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摒弃其历史局限与封建糟粕,孝道文化倡导的感恩之情与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珍爱生命与立身行道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封龙山孝道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砥砺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应将封龙山孝道文化融入本地区多层次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封龙山孝道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政府和民间合力助推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复兴。弘扬封龙山孝道文化应处理好继承、转化和创新关系,以构建新型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切实尊重老人物质和精神实际需要,探索并完善多元养老模式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教化的道德规范。乌撒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乌撒彝族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沉淀了极其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孝文化占据着核心位置。父母至尊,弘扬祖宗耕神的孝道观,构成了乌撒彝族族群纽带。研究乌撒彝族孝道文化,重新审视孝道,以道德规范社会生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佤族孝道文化主要包括善事父母、尊敬老人、孝敬是"礼"、尊祖敬宗四个方面,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而家庭美德教育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变化,家庭美德的建设出现了一些淡化弱化的新问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冲击,孝道文化出现缺失和衰落,孝道文化在农村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阐明农村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功用,对当前我国农村孝道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农村孝道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佤族孝道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善事父母、尊敬老人、孝敬是“礼”、尊祖敬宗四个方面,佤族孝道文化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民族内在精神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思想的最高理念是"仁",而最有社会生活实践意义的却是"孝"。当今对儒学孝道思想的考察必须建立在对儒学孝道思想的内涵、发展、历史命运和现实状况的深刻了解基础之上。在当代,要按照平等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原则审度儒学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把其中契合中国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成果保存和传承下来,在孝道教育和孝道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发儒学孝道文化的内在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封龙山地区在两汉时期就是皇家重要祭祀圣地,著名学者李躬和伏恭都曾在此讲学授道,推动了儒学和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唐代至北宋初年,封龙山孝道文化逐渐复兴。金元时期封龙山地区作为北方儒学和孝道传承中心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社会深层。封龙山孝道文化传承的主要特点是:奠基于汉代官方祭祀神明和祖先的传统;儒学发展和书院教育是重要推动力量;封龙山孝道文化以踏实笃行为根本;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封龙山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孟子的孝道观为主要参照,分别从发生学、诠释学的角度探究孝道观得以产生的历史土壤和文化渊源,探讨孟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理论表现和思想特质,客观评价孟子孝道观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道德教化、宗教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分析孟子孝道观与政治、法治之间的思想联系,指出孟子孝道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与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论语》,归纳和阐述了孔子孝道思想,分别从企业伦理管理和伦理经营角度讨论了孔子孝道思想对我国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说明了将孔子孝道嵌入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孝道教育作为切入点,将孝道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孝道情感,践行孝道行为,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3.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孝亲的传统美德,赋予孝道文化以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诺邓孝道文化是伴随着儒家思想在诺邓地区的传播而发展光大的,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以及历代大理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得以孝道思想为主题的儒家文化在诺邓有了长远的发展。诺邓的井盐经济既为业儒提供了经济基础,也使得传统孝道思想深入诺邓民众的生活,尤其是一系列的祭祖活动彰显了诺邓孝道文化的影响;同时,诺邓古村孝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的要求提供了精神助力,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孝道探源     
探寻孝道产生的本源,对我们今天弘扬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孝道的产生中,其中重老尚齿风俗是"孝道"产生的前奏,祖先崇拜是"孝道"的宗教体现,西周血缘宗法制是培育"孝道"的适宜土壤,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催生"孝道"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孝道思想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乃是一种重要的美德,素来为国人所重视。笔者通过《论语》探讨其中的孝道思想,并且透过此书探究儒教如何看待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意识形态因素,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孝道"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新孝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文化载体和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孝道在新时代既包含传统“孝义”,又拥有当代“文化”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能性,孝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孝道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具有共通性,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育人内容具有同源性。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建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对孝道教育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效果,强化渗透作用,为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丰富新时代孝道教育内涵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农民进城打工潮,“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敬老观念淡薄,孝道严重缺失。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乡风文明。为此,弘扬新型孝道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