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真族所建政权下的金朝文学具有多民族特征。在金国境内,汉民族虽非主体民族,却是文坛主流;女真虽为主体民族,却是文坛偏师;女真、渤海文学共同与汉民族文学构成鼎足、相辅之势;契丹族、奚族文学呈弱势。多民族文学的互动、互补,丰富了当时中国北方文学的历史景观,成为金朝文学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所建王朝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汉民族代表的中心文化与北方民族边缘文化的双向交流、优势互补,是形成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历史机缘;凡主体性和民族气质、个性特征强烈、鲜明,且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取、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就繁荣发达。以往认为金朝文学只是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汉族作家创作的观点难以准确反映其文学的完整体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北魏、北周、北齐、西夏等封建政权。长期以来,对于以鲜卑族为首的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并建立割据政权,传统史家多冠之以"五胡乱华"。事实上,北方各民族相继南下入主中原,带来的绝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那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从而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活力与生命,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匕活动在北方地区的各个民族.探寻这些民族发祥、迁徙、成长、壮大、建立政权、衰亡的历史过程,总结北方地区各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所处的历史地位予以科学的回答。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正北方,自古以来,先后有几十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发源、成长、壮大、南下中原内地,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在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历史方面,内蒙古史学界①占有地理优势、考古发掘优势、语言优势.甚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基于南北方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潜意识而形成的致力于中华民族汇蓄、凝聚的发展过程,曾产生了许多异彩纷呈的独特的历史现象。契丹辽朝政权与五代、北宋政权的对峙,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融合汇蓄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结束了一个旧的发展时代,并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是将自古以来南、北方民族长期对抗、纷争不已的形态,转换到了圆融共活的新时期,并最终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政权迭更,战乱不已。与南方相较,十六国北朝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其实,此期的北方在藏书文化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神话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运动中,神话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北方各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是以认同华夏神话遗产为前提的。选用共同的帝王神话模式与母题,采用共同的祀典,皈依同一祖先,是北方各族人民与政权融入民族文化统一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北方民族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原因,在以往的所谓“正史”中,人们无法看到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真实的面貌,因此也就无法客观地、完整地认识到历史上真实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历史。在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日益取得重要进步的今天,传统的高校历史教科书日益显得陈旧和过时,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是童恩正依据考古材料,提出的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地理文化带。长期以来,对半月形文化带的意义与价值,学界虽有所涉及,但总体上缺乏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及民族活动框架中,系统考察其与历史上民族活动的内在关联性。事实上,半月形文化带不但被历史时期民族活动所充分印证,且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关键性连接作用。半月形文化带不仅为我们认识中国文明起源开辟了新视野,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在该地带上的承袭性和文化融合以及所呈现的对农耕区域的包裹性,均构成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半月形文化带有助于我们摆脱把长城作为农、牧线性分割的认知和多从单一民族视角认识北方民族与华夏农耕民族关系的窠臼,更多看到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交融连接及文化整体性,从而为我们深入认识理解历史上游牧民族同农耕民族之间的互动整合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整体性视野和思路。半月形文化带蕴含着中国历史、考古、民族、地理、语言、生态和人类学的丰富内涵,堪称理解中国民族和历史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0.
北镇医巫闾山是辽西走廊上的重要标识,集镇山文化与廊道文化等多重要素于一体,是中国古代胡汉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与空间。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与中原汉族对北镇医巫闾山的共同崇祀,促进了胡汉民族的交汇融合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体现了北方诸族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诠释了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这些肇兴于中国东北的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员。通过对北镇医巫闾山祭祀文化的考察,表明辽西走廊不仅是重要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的文化枢纽”,兼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功能与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知识生产功能。辽西走廊将在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契丹民族曾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它曾经强大一时,建立了北方的辽王朝。虽然它统治的时期仅200多年,但它促进了北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沈阳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从契丹民族对沈阳古城雏形的建立、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古城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与人口大迁徙,并伴随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饮食发展出现了重大变革,饮食文化在各区域与各民族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交流融合。此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逢乱世,北方的士族大量南迁,建立了弱不禁风的南方政权,统治思想界几百年的儒家思想开始失去魅力,玄学思想在此时取而代之,并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并对当时的饮食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服食养生和素食文化就在此时蓬勃发展。尤其是服食养生的发展,短时间内风靡社会,波及各阶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在木同的历史时期,其范围也不尽一致,先秦时代的北方主要指秦汉长城沿线地带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北方的重心是燕辽地区,这里是新石器革命的发源地之一。燕山和辽河孕育的中国北方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成分之一。一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国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学者,开始潜心于边疆历史文化的研究。本世记20年代以后,一批受辛亥革命影响的中国学者,痛心于深重的民族危机,期望通过对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了多种适合于少数民族的政权组织 ,民族政权发展生产 ,开发边疆 ,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及在作战方式上对骑兵的推广 ,不仅为民族政权生存的内部稳定和向外发展提供了条件 ,也为全国统一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少数民族政权沟通中西交通、连接丝绸之路 ,对东西方贸易和当时的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申友良同志撰写的博士后研究论文《中国北方民族王朝研究》(出版时定名为《中国北方民族及其政权研究》),是他于1993—1996年在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三年期间内所著《辽金元时期东蒙古地区民族研究》(后出版改名为《中国北族王朝初探》)一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十六国之后的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及汉文化修养明显加强。汉文化修养的提高使北方胡汉大族在文化上渐趋一致。南方汉族政权统治者也因此改变了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看法。在此基础上民族融合最后形成。民族融合的形成,对其后历史影响至深,其中最主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和政策的调整。观念的改变,使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遭到否定;政策的调整,使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少数民族贵族在上层统治集团占据重要地位。当时接受汉文化是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普遍现象,除十六国时期延续下来的民族外,增加了北朝统治民族鲜卑拓跋氏、宇文氏、高句丽等。  相似文献   

17.
辽代的农牧政策与农牧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民族是很早就生活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中国北部建立国家政权的比较早民族,契丹民族从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契丹民族广泛的吸收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牧业和农业的策略,发展了自己的畜牧业、农业,建立了以牧业、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并促进了中国北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金元时期,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政权的相继建立,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为汉文创作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同时,北方民族自身所具有的文学传统也为其汉文创作奠定了根基。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得北方民族文学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建构起民间/作家、口传/书面、民族文字/汉文创作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学模式,它们之间有承继、有交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西晋初年,匈奴尚与西晋保持臣属关系,西晋则延续曹魏政策,在怀柔、安抚的同时,限制匈奴的发展。八王之乱爆发后,以刘渊为首的匈奴贵族趁机壮大实力,建立政权,最终消灭了西晋,将晋朝势力驱逐出北方。进入前赵后,石勒在北方崛起,前赵忙于在北方的争夺与扩张,与东晋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在此过程中,汉赵政权在国内建立封建职官体系,保护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加速了匈奴的汉化。汉赵政权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却揭开了此后百余年少数民族在北方争夺中原霸主的斗争,同时引起了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分别建立了众多的政权,具有中国历史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在各民族政权中延续并且实践着,"华夷共祖"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也在各民族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实践;各民族政权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是推动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力量。各民族政权的儒家文化认同还是游牧民族进入农耕民族分布区之后的一种文化选择,是游牧民族文化思维向农耕民族文化思维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同样也是推动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