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界从传播活动角度定义广告,将广告视为有偿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传播活动.此界定未能有效区分广告和其它传播方式.以此为基点展开的广告学研究局限于“操作过程”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探讨.从广告文本形式出发界定广告,才能抓住广告的本质.本文先通过梳理广告的定义,揭示从传播方式界定广告的局限性,进而借用符号学方法,根据文本形式确立广告的基本定义.最后提出:广告研究必须回归到文本,才能摆脱“有术无学”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广告强国,拥有世界级的广告公司。然而,日本的大学没有开设广告专业,却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广告人才。与之相反,中国已经有数百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在每年毕业的大批广告专业人才中,大多数不能适应广告业的要求,出现广告教育与广告业严重脱节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日本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值得中国借鉴的广告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对抗性广告”和“广告对抗”的概念,并从语用学角度着重分析了广告对抗中的指称和评价问题。广告对抗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应战性,既要满足广告主突显自身优点、揭示对手缺点之目的,又要受广告法规和其他社会规约的制约,所以对抗中语用策略特别重要。对于对抗性广告,在立法上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4.
历时7年观察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以所发现的旅游产业等广告为考察对象,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产业广告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认为产业广告是一种新型宏观广告传播形态,为广告学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的传播活动,其基本属性是商业性,在更高层次上则属于文化传播活动。研究广告传播活动规律,必须认真研究广告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广告文化内涵,广告文化效应以及广告文化的表现手法。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隐性广告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认同隐性广告传播效果的同时,很多学者都是从形式上比较其与显性广告的不同.通过对广告学中AIDMA法则上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的比较,论述了隐性广告也同样遵循AIDMA法则,只是在运用方式上与传统的显性广告有所不同,因而也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告活动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广告活动主体的社会责任指广告活动主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发布不良广告,不得侵犯消费者利益。建立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制度、保证广告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制订广告行业协会的活动规则,是落实广告活动主体社会责任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8.
广告包括商业广告和公共关系广告,商业广告与公共关系广告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好的广告策略可以使企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告有责任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信息以利于消费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如果一个广告是有效的,消费者应该充分地信任它,这就是广告的真实。广告行为是一种最有形、最活跃的商业行为,它把广告主放到一个被记录、被公众监督的位置,使广告主通过他们的诚实行为而获益。广告主应该对它所承诺、展示的产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广告主提供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去支持它对产品的承诺与宣称。但是,如果一个广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或误导了消费者,那么广告没有完成它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出现,就涉及到什么是不真实的或虚…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能使广告充满生机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效应的是广告的语言。广告语言的魅力来自它的形象性 ,表现在它的抒情性和它的情趣化上  相似文献   

11.
李丹云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08-108,85
本文从归化法、异化法等角度来探讨广告英语翻译,并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广告英语翻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讲语言歧义不仅是一种交际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而广告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中的歧义.本文运用认知理论来研究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找出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特点和倾向,并阐释出认知在广告语歧义消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广告在语言运用上基本能遵循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节奏可快可慢,字节从一字到十字均有;文字间加入数字或英语字母甚至网络词汇,口语化现象突出;句子以单句、复句、长句、短句、主动句等为主,大量使用动词和主动句;标题准确、醒目、生动,兼顾高雅,雅俗共赏,产生语言的美感,能更好地传播广告对象及其品牌信息。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丰富、发展现代汉语词汇、体现社会进步和语言文化融合的标志之一 ,但不适当的吸收和使用外来词 ,则会损害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本文主要谈外来词的界限、类型及规范问题。主张以意译为主 ,因为意译词简洁易懂 ,容易为群众所接受 ,对其他类型的外来词也应遵循优化、汉化的原则 ,以利于吸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嘉  李娜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07-111
广告的创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双关辞格作为一种深受青睐的修辞手段在广告创作中被广泛应用。运用好双关修辞,能使广告语言增添感染力。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其主要形式有巧用熟语、名称双关、数字双关和英语双关等。双关之所以能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即引人注目、满足需要和简洁凝炼。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英汉广告语言的文体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莉 《北方论丛》2003,(2):117-120
为达到“推销商品”这一共性目的,英汉广告语言在体形式上虽然存在着个性特点,但共性极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均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某些动词、借用外来词、口语、书面语词汇等以及英独有的创新拼写、造字、错拼、缩略等特点;在语法句式方面,大量使用简单句、并列句、省略句、祈使句、疑问句、感汉句和主动态、现在时及冗余标点符号;在修辞方面运用比喻、双关、比拟、对偶、排比、反复、引用和仿拟、夸张、对比与反衬等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创作目的之一,就是要满足人们对作品中人物及其语言等方面的审美期待。读者这种期待视野的实现,要借助于作家的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文学作品翻译,也是如此。译文的节奏美,常常被视为文学翻译成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涉外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目前我国涉外广告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三种:忽视西方文化的个体倾向;忽视受众国的文化传统及消费心理;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广告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的英语广告实例入手,探讨英语广告语言的词汇、句式和修辞等三大特点,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不可译性”既有“文化不可译性”与“语言不可译性”之分,也有“相对不可译性”与“绝对不可译性”之别,应该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研究语言的“不可译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