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数字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及不同用法的各种数据库纳入统一的检索平台显得十分重要。论述了数字资源异构检索的概念和功能,对如何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检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中共“延安时期”的研究非常活跃。为了给研究人员提供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提高科研效率,有必要建设中共“延安时期”历史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中共“延安时期”的研究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和文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开创了图书馆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为重点学科和专业研究进行深层次知识服务的先例,对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奉天在满铁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重地之一。奉天在满铁丁字形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点位置以及奉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政治中心所具有的社会地位,都成为日本要把奉天打造成“日本天下”的缘由。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领导下的“奉天日本居留民会”,携同负责满铁奉天附属地事务的满铁公司,尽其所能改造着由奉天日本租界及满铁奉天站附属地所构成的“日本人城市”,让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可以同在日本国内一般,过日式生活,接受日式教育。如此,作为南满铁道网络中央枢纽的奉天,经上述殖民性改造,与旅大遥相呼应,在日本发动对东北,尤其“南满”地区更加深入的殖民活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5.
满铁情报调查机构,被称为满铁的“大脑”。它不仅左右着满铁的各种侵略活动,而且还与侵华日军主要是关东军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在侵华战争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满铁情报调查机构的创始人是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他提出的殖民地统治理论——“文治的武备论”,是满铁情报调查机构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后藤新平(1857—1929年),日本岩手县水泽市人,1906年11月,任满铁第一任总裁。他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满铁机构设置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其存在的近40年中更换总裁17人次,大的机构改革21次,这种频繁的机构增设更迭,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扩大侵略、加速掠夺。其庞大的机构设置包罗了工农商学各业,构成地地道道的“满铁王国”。“满铁”通过下设的各分支机构,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扩张,文化渗透,并配合侵华日军进行了大量的罪恶活动。  相似文献   

7.
人名检索是人物资料检索的开始。由于人物资料在社会科学文献中几乎无所不在,因此人名检索甚为复杂。本文多角度阐释姓氏、字号、别名、谥号、笔名、官名等的检索,评介人名检索常用工具书,旨在提高检索效率,力求“检准”、“检全”,并指出新近面世的人物辞典在收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逾越了“盖棺才能定论”的樊篱。  相似文献   

8.
彝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这些珍贵的资源及其载体正在快速流失和消亡,急需进行数字化保护。 该文首先阐述了构建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资源体系的意义,然后研究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资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资源体系 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得出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的资源目录体系和元数据信息表。彝族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文化 馆等机构在进行彝族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和数据库建设时,可以依据这一框架和目标,开展彝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库 建设工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9.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转轨经济中加快市场取向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基于地理本性理论,从空间视角分析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在区域市场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着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不足、区域合作机制虚化、对内开放不足等诸多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的堵点。欧共体(欧盟)、美国和俄国等经验表明,以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其关键抓手在于促进区际商品要素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以及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具体策略和路径上,要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极化”“扩散”和“联通”,分步骤、分行业、分项目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南满铁路(简称满铁)附属地,是租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国中之国”。所谓满铁附属地是一个地区的总称,主要是指日本与俄国  相似文献   

11.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缩短西伯利亚铁路,打通太平洋入海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于1898年开始修筑,1903年完工,南满支线几乎同时修筑。中东铁路经历了沙俄、国际共管、中苏共管、日伪、中苏共营几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的东北铁路网,但直到1952年底,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才真正回归中国。中东铁路是殖民地铁路业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满洲评论》创刊前后——时事与文学的初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8月15日,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创刊号发行,主编橘朴、文学专栏编辑山口慎一。本文叙述了在华日本新闻人士为《满洲评论》创刊而付诸的一系列活动,触及了《满洲评论》创刊与九一八事变的关联以及事变爆发前后该刊的舆论导向,侧重考察了《满洲评论》文学专栏中时事对文学的映射,还原了伪满洲国时期重要时事评论周刊的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耶事件"与希特勒改变德国远东政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3月-1935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在纳粹党领导人的支持下,以开拓远东贸易名义,演出了一场企图承认伪满洲国的闹剧.海耶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反映了希特勒企图通过发展和改善德国与伪满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德国与日本政治上接近的真实目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领导阶层所表现出来的亲日倾向,给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打上了深刻烙印,并且成为1938年德国最终采取对日一边倒的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 ,俄国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 ,暂时满足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权益 ,未经中国政府同意 ,私下转让给日本。战后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 ,并在其“附属地”内推行“除队兵”移民侵略计划 ,以期达到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 ,抵御俄国的战略目的。但事与愿违 ,由于满铁决策者们的盲目求成 ,移民者的经营不善和厌恶农耕 ,使得满铁“附属地”的“除队兵”移民仅仅推行了 4年时间就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贡的内涵及历史意义。主要分析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朝觐制度,研究了朝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后,为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成立了伪满协和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然而,伪满协和党仅仅存在两个月即被废除,马上又以伪满协和党为基础成立伪满协和会。伪满协和党作为伪满协和会的前身,目前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将从伪满协和党的筹建、活动及结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伪满协和党演变成伪满协和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不断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改革方向,而这要以构建出能够独立面向市场经营的铁路运输市场主体为基础。国铁集团现行统一调度指挥的合理性是以铁路局管辖范围过小为前提的,以铁路局不能成为独立面对市场的经营主体和失去活力为代价。现行18个铁路局负责各自局管内的和国铁集团负责全路的两层次统一调度指挥体系,导致了统一调度指挥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统一调度指挥是造成铁路货物运输效率低下,不能适应货运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国铁集团似已明确了区域铁路公司的改革方向,目前可进行扩大铁路局管辖范围的试点,如组建东北铁路局和西北铁路局。  相似文献   

18.
“满洲窗”是广东民间在清朝中后期至抗日战争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直至岭南的一些私家园林、民居及商住类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装饰花窗的俗称.与常说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三雕(木、砖、石)两塑(灰塑、陶塑)相比,“满洲窗”和两塑更加专属岭南.“满洲窗”的形成、发展其实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广州、岭南乃至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三侠五义》的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侠五义》一向被研究界认为是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平民意识和白话语言。但是,如果将其放在满族文学系谱中考察,我们发现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于满族文化的隐曲体现:尊重主流秩序的精神、民俗文化意味以及折射出的受众群体的整体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期间,列强面对东三省出现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政策,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综观此期列强的政策,初期,都企图寻找良机,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随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加之列强内部行动的相互牵制,各国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想法,进而采取务实的态度,尽量在不谋求改变东三省政治结构的框架内,最大范围地加强对东三省的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