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海军 《学术界》2005,(5):93-99
法和经济学既然是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法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方面缺一不可.<法和经济学>"上海财经版"中译本的译校者也许是经济学专家,但显然不具备法学(尤其英美法学)的知识基础,相关之处,错译频仍.更为严重的是,该书的译校者缺乏基本的翻译素质和态度,导致译文"硬伤"累累.该书是当前不合格翻译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作为美国经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状态,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在美国,"新经济”表现在商业行为、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上;高生产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利用世界资金等是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经济带来了对经济学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篇章里,重温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通过不断社会改造,取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过于强调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致使政府扶贫行动与民族地区人文特性出现背离.要纠正贫困问题研究范式的这种工具理性误区,需要反思现有的制度化了的贫困经济学分析方法.笔者在回顾经济社会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经济社会学理念和研究方法特点,并以其为分析立足点,从经济社会学视域构建"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研究重心,包括:考察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发生与再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社会条件;支配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其行为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经济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实施的社会依据和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从过程、行动、互动三个方面建构了今后"少数民族贫困"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王洪涛 《江淮论坛》2004,(1):141-144
形成于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且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在诗思方式上深受"天人合一"的影响,注重天人同构;另一方面,<十九首>中人性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了"天人合一"对思想的钳制,从而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李克武 《江汉论坛》2004,(6):141-143
波斯纳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则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之作.波斯纳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违约及其救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效率违约的理论,认为凡是对一方当事人来说,其违约的效益高于履行的效益,则应鼓励其违约.尽管至今为止,效率违约的理论未被大陆法国家(包括我国)的立法甚至理论予以认可,但这并不能否认波斯纳的效率违约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效率违约理论是合同法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突破了大陆法传统合同法理论的束缚,将效率从经济学领域引入到合同法领域,弥补了单纯法律分析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5,(4):107-114
20世纪90年代<西游记>研究中压倒性的声音来自于李安纲.经过李安纲的精心包装,以"金丹大道"为核心的、试图将<西游记>证明成"证道书"的"<西游记>文化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论题和无数似是而非的成果.但这些称为"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建立在毫无实证性可言的自我想象的基础上;而掩盖在阴阳、八卦、五行、生克等等之下的巧合附会、移花接木、信口开河、随意编造之类的所谓研究方法,则根本就是对学术的戏弄.  相似文献   

8.
人与地球的和谐统一关系被人所打破.这是一种地球的"自我异化"现象."地球异化"现象的克服,根本出路在于遵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人与世界关系之普遍性的思想,重建人与地球和谐平衡的新型关系,从而为人类社会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赢得必要的环境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探寻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新经济史革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史革命"以探寻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为主线展开,经过了逻辑上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这场"革命"更新了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促进了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结合;这场"革命"的方法论成果是值得中国经济史学和经济学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列斐伏尔是最早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翻译介绍给法语学界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严重地遮蔽与回避了青年马克思"三位一体"的经典问题式,而以自己所谓的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三位一体"为前提,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了"过度诠释",提出一种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完全异质的"总体人"辩证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质就是再现"事物的整体"的思维过程,无论是目然还是社会只有通过总体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通过抽象化而克服抽象化、从而实现自我总体化的辩证扬弃过程.人类的希望只有一个,这就是实现"总体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速写"是作者对<华威先生>写作意象和写作风格的一种概括,它主要体现在对"展演"叙述技巧的倚重与合理调用上.讽刺性的模仿、看与被看者的话语选择、评说和指点性的拟想叙事者声音以及对小说"重复"性情节趣味的挖掘,使<华威先生>具有喜剧小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物化"思维是中华人文的母体思维方式.<庄子>"物化"说是上古"物化"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以"物化"说作为透视<庄子>及庄学研究史的全新视角,发掘<庄子>本文中历来被遮蔽的深层诗思意蕴.同时在以"物化"说作为切入点中,兼及庄学史上解庄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从而达到方法论的突破,进而透视"物化"思维与西式"逻辑"思维的离合,及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扎西会议"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人政 《学术探索》2006,4(4):106-113
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在云南威信召开的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扎西会议历史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一时难以得出确切结论,如关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内是否设有常委、张闻天是"总负责"还是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存在各种说法,但却可以根据文献和史实,得出统一的结论,这就是对红军进行整编是扎西会议作出的决定,而不是遵义会议作出的决定,整编工作是在扎西会议后进行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是在2月8日的扎西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决议也不能简称为<遵义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文 《学术界》2005,7(5):126-134
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对日本工业的三大贡献是开创现代企业制度株式会社,提高资本家的地位和创立"<论语>算盘说"经济伦理.而其中的"<论语>算盘说"则是其成功的精神支柱.涩泽认为,儒家的道德精神与日本的经济活动之合一是振兴日本经济的必由之路.有<论语>无算盘则无成,有算盘无<论语>则不立.涩泽的经济活动和理论研究还证明资本主义本身的内涵、形式、运作、表征是多元的和多样的,所以日本没有必要"脱亚入欧".日本只要发扬"<论语>算盘说"之精神,并能"与时偕行",就能生生不息,永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学的历史转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即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的理论化;分析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即规范研究的困惑、比较研究的困惑和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困惑;探索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动力,即内部动力是方法论的革命和对已有理论前提的修正,外部动力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努力实现工业化、知识化和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指出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为"三化合一"和从现实提炼理论;最后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突破路径,即研究方法的突破、研究视野的突破和研究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与"意识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6):182-186
<墙上的斑点>应如何解读?对主人公意识活动的描写是无"迹"可寻还是有"迹"可寻?它不是小说还是对传统小说的颠覆与解构?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认为意识流小说描写的人物意识活动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的;<墙上的斑点>的意识流向是有"迹"可寻的,从主人公整个思绪脉络到其间产生的无数稍纵即逝的思维碎片都有着特定的意识指向;它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结构,伍尔夫因应表现人物内心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的需要而重建现代小说的形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公平价格"概念的提出是欧洲中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概念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两方面的意蕴.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经济交换的客观需要;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人们对经济活动中诚信的期待和愿望.对"公平价格"概念进行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经济伦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文志》之"文"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解把<艺文志>的"艺文"看成联合结构,即"艺"乃"六艺"、"文"乃"诗赋(或文学)","艺"文"并称;实际上,"艺文"乃偏正结构,为"艺之文",即<艺文志>所列诸类,均是六经的文本体现或反映之意.这种说法可以通过<艺文志>文本及当时人对"艺文"一词的运用方面得到证明.传统的误读导致了人们对<艺文志>某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9.
"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论命题.有<论语>之"忠恕",有<中庸>之"忠恕".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大大发展了"忠恕"学说."忠恕"之道有丰富的古代实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它的重要功能是发挥社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在于它激烈的"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二者固然与"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民主"与"科学"看作<新青年>的主旨时,事实上误解了这份刊物,同时也低估了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