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闽台民间信仰中,王爷崇拜占有重要地位。位于泉州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的斗美宫供奉着"池、朱、李"三王爷,当地民众认为王爷既是保境安民的"挡境神"又是为海上船只保驾护航的航海保护神。泉州王爷信仰以"王船"漂流、"分身"和"分香"方式传入台湾,其在台湾的传播与泉州移民渡台、垦殖及求生存的过程相始终。  相似文献   

2.
惠安青山王和台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惠安带往台湾奉祀的主要神灵有青山王(灵安尊王)、金王爷、三一教主等三种。其中,只有青山王是本源于惠安的地方神。金王爷是往昔泉州府各县共信的诸多王爷之一,而三一教主是惠安人受莆仙地方信仰的影响,信仰明代莆田人林兆恩创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夏教。从台湾民间对青山王和夏教信仰的情况可以看出,惠家人早期大批渡台谋生者多集中在台湾中部和北部,因为复教主要流行在台北、基隆地方,主庙有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龙山堂和林森北路的养兴堂,青山王的信仰也只限于中部以北地区,主庙是台北市龙山区贵阳街二巷的青山宫。  相似文献   

3.
那子 《北京纪事》2013,(10):58-61
王自健,1984年生人,白领出身,北京民间相声团体“相声第二班”班主。年纪轻轻的他,已是京城相声界响当当的“小王爷”。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传统社会生活模式的折射,城市是现代化生活方式上演的舞台,城市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景建构,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矛盾与共生的体现。论文从福州民间信仰仪式中的“游神”活动入手,来探讨城市化环境下,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声音景观的建构与变迁。一方面,在快速流动的现代化社会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音空间被重塑,城市“噪音”为其塑造了新的声音基调,信仰仪式活动中民间艺术的传统性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新的声音和新的“传统”不断诞生,丰富着城市的多元声音景观,而民间信仰及其孕育出的传统音乐文化,则是城市地方声景和文化记忆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8.
碧霞元君信仰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明清时期达于鼎盛。它根植于广大民众,传布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来自民间。但在皇帝、皇族(宗室)、政府官员等群体中也拥有广泛的信众,这些具有官方特性的因素通过对碧霞元君的崇祀和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主导和影响着广大普通民众的信仰习惯,成为民间信仰的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民间信仰从"民"的角度审视,其内容是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一整套信仰体系;概述了其信仰主体的大众性、信仰客体的多元性、信仰行为的散漫性、信仰目的的功利性与实用性、信仰活动的生活性、信仰生命的顽强性、信仰范围的区域性等七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从事象性、理论性、方法性等几个方面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粗略梳理,提出了从"区域"层次展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或许能够弥补当前民间信仰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脱节问题,同时将民间信仰纳入农村公共文化范围进行探讨,有助于拓展民间信仰发展空间,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0.
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1949年以来两岸的分治与社会政治的变迁,使得民间信仰遭遇了诸多曲折变化。文章对闽台两地民间信仰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作了几点比较研究,探讨异同,以求有利于闽台民间信仰今后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也是对民间社会的象征性表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吴城民间信仰神灵众多,主要有万寿宫许真君信仰、睢阳庙张令公信仰和顺济龙王庙龙王信仰等。解析吴城民间信仰文化,有助于探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有机互动,认知和了解吴城民间信仰神灵的主要社会功能。由此,以民间信仰文化为视域,建构吴城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打造吴城民俗主题生态园、庙会民俗文化节和建设吴城历史展览馆,符合时代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信仰及其得以正确社会定位之困难,使得民间信仰只能存在于民间而难以体现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尽管很多地方参照了《宗教事务条例》,试图对民间信仰进行有效管理,但民间信仰政策的不统一及其管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民间信仰在其民间社会的表达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间信仰大多被卷入到"非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诸多热潮中的一种依附关系,深入其中又缺乏其明确的主体性定位,更缺乏社会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最终形成了被社会卷入、却又被社会政策悬置的存在形态。其实质在于,既缺乏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政策支持,又缺乏国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本文认为的民间信仰社会化建构路径,并非制度宗教的指向,即进入到"五大宗教"才能具有合法性,而是从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层面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建构一种自立自在的民间信仰型组织,才是当下民间信仰建设之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4.
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民间信仰中,神佛仙鬼,“山门”林立,路数不一,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历经岁月沧桑,世代传承。它们在民众的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客家人的信仰习俗,有其区别于他民系的信仰内容与信仰形式,在中国众多的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文章试图对客家的民间信仰略作整理、说明,并由此论及客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或传统信仰方式,民间信仰其内容纷繁复杂且根深蒂固。民间信仰出自于本土,毫无疑问是宗教发展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最深厚土壤和须臾不可或缺的营养与水分。因此,深入体会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宗教发展要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精神,似有必要把民间信仰事务及其治理层面的法治化问题给予清晰的梳理。越是传统的,越需要对法治化的适应。对于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事务的法治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法治中国、法治化社会,尽快提高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无疑是当代中国宗教及其信仰方式演进更新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冯侯信仰是江西瑞金影响较大的民间信仰,文章从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信仰变化原因及带给人们的启示等几方面对瑞金地区的冯侯信仰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民间文学去了解地方的民间信仰是常用的研究方法。桐城歌是安徽桐城地区的地方民歌,歌词中保留有大量的关于民间信仰的信息,是我们了解桐城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桐城民间信仰在形式上虽和各地大致相通,在内容上却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本文拟通过对桐城歌的梳理,以此对桐城的民间信仰作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具有乡土性,因此民间信仰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信仰圈,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以武山县水帘洞"麻线娘娘"信仰为研究对象,对武山县水帘洞庙会与民间信仰、乡土文化建构的关系进行梳理,看以发现庙会与乡土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