揭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自由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因强调性别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因素,那么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则因过于强调经济因素,而轻视了性别,只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既强调性别,又强调阶级,认为女性受压迫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父权制,从而成为目前相对完善的女性主义分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不仅在政治上争取女性生育权利、教育权利,还在文学领域进行批评实践,其批评将阶级和性别作为理论立场与核心观念,不局限于文本分析,还分析文本的生产条件,将女性置入公共生产领域,并结合诸多的观念和理论如心理分析、语言学,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以关怀伦理学为理论架构的基础,强调以自然和女性内在关系的自然观、生态的与和合的世界观、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观为理论核心,旨在为女性主义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之基、内容之思、实践之维这三个维度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全面审视和解读,彰显生态女性主义本身无与伦比的活力与魅力,为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英语习语看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描述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关系的习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无能、弱者、被动、受压迫、受欺凌的形象,附属与“他者“的社会地位。对重新审视女性,张扬女性个性,重建女性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重新确立了女性与自然在文学文本中的存在意义.唤起了整个社会对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的重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啊,拓荒者!》,挖掘出薇拉·凯瑟作品中潜在的热爱自然、尊重女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审视当下《生死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立场 ,认为《生死场》是女性人文主义文本而不是女性主义文本。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以提出"全球政治中的女性在何处"这个问题为起点,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激进主义和文化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性和性别的区分;认为性别影响民族主义,女性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另一方面也反对民族主义政治.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扩大了安全的内容,强调女性在变化世界中的安全.全球化使性别事务也全球化,女性主义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提出独特的视角,增加了女性在国际关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不仅对于西方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而且在心理治疗领域得到了实践性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观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始部分的凸现和引领潮流的态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认识和判断社会问题的新视角。由此从女性主义研究的五个基本假设入手,并结合女性主义研究家庭暴力的相关现状,具体阐释女性主义研究介入社会问题分析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区别于一般研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现代英国著名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驱,她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开启了中国女性潜藏的女性意识和欲望,引发中国女性对自身经验和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家族女性主义法学是基于对中国女性问题的长期探讨而提议构建的一个女性主义法学新流派。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是其主要社会关系和场域均围绕家族而展开,亲属关系和婚姻关系构成了家族女性主义法学之家族化的理论背景的基础。在中国女性家族化的事实或这个独特问题的基础上,家族女性主义法学可为中国女性从家族体系角色中解放出来提供正当性基础,完善中国法律保护女性的法理依据和文化依据,同时使受家族支持的关系正当化和规范化。要实现以上目标,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策略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家族化背景的同时,中国女性权利保护的相关立法也可以参考西方由自下而上的女权运动带动立法行为的模式,将女性主义法学理论转变为具有实效的社会规则。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分析是女性主义法学解构传统法律制度及建构性别公正法律制度的有力分析工具,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将发现直接或间接歧视女性的法律规定。我国在制定家庭暴力防治立法时,应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